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段云结束交谈之后当天下午许少强就坐上了返回北京的飞机。
参加军车招标的事情对段云来说意义重大这是一件关系到公司未来发展战略的大事所以他不该有丝毫怠慢当天晚上就在公司内部开了一个会议讨论苏联专家来华成立项目组以及投资引进国外生产线的事情。
虽然段云已经在上海投资办厂的龙腾分厂是不可能在上海搞整车生产的只能是针对上海桑塔纳汽车国产化做配套零部件的生产所以想要搞整车生产只能依靠沈阳金杯汽车厂毕竟沈阳金杯有完善的配套企业也有当地政府相应的土地和政策扶持是段云短期内大批量生产汽车的唯一选择。
不过就目前沈阳金杯汽车厂的情况来看他们的生产线比较落后想快速提升汽车的产能和质量唯一的选择就是引进国外的生产线。
而在选择引进汽车生产线方面段云早就有了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其实在90年代的时候中国的卡车行业已经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从90年代初国内的各大车企似乎都“满血再前进”开始稳步向前而伴随国家建设的需要卡车的产量和销量也大幅上涨。
在80年代改革浪潮中柳汽加入了东风工业联营公司之后“借东风”实现了真正的大规模生产就在今年年初的时候柳汽商用车基地建成投产研制出适合南方使用的东风lc141车型同年柳汽产销汽车首次突破了1万辆大关。
受政策影响柳汽的车型设计也发生了变化开始向平头化进军在1991年时以日本三菱平头车为蓝本研发出了第1款lz1090m型平头车命名为乘龙。
而二汽同样迎来了飞跃式发展在1983年的时候二汽引进了日产柴的技术今年2月份的时候东风eq153正式投产这款车采用了日产柴的驾驶室搭载的是康明斯b系列柴油发动机被国人称为“八平柴”。
所谓的“八平柴”就是8吨载重量平头柴油货车当时还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开上八平柴财源滚滚来”这款车在当时红遍大江南北更是再一次稳固了东风在西南西北等高原地区的市场地位当年的产量就突破了100万辆。
另外不光是东风开始了平头车的研发一汽解放也是毫不示弱事实上早在1984年的时候解放就已经开始了平头车的研发当时解放也是计划引进日本的车型来自三菱公司生产的t850系列平头驾驶室虽然由于各种原因并未成功但解放并未就此放弃。
到了80年代末我们国家和日本的关系比较好日本也对我国进行了大力援助所以在这一时期日系卡车的设计路线开始进入国内尤其是日产五十铃三菱扶桑等。
解放了第3代ca150p5吨级平头载货车正式引进了30的t850系列的驾驶室这款车最早是在青岛解放厂下线的自此解放实现了卡车的平头化和柴油化。
不过在90年代中国国产卡车中的中卡和中重卡销量不断上升但是重型卡车却遇冷不同于东风解放这一时期的名声大噪中国的重型车企业的日子多少有些难过。
因为当时国内经济不断发展许多人靠买车跑运输致富所以对于8吨到10吨的载货车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然而10吨以上的重卡因为价格昂贵日常维护保养也比较麻烦所以说在国内基本没什么销量存在感严重不足。
而且国产的重卡质量也不太好80年代中期的时候从国外引进过相关的技术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斯太尔。
斯太尔技术在当时处于国际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水平这种技术的引进被当时中国重卡行业弥补了空缺随后原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开始对斯太尔技术进行吸收融合国产化自主研发和创新等各个阶段。
1986年中国重汽技术发展中心成立之后先后组织了三次图纸明细表的吸收消化和中文化工作这些图纸的中文化保证了按计划组织生产和批量出售的要求使斯太尔技术很快就辐射到了全国10多个省市的载重汽车生产厂和相关科研单位并将斯太尔打造成了国内先进的重型车产品平台。
在1989年6月国内的第1台国产斯太尔重型汽车在济南汽车总厂下线。
不过最初生产的国产斯太尔卡车质量却不是太好尤其是发动机的问题比较多启动时间稍长不良的操作习惯以及水和潮气的侵入很容易就能造成发动机的损坏甚至整车的报废在可靠性方面远不如东风和解放生产的中重卡那样价格低廉可靠也正是因为如此初期国产斯太尔的销量非常少。
另一个大众型车生产企业长征汽车制造厂在80年代引进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太脱拉技术由于产量比较小车辆成本高一直没有形成比较大的市场规模所以最终项目被取消工厂在2000年后也破产倒闭。
而这对段云来说是个机会。
在这次国内第2代军用汽车的招标中被划分为了05t15t35t5t和7t以及12t6个吨级的基础型车而这其中12t重型卡车可以说是中国汽车产业的软肋以斯太尔重型汽车的可靠性来说根本无法达到部队采购的要求。
至于说其他的中卡轻卡和中重卡车这是东风和解放两大汽车军企的蛋糕只要这两家能拿出合适的方案段云是根本没有机会中标的。
而重型卡车方面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公司生产的重型卡车技术实力薄弱如果段云能够成功引进国外重卡生产线并且有大量擅长研发重型卡车的苏联汽车工程师的话那么中标的可能性会很大。
而在引进国外重卡生产线方面段云把目标放在了欧洲重卡巨头沃尔沃集团身上。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