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下了让苏邀也一道跟着去浙江的事儿元丰帝便问萧恒:“你觉得此去浙江有多少时间能把海军给练出来?”
这个问题有些难以回答萧恒并没有夸大自己的能耐谨慎的道:“还是得过去看了才知道按理来说平国公能力出众这些年来功绩煊赫若是连他都为难我看事情怕是有些复杂。”
元丰帝对萧恒的态度很满意年轻人不怕没有冲劲儿就怕冲劲儿过了头就不知道自己的斤两了。
他嗯了一声:“凡事都跟你的属官们商量着来这一次让孙永宁也跟着你他是个老江湖了有他在许多猫腻都瞒不过你的眼睛。”
萧恒应是。
赶在十一月前他带着苏邀正式出发了。
他们走的那天京城中不少人家都得到了消息汪大太太也知道了她赶去城外的家庙告诉汪悦榕这个消息苦笑着说:“现在太孙妃也走了你你就算是后悔也来不及了。”
自从汪大老爷的事情以来已经也要一年了这期间虽然苏老太太和苏杏仪的态度不够热烈可苏嵘和苏邀一开始都是很努力的在改善关系的汪大太太看在眼里。
只可惜女儿不知道是怎么想的无论如何也不肯低头弯腰现在想后悔也来不及了-----苏邀回来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到那个时候苏嵘只怕都已经有了新的夫人了。
毕竟人都是多变的。
汪悦榕不为所动她垂下眉眼敲打着木鱼只是沉声说:“幺幺是要做大事的老天会善待他们的。”
汪大太太见她油盐不进忍不住叹了口气:“哪怕是真的不想回永宁侯府了就不能回我们自己家里去吗?你到底是在拧巴什么?你父亲做了那样的事苏家能够如此已经是他们宽怀了”
这些话汪大太太反复的说。
不是她势利眼而是真的关心女儿的前程。
汪悦榕便认真的看着自己母亲:“娘我过几天就要剃度了我已经不是您的女儿您就当没有生过我吧。”
汪大太太简直是气的不知如何是好她想要骂几句难听的话却又骂不出来只能哭着回了汪家。
汪老太太倒是更想得开听见汪大太太这么说便澹澹的道:“路都是人自己走出来的她既然选了这条路就让她自己走吧。”
评价汪悦榕做的对不对已经没有意义她们能做的无非也就是尽力让汪悦榕过的好一些罢了她自己要走这条路别人有什么法子呢?
汪老太太摇了摇头:“真是个死心眼儿的别的也就罢了这一点儿简直像极了她的父亲。她父亲错了一辈子她竟还想不开又有什么法子?”
汪大太太无话可说。
汪老太太让她打起精神来:“家里又不是没指望了老大这次不也跟着苏嵘去了浙江了吗?但愿他做出些功绩来也让你有个依靠。”
萧恒带着苏邀在通州登船顺运河一路南下皇太孙出行规格自然是不差的几层高的大船舱房便有四十来间非常的大他一路上已经了解了浙江的情形每天都跟孙永宁他们一起商议。
一路上不少地方官接驾要拜见太孙夫妇他也几乎都拒绝了除了几个封疆大吏见了见其余的都没见。
孙永宁见他如此能沉得住气心里松了口气。
跟着一个靠谱的主子这可太难得了。
他私底下也跟萧恒说起浙江的事摇头说:“我听说浙江那边的兵都是兵油子人人都是为了一口军饷而在混日子的遇见了倭寇就掉头就跑”
这种情形怎么能训练出好的兵来?换谁去都没用。
萧恒也从苏嵘的书信中知道了这一点就前些时候的白石滩几千人被倭寇一千多人追着跑追着打而且还被掳走了不少妇孺这一点简直是令人气愤。
他扔了手里的文书皱了皱眉态度却很坚定:“朝廷既然已经定了这个政策这事儿便必须完成不可!孙大人我知道你们的担忧无非是怕耗费巨大之后还竹篮打水一场空这样会动摇东宫地位。可是要我说不必如此事在人为本宫一直都相信这个道理!”
孙永宁很欣赏萧恒这一点萧恒是个做实事的人做的永远比说的多。
他点了点头:“殿下臣给您推荐一个人这个人可能会有些用处。”
萧恒哦了一声问:“是什么人值得阁老您亲自引荐?”
“倒也不是引荐他。”孙永宁言简意赅的解释了一下:“老臣当年在西北的时候曾跟此人一道共事过他虽然年轻但是当时便已经能够根据西北的边防写出不错的策论而且不仅理论扎实打仗也是一把好手曾经带着七十多人的巡逻队在碰上瓦剌人之后竟然还全身而退不说还杀了对方十数名骑兵!”
萧恒听的眼前一亮。
自来大周跟瓦剌骑兵对战输就输在骑兵上头瓦剌人天生会吃饭就会骑马了是长在马背上的他们的骑兵凶悍蛮横不管是体格还是马上的功夫都比大周的士兵高出不少这也就导致每每达州的额骑兵对上了瓦剌的骑兵都得以人数才能勉强取胜。
好一些的情况之下二十个大周骑兵大约能对的上一个瓦剌骑兵。
可孙永宁说此人带着七十多人的巡逻队在关外撞上了瓦剌骑兵除了全身而退之外竟然还能斩杀敌方十多人!
这一定是个将才!
他立即便问:“不知道这位将领如今在何处?”
孙永宁笑了笑:“不瞒您说正在浙江做了个千户到时候您到了我便给您引荐他叫祁天佑。”
祁天佑!萧恒仔细想了想觉得此人的名字甚是耳熟再想想才记起来:“我知道此人他便是带兵驰援了白石滩的那个千户吧?”
他研究过当时的战报对这个人的名字有些印象。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