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几日齐郡军需桉便闹得沸沸扬扬。初时大家只是私下议论随着洪青被押解问罪很快到了街知巷闻的地步。
自从新朝成立太子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频繁地出现在百姓的话语之中没想到第一次成为舆论中心就是这样的丑闻。
一大清早齐涵便和丈夫到长乐楼饮茶。
他们特意要了个雅座既隔绝了外人的视线又能清楚地听到大堂里的种种言论。
“真是岂有此理晋王征战在外出生入死这等小人居然在背后弄鬼!军需出了岔子损伤的便是前线的将士啊!他们没有死在敌人的手里倒是被自己害死还有没有天理?”
“哎倒也不必如此激动。事情虽然发生了但后来不是解决了吗?还没严重到这个地步。”
“那也是晋王门下能人众多解决得及时可不能抹平那些人作恶的罪孽。”
“这话也是……”
随后话题转了一圈。
“这位洪司马到底是什么来头敢做这样的事背后靠山不小吧?”
“听说长辈是谢氏的清客从小在谢氏长大与谢氏子弟同在族学上课后来有了出息就在齐郡做了官。”
“如此说来算得半个谢氏子。”
时人重出身尤其像洪青这般从上一代开始就依附谢氏的这辈子都脱不了干系这么讲倒也不差。
“哼前线在打仗他只顾自己的利益在背后占朝廷的便宜与硕鼠何异?教出这样的人谢氏有失门风!”
还有更激进的人说道:“你也不用绕弯子了没有谢氏的授意这位洪司马敢做出这样的事吗?不是谢氏有失门风根本就是上头的交待!”
“哎……你这么说……”
“怕什么?有人做得我们说不得?陛下的诏令都允许我们谈论区区一个军需桉还要捂嘴不成?”
“是啊这事到底是不是太子干的需得查个明白。晋王辛苦作战岂有背后捅兄弟刀子的道理?天下还没一统卸磨杀驴也太早了吧?”
“我看是怕了蒋贼一死晋王功劳赫赫相比起来……”
“有本事他也去打仗啊!晋王在前线九死一生在后方享福的人怎么有脸?”
“也就是出生早占的便宜不然……”
雅座里齐涵和杜鸣听着听着表情凝重起来。
眼见太阳渐高楼里喝早茶的人慢慢散了齐涵使了个眼色夫妻二人起身出了茶楼。
两人默不作声回到府中齐涵方才开口:“不对劲啊怎么舆论如此过激?像是要直接定太子的罪似的。”
杜鸣点点头:“凭洪青与谢氏的关系旁人作此联想不奇怪但那毕竟是太子……”
天家兄弟不睦私下议论的有公众场合这样肆无忌惮就有点失常了——陛下不以言定罪也要看什么事明晃晃地非议储君不怕死吗?
“那我进宫告诉王妃一声?”
杜鸣却摇头:“叫人传话吧你别亲自去。人人皆知你是王妃的心腹这会儿进宫太惹眼了。”
齐涵想想也是遂道:“那我继续去查那件事。”
杜鸣点点头心中不由浮起忧虑:“王妃即将生产偏偏又是多事之秋只盼王妃顺利生产殿下平安归来。”
……
徐吟收到消息时正在吃点心。
她点了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待旁人退下小满问:“王妃国公爷不是说我们不掺和吗?怎么……”
徐吟向她看过去打趣道:“哟小满也发现不对了?”
“我又不是傻子!”小满都着嘴说“这些话都是冲着太子去的怎么想都不对。”
徐吟笑起来说道:“别急这只是打个前哨我看手段还没露出来呢!”
小桑附和:“我以前听别人说书有个词叫抖包袱先把包袱一层层捆好让客人的神思跟着走待全部铺完再一次性抖开才有哄堂大笑的效果。”
徐吟赞道:“你这说法极是。捆包袱就下这样的勐药可见所图非小。”
果不其然流言蜚语之下第二日就传出太子跪在明光殿前请罪的消息。
这事是诸位朝臣亲眼所见有门路的人自然能打听到。
随后太子进了明光殿在里头留了大半天发生了什么外人不知道但据说太子回东宫后就病倒了。
这时另一种声音起来了。
“太子与晋王向来兄弟和睦不大可能做这样的事吧?再者太子先天体弱性子又温吞以往从没听过什么劣迹。”
“其实太子功劳也不小陛下和晋王在外头征战里头全赖太子一手操持。你道主持朝政保障军需是件容易的事么?”
“是啊又没有证据还得再看看。”
“听说谢氏也派人来了在宫门跪了半天还上折自辩了。”
“哎你们说这事是不是做得太明显了?太子手下也有不少能人何至于用那个跟谢氏脱不开关系的洪青!”
事涉太子大理寺查得很快没几日就有消息放出来了。洪青已然认罪所谓失火是他挪用了军需之故。起因是他儿子滥赌为了填坑挪了公款他本打算过后向故主借一笔款项填上不料突然被查仓促之下出此下策。
那位洪公子的借据、证人一应俱全包括钱款的去向都清清楚楚此事再无疑问大理寺很快下了判决。
公告贴出来风向终于变了。
“原来是那洪司马自己的问题这怎么也怪不到太子头上。”
“是啊太子从未去过齐郡即使是谢氏自家人也认不全吧?那洪青的事又与他何干?”
“真是无妄之灾平白跪了半天还病倒了。”
“是呢病了好些天了太遭罪了……”
宫里徐吟得到消息一边摸着肚子一边笑道:“原来这才是目的。也是不这么闹一场谁记得东宫还有一位殿下呢?”
小满困惑地问:“就这样吗?这有什么用?”
“还没完呢!”徐吟澹澹道“接着看后面才是杀招。”
没过几天一个消息暗中流传开来。
军需一桉其实是有人故意针对太子。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