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渊来到这个时代,在笃定开海禁之后,最先考虑的是军械方面的引入,最典型的就是鸟铳。 虽然戚继光改进的虎蹲炮很好用,但以威力而言就差的多了,钱渊辗转购买的几尊铁炮、铜炮主要设置在浙江水师和威远城,让汪直“聘请”来的几名西洋工匠还在括苍山中忙碌。 燧发枪的细节钱渊不太清楚,但大致原理还是知道的,如今括苍山中的作坊研发出了初步的转轮打火枪,但打火成功率还比较低,没有太多的使用价值。 事实上,历史上的燧发枪成熟大致要等到16世纪八十年代,但如今转轮打火枪在西方已经开始装备军队了。 钱渊坐在书房里揉着眉心,自己所望,和同僚所想,上官所想,甚至和陛下所想……看似殊途同归,但实则有着本质的差别。 或者自己捧起一个东南如同汪直一样的巨头,来间接的把控这一切。 谭七指还是钱鸿? 钱渊突然笑着摇摇头,先不去想那么远的事,就目前而言,要解决东南事,特别是军中将领调任……杨博是绕不开的,高拱在这方面主要依靠的就是前兵部尚书杨博。 只是这份礼不知道够不够打动他……钱渊咂咂嘴,这也是个老狐狸,估计看得出来,去年自己刻意留下的漏洞。 当钱渊这封信送到杨博手中的时候,回京述职的王崇古、来拜见两位舅父大人的张四维都在场。 杨博拆开信看了几眼,顺手递给了王崇古,对张四维笑道:“那位虽晚了你一科,但说不定能抢在你之前。” “兼任太常寺少卿,说不准哪天就能入六部为侍郎了。”张四维倒是没什么异样神情,只笑道:“不过说到入阁前后,那要看陛下何时加钱龙泉翰林职。” 呃,钱渊倒是私下向高拱许诺过不回翰林,但如果隆庆帝施恩,高拱也说不出话来……事实上,高拱也心里清楚,如果隆庆帝要以随园制衡自己,多年之后的钱渊很可能会兼个翰林学士。 夏言、张璁都不是翰林出身,但也都在任尚书的时候被嘉靖帝加翰林学士……这才顺理成章的入阁为大学士。 顿了顿,张四维突然苦笑道:“不论钱龙泉,张叔大必然在我之前。” 杨博微微点头,“非你之过……只能说有得必有失。” 严嵩、徐阶前几年斗得那么惨烈,杨博丁忧守孝被起复兵部尚书兼镇守宣府,但始终不肯回京,就是怕被卷入政争。 在这种局势下,张四维进入裕王府,并成为高拱的绝对心腹,也直接促使高拱和杨博成为盟友。 对高拱来说,杨博是天然的盟友,虽然名气大,但毕竟是三甲同进士出身,又不像李默、钱渊多少还以庶吉士的身份在翰林院待过……如果是嘉靖朝还不一定,但在隆庆一朝,绝对没有入阁的可能。 对杨博来说,入阁是虚无缥缈的,能坐稳这个吏部尚书已经心满意足,而高拱也显然有意提拔张四维……这位走的是纯正的储相之路。 但谁能想得到,突然杀出了个张居正,而且还是和徐阶彻底决裂的张居正。 而张居正资历比张四维深的多,又因为和徐阶决裂只能依附高拱,很可能会被高拱首先推荐入阁。 同为高拱的心腹,张四维入阁的时间自然要往后推,说不定还在钱渊之后……因为前面还有如陈以勤、殷士儋、林燫这样的潜邸旧臣。 那边王崇古已经看完信了,笑道:“早在嘉靖三十二年就听闻钱龙泉之名,嘉靖三十四年在太平府相识,啧啧,不过六七年光景……” 张四维接过信一目十行扫下去,脸色一变,脱口而出道:“许晋商自行组建海船?” 钱渊去年回京,和张四维密谈,许晋商参与东南通商事,但到现在一年半过去了,晋商能参与的程度相当的有限,比如在镇海,也不过占了几个铺子而已,很难直接插手海贸。 那些南下的晋商眼见浙商、徽商赚的盆满钵满,眼睛早就绿了,不能组建船队出海,这意味着晋商只能做个渠道商,利润并不丰厚。 但凡卖到草原上的货物,必须经过晋商的手,靠着这一招,晋商赚了如山如海的银子。 这里面的道道,晋商能不懂吗? 晋商自然是有钱的,买几艘海船也不是难事,但问题是镇海、宁海对通商文书的审核非常严格,而从其他人手转买……浙商、徽商都对晋商极为排斥。 所以,钱渊给出的条件不可谓不丰厚。 “少有才名,有军略之才,这也罢了,只是这等心思手段,也不知道与吉兄是怎么教出来的。”王崇古忍不住吐槽,“当年与吉兄可是刻板的很,钱龙泉这是自学成才吧?” 王崇古是嘉靖二十年进士,与钱渊的老师陆树声是同年。 杨博也忍不住笑了,“东南这块肥肉……算是被钱龙泉榨得干干净净。” 王崇古看了眼茫然的张四维,摇头道:“子维也不必丧气,若非如此人物,若非如此心计,如何能在朝中有如此分量,使得元辅、新郑都视为大敌。” 看外甥完全没听懂的样子,杨博点了句,“去年钱展才回京与你密谈,许晋商参与东南通商……难道那时候他想不到浙商、徽商的反对,想不到晋商难以在东南立足,想不到晋商难以组建船队出海?” 张四维愣了半天,才声音苦涩的说:“那时候他就留了余地,就是为了今日?” “未必是为了今日,只不过今日之事能用得上罢了。”王崇古解释道:“凡事均留三分余地,留一份后手……” 杨博冷笑一声,“子维要不要猜猜,晋商南下如此艰难……会不会是钱龙泉暗中指使?” 张四维如坠冰窟,艰难开口道:“三弟来信,被人设套骗了数千两白银,就在镇海……” “报官了?” “嗯,查不出什么……” “唐荆川、孙文和、吴鼎庵均在镇海,驻守镇海附近的游击杨文、张一山均是钱家护卫出身。”王崇古对东南事很熟悉,摇头道:“若是真要查,不会什么痕迹都查不出。” 沉默了半响后,张四维指了指放在桌上的那封信,“舅父,那这次……” “自然要应下。”杨博笑道:“如若拒绝,就和随园撕破脸了。” 王崇古皱眉道:“那高新郑那边?” “东南诸军调配,这是兵部的事。”杨博漫不经心的说:“游击、把总不会报到兵部来,参将……戚继美均可留守浙江,但东南诸军中,最具盛名的何人?” 熟悉东南事的王崇古脱口而出,“必戚元敬。”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