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26章 三棱枪刺

    第626章 三棱枪刺

    第六四一章三棱枪刺

    曹工没有选择仿制m1加兰德步枪而是选定了同为半自动步枪的五六式林啸高兴之余其实还是略有遗憾的。

    一个人面临太多选择的时候总是逃不过“纠结”两字总是容易朝三暮四这就是人性的弱点。

    事实上“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是二战时期大名鼎鼎的世界名枪对于这种枪的优缺点林啸了解得一清二楚。

    该枪是米军在二战中的主力步兵装备因弹仓里能容纳八发子弹又被称为“大八粒”。

    二战期间相比于大多数对手使用的栓动步枪该枪有着射速上的巨大优势是有效压制敌方火力的神器。

    对付冲锋枪时它虽然射速略占下风却在射程和精度上大大占优所以无论在太平洋岛屿、东南亚丛林还是在非洲沙漠、欧洲战场m1步枪都有过出色的表现被公认为当时最好的步枪。

    该枪采用可靠的导气式枪机闭锁方式为枪机回转式最为独特的是其供弹方式——装满双排八发子弹的钢制漏弹夹由机匣上方压入子弹跟弹夹一起留在弹仓内最后一发子弹射完时弹夹会自动弹出发出“叮”的一声脆响提醒士兵重新装弹。

    抗美援朝战争初期我军普遍装备缴获自日军的三八大盖与该枪交火时在射程上还能勉强一战但在射速上非常吃亏。

    后来托“思密达”们的福我军缴获了大量的“大八粒”在很多战斗中就靠此枪去打击对手甚至一些狙击手也喜欢用该枪来狙杀敌军。

    比如神射手张桃芳虽然更习惯使用水连珠但他坦言:还是大八粒更好用。因为在上甘岭阵地上双方的前沿往往只相距几十米对于一个优秀射手而言在如此近的距离上射速才是至关重要的。

    要说此枪的缺点当然有但真的瑕不掩瑜。

    比如为了皮实耐用它还是偏重了些后坐力也大长时间的连续射击下东方人的体质会很难承受所以“思密达”们逃跑时往往一脸嫌弃地把它扔了以便轻装撤退大大便宜了志愿军

    另外作为半自动步枪八发的弹仓容量也偏少并且其独特的弹夹设计有个副作用战斗中途想加装子弹相当困难

    而林啸手中的这支五六式半自动步枪当然毫不逊色也是经受过战火洗礼的名枪。

    “五六半”最初仿自前苏联的“sks半自动步枪”。

    sks同样采用导气式自动枪机闭锁方式为枪机偏移式十发固定弹仓其设计初衷恰好是跟同期的加兰德等优秀步枪相抗衡。

    事实证明该枪结构更简单不但同样很可靠还更容易制造具有明显的的优越性。

    然而由于全自动的ak47步枪很快问世如此优秀的武器却在原产地并未获得青睐其境遇只能用“生不逢时”来形容。

    所以我军于一九五六年引进仿制该枪在倡导“全民皆兵”的时代大背景下被发扬光大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几经改良后该枪具有重量轻、射击精度好、后坐力较小、机构动作可靠等优点在我军战士手中创造了无数神枪手的传奇

    曹工如此选择的理由林啸自然心领神会。

    可靠性方面这两支名枪半斤八两五六半的主要优点是轻空枪只有七斤半重而加兰德大概重九斤这对需要长途步行的战士来说差别巨大——同样的负重下选择前者可以携带更多弹药。

    射程方面五六半明显占下风因为枪管短了近十公分五六半的有效射程只有400米远不及加兰德的700米。

    并且由于枪管短开火时火药燃气到达枪口往往压力还很大所以枪口噪声会很大造成了大嗓门的毛病在后世这不利于射手位置的隐蔽。

    但是这两个缺点在林啸看来都不叫事。

    首先只要超过200米距离除了几颗谈不上什么准头的实心炮子几乎没有任何武器能对他的战士们产生威胁。

    其次嗓门大这一缺点在这个时代反而成了优点——震耳欲聋的射击声能产生极大的震慑力。

    有时遇到吃过大亏的老兵油子仅仅听到枪声他们就会丧魂失魄、迅速溃败。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对现在主力部队装备的那支天外来客:m16a4自动步枪林啸反而不太满意——过于低调再奢华都没人当回事。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林啸知道曹工并没有说出来。

    曹工是枪械专家作为一名老军工对自己家的武器自然更熟悉也更偏爱——自家的孩子自己不爱谁爱?

    “还复制了三棱刺刀?”

    林啸第一眼就看到了这把折叠在枪管下的枪刺。

    “是理由与现实相同”

    老曹面带苦笑答道“冶金技术还差点火候。”

    林啸笑了笑小心拆下这把枪刺饶有兴致地把玩起来。

    三棱枪刺也叫郓型刺刀正是五六半的最大的特色也是名副其实的我军独创武器。

    这把枪刺的刀身呈棱型三面血槽刺进人体后血液随血槽排出肌肉急剧收缩时很难“吸”住刺刀这样刺刀可以毫不费力地拔出进入下一场刺杀比赛。

    另外三棱枪刺扎出的伤口大体上是个形状怪异的窟窿很难做最初的应急处理。

    至于越传越神的“空气进入血栓致命说”听听就好

    事实上当初这把一代神器的问世是咱们军工人的无奈之举。

    当时由于我们的冶金技术落后钢材强度还达不到前苏联军刀的要求便以这把郓型刺刀替代了原有的剑形刺刀这样一来既弥补了制造能力的短板又能体现出我军敢于“刺刀见红”的精神

    62年中印边境冲突我军以十八军为主力共四万兵力却在东西两线迅速击溃阿三的三十万大军除了高超的指挥艺术和大无畏的战斗精神战士们手中的五六半完胜阿三手中那支老掉牙的英77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英77也叫李-恩菲尔德步枪是英吉利人自产的一种栓动步枪最早问世于19世纪末二战后几经改进还在用按理说性能也还说得过去虽然用过的人都说别扭。

    作为曾经的殖民地阿三自然也大规模生产了这种主子发明的武器但是神奇之处在于只要经过他们之手再好的东西性能就会一言难尽

    最拉胯的是该枪的刺刀。

    这把刺刀很长很有面子神奇之处在于它一点都不实用。

    装上它后不但会大大影响射击刀刃的穿透能力还弱到爆;因为血槽的加工不合格插入人体后不易拔出得手脚并用才行;作为手持武器使用时这把轻薄的刺刀更没什么卵用。

    所以在巡逻和突袭中阿三士兵更喜欢用刀、斧子甚至棍棒因为他们发现这种刺刀最合适的用处是当拨火棍

    所以那场耗时极短的战争中他们不但在火力上干不过我军在面对面白刃战时一见咱们亮出三棱刺刀就那么多俘虏知道怎么来的了吧?

    当然咱家的三棱刺刀其实缺点也很明显——功能太过单一以致只能使用刺杀一种功能像其他军刀的挑、劈、砍、锯、剪等传统技能它统统都不具备所以自八一式枪族开始它也被淘汰了

    (本章完)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