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字卷 斜阳草树 癸字卷 第二百七十六节 灌输,播种

小说:数风流人物 作者:瑞根
    麦浪轻摇远远望去泛起一种奇异的金黄色美感这是丰收的象征也预示着希望。

    十几骑沿着河岸不紧不慢地跑了过来卷起一阵黄尘。

    在田坎上休息的农夫都有些警惕地看着远处一直看到几骑身着官袍这才放下心来。

    眼见得就要收割了这个时候万万不能疏忽大意虽说各地的乱匪都已经被剿灭得差不多了剩余的都跑到河东去了但谁又能说得清楚呢?

    万一真的这个时候起了乱军

    那这辛辛苦苦半年眼见得粮食就能入仓又要付之东流农夫们自然格外紧张。

    陕西已经旱了好几年了即便是关中平原也一样是再也经受不起这种折腾了农夫们都盼着能安稳一年让大家都能喘口气尤其是大半年来官府免了赋税同时也开了赈济也在一定程度让地方上得到了安息正是这种期盼让所有人都渴望今年能够有一个好年头。

    好年头需要从夏收开始夏收能奠定一年的基础而秋收则更为关键夏收如果不佳或者被耽搁那秋收也别想好。

    两年三熟制的模式对于天气和灌溉要求很好即便是关中平原一样要靠天吃饭。

    「今年的情形还算不错君豫你赶上了一个好年头若是去年来你可就要焦头烂额了。」冯紫英勒住马缰看着沿渭河这一线的麦田「不过这不代表你的活计就少了天时好就意味着对西安府的要求会更高估计明年朝廷可能就不会再对陕西免赋税了所以你得要利用好这一年。」

    「我来就没打算过好日子。」练国事也笑了起来「有你在你会让我过好日子么?」

    周围人都笑了起来巡抚大人和知府大人关系亲近这对大家都是好事涉及到的事务两边衙门之间的交涉也就要轻松许多。

    「艰苦度日的日子才更具有挑战性你干起来才更充实那等坐在布政使司衙门里优哉游哉混日子那也不是君豫你的性子啊。」冯紫英回应道:「西安是全省首善理所应当要当排头兵得拿出全省首善的样子来今年其他府州情况有所改善但还不够西安也得要做贡献。」

    练国事明白冯紫英言外之意点了点头:「尽我所能吧不过也别把咱们西安逼得太紧了总得要让人喘口气明年还要过日子呢。」

    「韩城和华阴那边怎么样?」这也是冯紫英关心的问题要有新局面单靠农业不够还得要大力发展工商业但陕西资源禀赋和北直那边不一样就只能因地制宜。

    「华阴那边的条件更合适一些范家准备在华阴这边着手采掘不过前期准备和投入还需要时间但目前已经进入了正轨了另外范家打算和曹家在咸阳合办一家水泥工场曹家则打算单独在渭南办一家水泥工场韩城那边的铁矿和冶铁工场曹家也在筹备中投入规模都不算小。」

    练国事对曹范两家还是比较满意的至少人家用投入证明了他们的诚意和决心两家投入的资本都在三十万两以上这对于陕西地区来说不算是一个小数目了。

    」嗯目前曹范两家都只愿意在关中平原投入我建议他们可以考虑延安府但他们都还有些顾虑觉得投入成本太大担心收益不足这些商人啊太过于计较利益得失了。」冯紫英微微摇头。

    「紫英算是不错了单单是两个铁矿的采掘修建就要雇佣上千人而且这是长期行为这就意味着起码上千个家庭可以以此为生水泥工场一样又是上千人加上其运输也一样需要数百人来按照你给我们计算的所谓产业链这就吓人了林林总总都得要拉动上万人的营生了。」

    冯紫英和练国事、郑崇俭他们几个在日常沟通交流中不

    断把自己从后世带过来的一些理念和「新造词语」灌输给他们向他们解释其中含义也让他们能够将这些新的理念和思维带给他们身边的人。

    「嗯君豫你能这么想我就放心了关中平原虽然土地丰厚但是地狭人稠而且如果不发生大的灾荒和战乱人口增长速度很快而我们作为地方官员本身最大的责任就是确保地方安定但人口增长几乎二三十年就要翻一番这种情形下我们可以预见日后关中平原上百姓何以谋生?」

    冯紫英的话让练国事微感吃惊「紫英你觉得大力发展工商业就能让这些增长的人口吃饱肚子?可如果粮食不增加单靠这些工商业生产出来的铁料和水泥是难以糊口的啊。」

    「不能这么看君豫关中平原号称天府之国但实际上我们都看得到水利设施仍然还有很大差距许多灌渠年久失修而且水渗透流失十分严重但如果能广泛使用水泥灌溉水渠的效果就能提升很多而且也能更好的修建更多的灌溉设施另外如果铁料能够更便宜更广泛的使用运输成本耕作成本都可以得到降低这相当于在同等的人力投入下粮食生产能够收获更多这只是一个最基本最简单的道理……」

    冯紫英侃侃而谈面对着巡抚衙门和西安府衙的这一干人算是给他们上一课。

    「而铁料、水泥乃至于更多的新事物被发明创造出来可以极大地改进我们各行各业的生产效率比如马车更轻盈跑得更快比如船可以制造得更大更抗风浪装载货物更多又比如还有一些新的工艺出来亩产粮食更多还比如我们引进的新作物甚至还能够创造出一些新的药剂原来不能治的病都能够治好了……」

    一行人都听得若有所思。巡抚大人的构想很美好给人感觉像是画饼但是土豆和番薯这两种作物带来的变化却是巨大而又实实在在的这是最典型的例证。

    他们都是亲口食用过土豆和番薯的而且有的人连续吃过两三天就是要实验看看这土豆是不是能耐饿能不能吃饱吃了之后其他感觉有无异常。

    结果却是真实的番薯甜味很爽口尤其是蒸煮烤均可土豆蒸烤一样可口相当饱腹甚至还有的人觉得这滋味比粟米更好吃。

    西安府的几名官吏都是去延安府那边实地考察过土豆和番薯种植的然后又派出了一批人去学习然后才回来在西安府的几个州县开始尝试。

    虽然名义上也是尝试但是规模却要比在延安府时的尝试规模要大得多动辄都是上千亩西安府这边就有这么豪横边角地带更是林林总总选了几十处几十上百亩的地方来试验当然这是冯紫英拍了胸脯担保换来的结果。

    」以这个土豆和番薯为例这是徐大人的功劳他在天津卫潜心研究几年才算是把这几种从西夷引入的作物培育种植本土化筛选出来适合我们中土种植的品种而且也还总结出一套如何最优化的种植技术传授给大家我就在琢磨着对于咱们陕西这边穷地方来说没什么能比填饱老百姓肚子更重要的事情了如果有这样的新作物新技术不断地推出来能够满足更多的人口需求这不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么?像水泥使用极其广泛需求很大而且也能极大地改善道路、水利设施、城防和建筑这些的坚固和持久性难道不该要研制出一些更多的此类物品么?」

    「那我们是不是应该在这一类的农学、工学上多花一些心思呢?

    如果那些可靠无望的士人是不是可以在这方面上去花些心思也许能够有所突破?」冯紫英顿了一顿「但要吸引这些人来研究这一类东西肯定要给与人家一些念想比如可以在衙门里设置一些官吏职位又比如能够给一些钱银粮饷的补贴……」

    冯紫英滔滔不绝畅所欲言。他知道自己在陕西不可能呆太久在场的十来人中有布政使司的参议也有自己衙门中的吏员还有西安府衙的官员他们日后都是要在陕西继续待下去的那么自己这些话他们听不进也好听得进也好起码算是一颗种子撒播在他们心中也许在某一刻就能发芽。

    除了在这些官员里灌输这些思想外冯紫英还打算要在府学中也要施加影响让更多的年轻士子来知晓这些情况也体现出自己的支持态度就是要从不同角度来潜移默化地推动各类科学的普及。

    虽然现在自己还不具备这种能力但是总算是尽了一份心总有一些人会在其中得益或者感悟那也就值得了。

    而且自己日后不在陕西了练国事、郑崇俭这些人也还能发挥作用继续把自己」未尽事业」推动下去。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