诸侯会盟!
诸侯,屯粮之地!
卫阳与孔融、陶谦在营帐对坐。
孔融儒门之后,优柔寡断。
陶谦年老体衰,不久将会病故。
此二人,在未来与刘玄德都有瓜葛。
卫阳轻抿口茶,看向二人。
孔融喝了口茶,笑道:“多谢先生。”
他知道,盟主命他二人镇守粮草,一定是卫阳力荐。
如今,他们坐镇后方,保存实力,比起孙坚、袁绍等人,不知快活多少。
孔融、陶谦到此,也不过是撑撑场子而已。
若要他们攻打汜水关,还真不敢。
卫阳放下茶杯,笑道:“文举先生说笑了。”
陶谦轻抿口茶,叹道:“董卓势大,这次诸侯会盟,看似兵马不少,可惜,人心不齐。”
他知天命,已经没有心思救出天子。
“府君,有盟主在,何愁董卓不灭。”
陶谦摇头,叹道:“先生看不出吗?汝南袁氏,岂会善罢甘休?”
“汝南袁氏,虽是四世三公,但我观盟主,却可破董卓。盟主,乃是当世之英豪。”
陶谦、孔融对视一眼,似是想到什么。
“二袁不过是借此壮大实力而已,救不救出天子,他们并不关心。”
陶谦闻言一惊,低声道:“莫非先生看出什么?”
“汝南袁氏,岂会屈居人下?若诸侯会盟解散,首当其冲的,便是文节大人。”
轰!
孔融、陶谦相视一眼,露出一抹惊色。
孔融心底一颤,低声道:“先生以为,袁本初会拿下冀州?”
“冀州,已是袁绍囊中之物。”
陶谦心中一凛,想到袁术所在之地,不禁一阵慌乱。
踏踏!
脚步声响。
一名燕云十骑,飞马而至。
“禀报主公,鲍忠在汜水关下叫阵,不幸被华雄斩杀!”
卫阳闻言,淡淡地道:“知道了,你将此事,告知盟主。”
“是!”
燕云十骑,退了出去。
孔融见卫阳神色平静,低声问道:“鲍忠乃是济北相鲍信之弟,他为何在汜水关下?”
“鲍信贪功,使得鲍忠死在关下,我观孙文台,也会折损一员武将。”
陶谦眸中闪过一道精芒。
“先生,你观徐州如何?”
卫阳心中一笑,陶谦已然上钩。
他轻抿口茶,故作神秘的问道:“府君觉得刘玄德如何?”
“早年听闻,刘玄德宅心仁厚,前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府君观盟主如何?”
“盟主?盟主大义为先,为大汉尽忠,乃是我辈之楷模。”
此时的陶谦,对曹操印象不错。
“刘玄德不如盟主,盟主乃是英豪。”
孔融沉吟片刻,沉声道。
卫阳点头,看向陶谦。
“府君所虑,恐怕是袁术,若府君联盟盟主,袁术得知,必然不会造次,到时候,徐州无恙。”
此言一出,陶谦颇有深意的看向卫阳。
“先生与盟主,绝非常人,若是结盟,老夫这徐州,恐怕也保不住吧。”
此言一出,帐中气氛,顿时凝固一般。
孔融神色微变,看向卫阳。
卫阳轻敲几案,轻抿口茶。
“哈哈,府君以为,这徐州落入袁术之手为好,还是与盟主结盟为好?”
站起身来,凝望远处。
“十路诸侯,各有异心,盟主命二位镇守粮草,便有意与二位结盟。二位若是不想,当我没说。”
卫阳直接将话撂在帐中。
帐中,一寂。
陶谦紧盯卫阳,他站起身来,背负双手。
“老夫知天命,若与盟主结盟,老夫二子,可否保全?”
“府君放心,二位公子,定会荣华富贵,享用不尽。”
陶谦点头,轻叹一声,道:“先生大功,几句话便让老夫与盟主结盟,甚至,为盟主谋求一州之地。”
卫阳笑笑不语。
“叮,恭喜宿主,提前推进历史进程,截胡刘玄德!”
卫阳轻抿口茶,此事,定了!
……
曹军,营寨。
闻听燕云十骑来报,鲍忠死在汜水关下。
曹操惊坐而起,惊道:“鲍忠违背我令,可恶!”
踏踏!
脚步声响。
一人身穿素衣,痛哭而来。
“盟主,我弟鲍忠被华雄所杀,请盟主为我诛杀华雄!”
来者,正是鲍信!
“将军请起,文台尚在汜水关,他会为你兄弟报仇。”
曹操冷冷地道。
鲍忠不听他令,死有余辜。
鲍信恨道:“我愿出兵,拿下华雄!”
“将军不听我令?”
曹操站起身来,紧盯鲍信。
鲍信顿觉后背发凉,急忙道:“不敢!”
“且先回去,文台不久会派兵回来。”
“是!”
鲍信答应一声,悻悻然离去。
“听闻华雄乃是董卓麾下第一武将,难道,真如子腾所说,文台会败在华雄之手?”
想到卫阳,曹操一阵欣慰。
“卫阳,真如我的子房。”
初为盟主,他的野心,渐渐地涌现出来。
汜水关!
关下!
两军对峙!
。
&amp;amp;bp;&amp;amp;bp;</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