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回了县衙之后便直奔正堂而去。
正堂中,已有一个身着青色官衣的男子在坐着了,听到脚步声正要起身,却看见是王守仁,随即又坐了回去。
此人便是山阴县知县萧定,乃是弘治九年进士,在得中进士后便被委派山阴知县,今年已是第四个年头。
萧定运气并不好,也是自小读圣贤书,登上天子堂之时已是不惑之年了。
这样的年纪相对于那些年少便高中之人已是丧失了很多先机。
王守仁倒也不在意萧定的举动,笑呵呵的拱手招呼道:“萧知县。”
萧定态度颇为冷淡,稍稍抬了一下手便算作是回应了。
王守仁径直坐下,开门见山问道:“萧知县前来是为柳河之事吧?”
萧敬态度依旧冷淡,并未回答王守仁的问题,反而是问道:“本县亲自前来,在此足足等候了将近半个时辰也就罢了,你们谢知县却是迟迟不见人影,怎么?本县没资格见你们谢知县。”
其实,也不能怪人家不饶人的。
知县与知县对话,那才是平等对待,人家知县亲自登门拜访,等了半天却只等到了一个县丞,能不生气吗?
对萧定的质问,王守仁依旧带着如沐春风的笑意,回道:“萧知县误会了,谢知县为县中旱情研究解决方法,县中之事暂交于在下处置。”
萧定年岁已是不小,火气却是很大,红着脸道:“少这般搪塞本县。”
萧定火气大,王守仁却是不慌不忙的道:“这样如何,萧知县,我县每隔一日灌溉一次,余留时间为山阴灌溉所用。”
其实,在云中灌溉之时,山阴还是能够取到水的,也就是水位会少一些而已,王守仁特意余留出时间,已是退了好多步了。
没想到,那萧定根本就不领情,起身道:“就这样吧,本县走了,不必送了。”
萧定若是这般走了,那也就走了。
没想到的是,他回到县衙便把谢至告到了巡按御史那里。
巡按御史向元奎封奉命正于大同府下辖各县巡查。
到地儿已有段时间了,正于山阴存查,还未巡到云中。
本来向元奎巡查的目的只是考察各县政绩的,恰好遇到了大旱,便可从各县处置灾情的手段之中更为立体的达到他的目的了。
这样的灾情也更容易积累政绩,只要无大过错,积极应对,升迁也就会容易很多。
自旱情开始显现之后,他所巡查的几县知县都在开始积极应对,像这般,连知县人影都见不到的情况,着实是稀奇的很。
听完萧定的告状后,向元奎也没耽搁,直接便转道去了云中。
王守仁刚应付走了萧定,却又有巡按登门。
巡按不比其他县知县,应付其他知县只要把该有的礼仪做到便是,对付巡按,却得是要有万分精神的。
王守仁急匆匆赶回县衙,与向元奎行礼后,率先汇报道:“向巡按,本县正引柳河之水先行灌溉一部分农田,其余人手也在打井修渠。”
现在抗旱才是重中之重。
向元奎对王守仁的解释并不满意,问道:“谢知县呢?”
王守仁解释道:“知县说,有种东西铺于沟渠处,可省水,正在研究中。”
王守仁了解谢至,可以对谢至无条件的信任。
向元奎可不同,只听王守仁的一面解释之词怎能信服。
再说了,你都没弄出那东西来,怎能知道铺垫沟渠之中能够省水,这不是糊弄人吗?
向元奎冷声道:“县中如此大旱,谢至身为知县,不带百姓抗旱,却在鼓捣没影的东西,还像个知县吗?”
巡按报上去的内容是要直接呈交给皇帝和朝臣的。
对向元奎的质问,王守仁赶忙辩解道:“向巡按,县中目前抗旱之事皆是知县所安排,知县现在所做之事成了的话,至少可省下一半的水用来灌溉的,在柳河处,知县弄出了类似于南地水车的风车,极为方便,向巡按要不与在下去瞧瞧。”
这个事情上,向元奎倒是没拒绝,跟着王守仁直接去瞧了风车的运转。
瞧过之后并未多说,又在其他几地瞧了一眼,便离开了云中。
在云中的时候,向元奎倒也没有多说,王守仁以为此事算是糊弄过去了,却是没成想,向元奎离开云中后,便一道折子把谢至告到了御前。
什么消极抗旱,什么羁押了前去讨说法的百姓云云,反正很多,只有一个风车用来灌溉的功绩,在这些不利之言中也变得一文不值了。
弘治皇帝拿着这道折子,与一旁的萧敬,道:“朕原本等着谢谢至想些办法,他倒是先被人告了,他那风车能够引水灌溉,不过也是杯水车薪而已,解决不了大问题。”
随之,弘治皇帝叹了口气,道:“如此大事,满朝大臣都没什么能够解决之法,朕却把希望寄托在一个少年身上,也是朕有些难为人了,谢至这段时间风头过甚,就此事,为之弹劾他的人已是不少,这个折子先压着,也给他些时间。”
弘治皇帝对谢至着实也是颇为宽容了,萧敬有时候都颇为嫉妒。
不过嫉妒归嫉妒,他却也不会专门去说谢至坏话的。
他之所以能够在几代帝王中都吃的开,最关键的一点儿就是不说违心的话。
“谢知县本是文人出身,却组建云中卫,又被封伯爵,文臣不封爵历来就有,谢知县封爵这就打破了这一界限,自是有不少文臣不满,再加上谢公为人正直,得罪的人也不少,谢知县有些过错,便会被抓住。”
道理也就是谢至所说的那个道理。
弘治皇帝未作回应,良久,萧敬试探着又道:“陛下,奴婢听闻,在朝臣之中有废太子之言...”
萧敬还未说完,弘治皇帝身上的威压陡然多了几分。
顿了一下,萧敬紧接着又道:“传言说是殿下不够谦恭向学,不重文人,且尚武力,宠奸佞之臣,未有明辨是非之能,若由殿下即位,必起兵戈之祸,殃及大明江山,为社稷永安,当从宗室子弟中选能力出众者承继大统。”
弘治皇帝冷着脸,一言不发。
在朱厚照被刺杀之时,弘治皇帝猜想幕后凶手乃与宗室有关。
现在又有此流言,不想往这方面怀疑都不行了。
这样看来的话,既然有此流言,弹劾谢至那些人之中也不见得都是不满谢至封爵,以及与谢家有仇怨之人了。
弘治皇帝沉声道:“莫要动声色,往弹劾谢至的朝臣之中详查,看他们与哪些宗室有所牵扯。”
先前所查的只是弘治皇帝的一些兄弟,最远也就查到了亲叔叔而已。
这流言的目的并非只从这些人选出继承大统之人,显然幕后之人的范围也应当扩大了。
朱元璋有二十六子,除却没有香火的,发展到现在至少得有好几千了。
这些人谁都有可能有入继大统的野心。
就在外面马上就要乱成一锅粥的时候,谢至的水泥终于弄成了。
十余日的时间,不仅弄出了水泥,就连能从井中抽出水的风车也弄成了。
这个时候可没有电机,把电弄出来也不现实。
这个风车相当于抽水机,在人力或者风力的作用之下,使压力达到最强,从而抽出井水。
这个东西完全就是谢至自己想象之中的,是否可行还是需要实践操作的。
思路既然有了,那便需要实际操作了。
操作这些,最需要的便是劳力。
而现在云中最不缺的就是人力,很快,水泥作坊便开始动工了,那个抽水风车也已经打造了出来。
ps:日常三求,求月票,求推荐,求订阅...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