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字卷 斜阳草树 辛字卷 第七十节 利之所在,概莫能外(第一更!)
只有真正进入到地方上为官冯紫英才深刻感受到农业时代的不方便和落后。
像大周这样一个庞大的王朝哪怕京师城已经有百万人口居住在整个世界线上也是第一大城市但是无论是其城市管理的落后程度还是经济发展的滞后状况都是让现代人无法想象和接受的。
这个时代的城市管理似乎只集中于两样一是治安和人口管理二是保障基本用度尤其是保障皇室和官僚、军队及其亲眷需求其他都可以忽略不计。
这也是为什么稍稍有一些异动无论是水旱灾害还是疫病流行亦或是漕运堵塞导致的供给不足都会导致这样一座大城市的动荡不安。
顺天府的粮食是远无法自给的有着京城中百万人口就食如果没有漕运的支应根本无法支撑起这样庞大一座城市的生存。
让冯紫英觉得难以接受的是即便是到了这个时代朝廷官员和卫镇军官士卒的俸禄依然是以俸粮来发放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了元熙三十年后才开始逐渐开始以部分银钱和部分俸粮来折合发放从元熙三十年的银三粮七到永隆八年的银粮各半也足以说明粮食的重要性。
之所以还在以一半禄米来发放俸禄一方面是因为金银的短缺但是这种情形随着海禁的放开正在得到迅速改善来自苏禄、日本和南洋的银块、银锭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涌入大周这极大缓解了银荒同时也对以粮食为基础的物价带来了一些冲击如果不是大周以丝绸、茶叶、瓷器、布匹、药材等货物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外销势头这种冲击还会更大。
另一方面还是因为江南粮食产量随着桑、棉、麻、靛蓝等经济作物的效益更高使得弃粮种桑的势头更猛“苏湖熟天下足”已经正式更名为“湖广熟天下足”了这也使得漕运保障京师粮食的路线更长粮食的大规模运输形成了从湖广经长江到金陵、扬州、苏州这一线然后再通过运河北上京师。
这种命运输线的拉长也会对整个京师粮食保障构成扰动影响也是朝廷再三考虑之后仍然保持京通仓相当规模储粮用于发放官员、兵士的缘故。
面对冯紫英的质问傅试只能无奈地搓手。
石炭事情岂是那么简单的?从元熙年间西山开窑变成了不公开的秘密没有点儿靠山底蕴你敢去西山开窑?被人家坑死都不知道为什么。
而且西山山高路险矿窑密布涉及到多少人又有多少方势力掺杂其中?这么些年来早已经形成了一个斗而不破的现实平衡谁敢去轻易打破?
从元熙三十五年后敢去西山开窑的可以说背后若是没有四品以上大员做靠山那纯粹就是自找苦吃哪一个不是碰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还不敢吭声?
这些情形别说府县了就算是工部和户部难道就没有人知晓?心知肚明心照不宣罢了。
可以说这顺天府两大挨不得的马蜂窝一个是西山窑一个通州仓下至州县上至六部乃至内阁和皇上谁人不知道?
这一捅开就是难以收拾不知道要得罪多少人要花多少精力才能把这个烂摊子给收拾起来。
见傅试不吭声冯紫英还真有些好奇了扬了扬眉“秋生怎么不说了?”
“大人这里边儿一言难尽下官也不知道该从何处下口。”傅试苦笑。
“傅大人你是哪里人?”冯紫英上下打量了一下傅试点点头轻声道。
“下官是金陵府句容人氏不过早年就寄籍顺天府了。”傅试一时间不明白冯紫英问这个干什么。
冯紫英微微颌首。
贾史王薛都是金陵望族傅试和贾政这种举主门生关系也应该是有乡党原因。
在顺天府虽然府尹吴道南是江右士人但是谁都知道这京畿之地藏龙卧虎如果不是一个足够分量的士人你是很难在这里打开局面的。
吴道南就是一个典型自身治政能力不足性格又偏软相当老好人又是江南士人这就极大地限制了他在顺天府施政的手脚也难怪他只能寄情于儒学教化养望盼离了。
冯紫英对整个顺天府衙中的官员也做过一番了解从府尹、府丞、治中、通判、推官再到诸如经历司、照磨所、儒学、司狱司、税课司、河泊所、杂造局等官员除开自己和吴道南外梅之烨是湖广士人五通判中南三北二三个南方士人其中两个是江南士人一个是两广士人推官宋宪是山西士人这也是为什么自己能和宋宪迅速密切起来的缘故乔应甲、孙居相这些都是山西士人首领与自己关系极为密切。
虽然看起来在高层官员中南北均衡但是在司狱司、税课司等下边的司局所等基层官员就基本上都是以北直隶为主的士人了更不用说吏员更是清一色本地人。
这种情形下别说你吴道南本来就是江南士人而且能力不足就算是你有治政之才如果没有足够内外部支持恐怕也会举步维艰。
可以想象得到这西山窑背后的势力基本上都是京师城里大人物牵扯甚广吴道南都不敢去碰傅试自然也不希望冯紫英去捅马蜂窝他更愿意跟着冯紫英老老实实干点儿实事以便于日后自己的升迁。
“傅大人我理解你的担心都说顺天府是龙潭虎穴可若非如此你以为朝廷诸公为何要将顺天府丞之位授予冯某?”
冯紫英知道傅试的顾虑和担心吴道南身为府尹亦不敢触碰这两大马蜂窝上一任府丞更是对两桩事儿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自己初来乍到就要去碰这个难免让人紧张。
“要说这顺天府那一桩事儿不涉及到背后那些个大人物便是这随便一桩命案都能牵扯不出不少瓜葛来可傅大人你觉得像这种情形能够持续下去么?”
傅试默然不语。
“我可以明确告诉你傅大人若是冯某也学着前任府丞那般尸位素餐混日子不出一年冯某只把也会被安排到太常寺或者太仆寺这样的闲官上去喝茶过日子了若是冯某年过五旬也就罢了可冯某刚过二十就这样畏首畏尾瞻前顾后前怕狼后怕虎何如致仕求退?”
傅试长叹良久方才道:“下官愚昧了只是大人可曾知晓这西山窑之事牵扯之光恐怕超乎大人想象啊并非哪一人或者某几人也非哪一个群体而是几乎京中贵人皆有涉及啊。”
“冯某既然有心要厘清这西山窑之事岂会不作了解?这每年京中薪炭九成皆归于石炭价值何止亿万?”冯紫英笑了笑“尤其是冬日每天京中百万居民皆以此取暖做饭户均每日借用十余斤按照当下石炭价格块煤百斤价值二百钱每斤在二三钱一个冬季每户便须花销银钱二至三两若是加上其他三季煮饭烧水所用怕不是每年开销在五六两?”
冯紫英对当下京中各类物价都做过一番调查这是汪文言和曹煜协助下完成的所列物料大概在百余种包涵衣食住行其中关系到食用尤重这石炭其实也和食用息息相关也是冯紫英关注重点。
当下石炭价格在每百斤一百五十钱到二百二十钱之间价格根据质量和季节略有浮动冬日里每日从右安门入城的炭车排成长龙。
除了寻常人家所用高门大户所用更大尤其是像荣国府、冯府这些从卧室到花厅再到厢房耳房这些地方均须成日烧炕烧地龙其石炭消耗更是巨大。
粗略估算一下这京中每年的石炭消耗花费起码在五百万两以上这就意味着西山窑的石炭产值就是这个规模不知道有多少人会从中谋利?便是少说一些三五十户这每户涉及营生也在十多万两以上而据冯紫英所知西山窑中真正官办和具备备案手续的不足一成。
既是如此按照工部节慎库要求这矿税便是按照每十抽一的数量来算那也是四五十万两银子收益朝廷焉能不动心?
以往大家都闭嘴不言一方面是无人计算过这里边的规模和收益究竟有多大二来的确是没有合适人选来操持但现在冯紫英走马上任乃是诸公一力举荐肯定也就存了这方面的一些心思。
在冯紫英看来最大原因还是因为对西山窑的产出规模有多大户部工部心里没多少底以前也没有太在意但现在户部、工部、商部分列各管一摊税课自然都要行动起来。
只要真正把这些数据细算下来呈交于诸公面前其他不说单单是户部尚书黄汝良、工部尚书崔景荣和分管财政的阁老方从哲冯紫英相信就绝不可能不动心。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