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卫家资助,曹操在陈留竖起招兵战旗。
曹操为主,卫阳为辅。
所发矫诏,飞往各地。
渤海!
袁绍拿起酒爵,一饮而尽。
“孟德刺董卓不成,逃回陈留,如今,又私自发下矫诏,拉我下水,众位,有何良策?”
将矫诏放在几案上,袁绍冷然一叹。
他与董卓,也有大仇。
逢纪上前,一览矫诏内容,抱拳为礼,道:“主公,此乃天赐良机。”
“哦?元图以为如何?”
“主公,酸枣会盟,诸侯风云际会,此乃纵横天下的大好时机。”
“纵横天下?”
袁绍停杯,轻叹一声。
“我,汝南袁氏,永为汉臣!”
“主公大义,天下无人可及,但董卓废少帝而立陈留王,混乱朝纲。”
“主公身为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应高举义旗,匡扶汉室。”
袁绍沉吟片刻,拿起矫诏,又看一遍。
“卫阳,何人?”
“卫阳,乃陈留卫弘之子。”
“陈留卫家?”
袁绍点头。
陈留卫家,绝非河东卫家。
“元皓先生,你意下如何?”
田丰闻言,抱拳为礼:“若往陈留与曹操会盟,对主公颇为有利。”
闻言,袁绍点头。
“主公若往会盟,召集天下诸侯,到时候,主公以汝南袁氏而为盟主,若驱逐董卓,匡扶汉室,主公之功勋,无人可比。”
锵!
袁绍拔出佩剑,一剑将几案劈开。
他沉声一喝,道:“汉室不幸,贼臣董卓,欺人太甚!”
想到若非董卓,他也不至于外放渤海太守。
袁绍权衡之下,终于同意。
“孟德矫诏中有檄文,可将檄文,传遍诸侯,共赴酸枣!”
“主公英明!”
当日,袁绍命人将檄文发往各处。
他召集兵马,约有数万,离开渤海。
……
平原!
一封檄文,传到平原。
自平定黄巾,刘关张三兄弟,便在平原任职。
刘备为平原县令。
踏踏!
刘备府邸,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
“大哥,好檄文。”
门外,一人大声笑道。
他跨入府邸,一丛美髯,丹凤眼,卧蚕眉,正是关云长。
刘备正在院中舞剑,张飞一手提着酒坛子。
刘备闻言,停剑问道:“云长,何事?”张飞醉醺醺的,大步上前,一把将关羽手中檄文抢来。
他展开檄文,扫了一眼。
“大哥,这什么檄文,讲了什么?”他识字不多,便是抢来,也看不懂。
关羽笑道:“既然看不懂,何必去抢。”
刘备微笑道:“我来为你们读。”
拿起檄文,扫了一眼。
“操等谨以大义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望兴义师,共泄公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檄文读罢,院中一寂。
兄弟三人,神色各异。
刘备长叹一声,道:“我汉室,为何如此福薄?先有黄巾作乱,后有董卓乱政,唉!”
张飞闻言,哼道:“当初便将董卓斩杀!”
当初,三兄弟平定黄巾,曾经救出董卓。
没想到,却被董卓轻视,张飞气不过,要杀董卓,却被刘备拦住。
“三弟,事已至此,多说无益。”
张飞看到刘备脸色不悦,便不再提。
关羽问道:“大哥,既然诸侯会盟,大哥何不点起刀兵,前往会盟,出一份力?”
刘备闻言,抬头凝望远处。
“二弟,汉室不幸,我等汉室宗亲,理应为大汉尽忠。”
关张二人,抱拳为礼:“我等愿追随大哥,匡扶汉室!”
兄弟三人,彼此对视。
当日,刘关张在平原聚集数百兵勇,离开平原。
刚出平原,便见桑林外,战旗遮天。
刘备一见,不禁喜道:“伯圭兄!”
战旗中,但见一员武将,骑着白马而来。
“玄德!”
来者,正是右北平太守公孙瓒。
公孙瓒与刘玄德,乃是同门兄弟,一起拜当朝大儒卢植为师。
陈留,卫家!
清晨,一片寂静!
“叮,恭喜宿主,提前推进历史进程+!”
一阵系统提示音,传入耳畔。
卫阳微微一笑。
看来,渤海袁绍,已经看到矫诏檄文,率军往陈留而来。
踏踏!
一阵脚步声响起。
“贤弟,日上三竿,还不起床?今日,我等要在陈留,招募兵马。”
闻言,卫阳朗声一笑。
“兄长,稍待。”
陈留,城外。
招兵战旗之下,卫阳坐在一旁,轻抿口茶。
曹操站在城门口,手搭凉棚,焦躁不安。
“兄弟,已是正午,怎么还没人前来应募?”
“兄长莫急。”
声落,一抹幽香,扑鼻而来。
卫阳、曹操不觉往城门口看去。
一辆马车,缓缓来到城门口。
门帘掀起,露出一道绝美倾城的身影。
(月日到月日)
&amp;amp;bp;</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