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0招安(二)

小说:蚍蜉传 作者:陈安野
    求推荐、求月票~~~~

    ——————————————————————————————————————

    崇祯十一年三月中名震天下的巨寇西营八大王张献忠正式向总理南畿、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军务的熊文灿递交降表。大明朝廷授其副总兵之职并允其将部队驻扎在谷城县王家河还把王家河改名“太平店”以示招安之意。

    张献忠早在去年底便因熊文灿的招抚而发生动摇年初他在与左良玉等官军的作战中连续失利帐下谋士薛正贤乃当朝宰辅薛国观的侄儿以“约降取富贵”之言趁机怂恿他投顺朝廷。他思来想去最终认为“诚得国观为主于内抚可万全”坚定了求抚的心。

    不过张献忠毕竟非常人即便招抚手段与心思也较之那些前辈同类要高超不少。

    他先派张可旺等“饬名姝、赍重宝”找到有些旧情的陈洪范请他牵线搭桥表示“大恩未报愿率所部随马足自效”。陈洪范投入熊文灿帐下本就怀着戴罪立功、一雪前耻的志向见这大笔买卖自己送上门自是奇货可居。有他居中介绍张献忠得以“黄金蹄裘千、珠琲盈斗、他货累万”重贿熊文灿。熊文灿既贪财又畏战因而欣然答应代张献忠向朝廷上奏。除此之外张献忠犹不敢松懈加派薛正贤等人携带重礼重金奔赴京师“出入相邸偏见群公皆致厚馈”为自家招安游说交际。如此方觉稳当。

    与别寇不同赫赫有名的张献忠的求抚引起了崇祯皇帝本人的高度关注。对流寇是剿是抚一直是朝议悬而未决的问题崇祯登极初期意气风发很是锐意剿贼可越到后来他越觉专剿之举徒糜军资、徒疲军力收效却不显著。加之近些年关外清兵阴魂不散声势甚嚣尘上崇祯颇有顾此失彼力不从心的难受由此对待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流寇的观点渐渐又开始向招抚倾斜。

    正月初八熊文灿向朝廷转达了张献忠乞求招安的意向。崇祯在朝议上发问:“卿说这贼杀得尽否?”

    杨嗣昌与主剿派唇枪舌战力陈招抚张献忠的必要性。先说“是则先抚一二股以杀贼势而后剿其余仍不为失算”又说“流贼蜂起垂二十年为中原大害若论经常之理一剿而外更有何词?乃其恣横遍七、八省党类至百余万剿之不可胜剿不得不开抚之一路以杀其势”。

    而后面对主剿派对招抚不断的质疑杨嗣昌索性抬出迫在眉睫的清兵做挡箭牌再说“国家之兵力实不能兼御夫内外国家之饷实不能两给于中边即一时文武诸臣之才力心力欲左投左效、右投右效者不啻戛戛乎难之?”

    与杨嗣昌穿一条裤子的熊文灿也申辩“目前兵马俱以边警尽撤仅有步兵数千断非胜敌之着”、更说“若此时苦无兵马可发勿轻言贼易剿如剿有兵有势不至成此难结之局也”大肆附和杨嗣昌的论调。

    主剿派中有人担忧张献忠坚持保持队伍独立性而非类似刘国能散尽其众恐怕有养虎遗患之危险杨嗣昌等人同样以“惊眠虎而使之觉嗾驯犬而使之嗥”为由坚称事分轻重缓急不可鼠目寸光自陷左支右绌的困境。

    有熊文灿与杨嗣昌一外一内遥相呼应加之薛国观、陈洪范等人的推波助澜一番讨论后“面谕剿抚原该互用”以及“岂有他来投降便说一味剿杀之理”等结论已成定局。张献忠接受招安之事由此水到渠成。

    当然张献忠一早前提出要当湖广总兵官并且全权控制地方、关防、札付诸方面由此保证“郧、襄、均、承数百里外无一贼”的要求明廷绝不会同意。一番讨价还价之后张献忠得了个副总兵的头衔挂职也只能挂在他自己的营头下面部队则划分驻地谷城。

    为了加重自己此次投降的分量除了自家张献忠还拉拢了不少中小势力一并归顺。杜应金、马世秀、金白元等势力以及赵当世也在其列。这些人中赵当世是仅次于张献忠的大寇因而朝廷同样另眼相待副总兵没给好歹给了赵当世一个参将的职位并将赵营的驻地安排在了枣阳县东北的鹿头店。

    和张献忠类似赵当世这个参将同样挂在他自家的营头名下除了一个转正告身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奖赏。赵当世打听到张献忠向熊文灿上报要求朝廷按十万人额度拨付军饷只觉好笑更觉张献忠得意忘形。想如今明廷支持诸多正牌官军都不免面临钱粮捉襟见肘的窘境哪里还会理睬张献忠这新降之人狮子大开口的敲诈。

    果不其然十万人的数目一上报张献忠没有捞到任何好处反倒受到熊文灿的警告。熊文灿要求西营即日起必须着手裁撤兵马张献忠当然不答应两边短暂的“蜜月期”立刻宣告结束开始了新一轮的扯皮。

    赵营这边熊文灿也派人来点计兵马赵当世但说营中将士林林总总不过两万且云钱粮米豆无论多少全从朝廷拨付另无索求。来人见他有所让步在这兵额上便也没有多加诘难盘查。所以赵营虽说当下只有一万两千人不到但朝廷默许的额度却凭空多了八千。

    赵营参将与西营副总兵名义上都直隶于熊文灿而熊文灿将二营分别置于东北与西北两侧借口是“互为犄角、拱卫襄府”实际上打的却是当中隔绝以防“巨寇相合后患无穷”的主意。这点道理赵当世自然心知肚明只不过他秉着韬光养晦为主的考量对此并无微词。

    何谓“韬光养晦”?具体到如今的赵营可用昌则玉的一句话概括。

    赵营部队转进枣阳县后赵当世曾就赵营接下来的发展方向询问过昌则玉昌则玉回答说:“昔朱升谏太祖皇帝‘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计以定明祚之基。现属下亦附庸其雅提九字于我赵营。分别为‘精武备’、‘广结援’、‘顺朝廷’主公可引以为导。”

    赵当世点头道:“‘精武备’三字确为当务之急。先前徐总兵在会上就这此点指出营中‘兵疲’、‘粮少’、‘甲缺’三疾想来按此方向加以整备当无偏差。”进而问道“那么‘广结援’与‘顺朝廷’又该当如何?”

    “广结援”昌则玉早有洞见缓缓而言“左传有云: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我营虽暂时投顺朝廷若以为从此高枕无忧则危亡不远。当今明廷内忧外患百年积弊绝非一朝一夕可除自顾无暇我营若全倚此行将就木之枯树到头来免不得与之共倾。故而为今之计投诚之余万不可断了与诸家义军的联系。其水我鱼有他们在一日我营便如鱼得水可保永不受制于人。”

    赵当世深然其言但一时间难以想得通透再问:“若以先生高见可为营之外援的有哪些?湖广、河南地面八大王、老回回、曹操等皆不可恃更有何择?”

    昌则玉说道:“主公切莫自限视野我营现为官军有了这一层身份在外援之路可谓四通八达应有尽有。”而后拈指细数“属下愚见李自成、孔庆年、杜纯臣至少这三人联系不可绝。而左良玉、刘国能、陈洪范我营不可等闲视之。”

    李自成不消说与他见过的人但凡有些眼界都瞧得出此人不同凡响更兼其现为闯王名义上的天下第一巨寇就昌则玉不说赵当世也会尽全力与他继续结交。

    孔庆年与杜纯臣则都是商人。流寇兴起至今早过了犁耙木棒一牛车的草创阶段能坚持到现在形成些气候的均是注重布局之人。就比如张献忠他看似惶惶度日的一草寇其实心思非常缜密人脉极广在各地乃至京师都安置有眼线。这些线人以商贾、侠妓甚至官宦等各种身份掩人耳目或替西营筹措军资粮草、或替西营奔走活动。以区区一寇的身份却能傍上陈洪范以及朝中大臣薛国观便是张献忠长于布局的最好证明。这世道没有门路就做贼也难做下去。

    目睹了张献忠的能量赵当世更加确信自己提早安排下线的举动是正而无误的。孔庆年通川滇、杜纯臣通东南赵营往后的发展绝离不开此二人。

    至于左、刘、陈三人都是目前明军将领。

    历来能当上援剿总兵的都是公认的名将。前有曹文诏、祖宽等人无不令流寇闻风丧胆现在的左良玉亦是有勇有谋。他拥兵逾五千乃目前豫、楚间最大的军头自崇祯五年奉命进剿中原流寇数年间各处的巡抚总督们都走马灯般换了一茬又一茬他却从未缺席逐渐积累之下他的权势早已非往日可比。

    与曹文诏之辈不同左良玉不是只会领兵打仗的二愣子实际上很有些精明的头脑。只这几年时间他凭借着自己的兵马与威望在河南、湖广、陕西等地建立起了庞大的势力网络。不但控制了许多要隘堡寨私收税费更添置了无数产业触达茶馆、当铺、钱庄乃至赌坊、青楼、私矿等等三教九流诸多行当获利巨万。

    除此之外为了稳固自己的基业他暗中与周遭的流寇们也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双方进行些见不得光的买卖勾当也是常有的事。可以说尤其在河南左良玉的话语权不在巡抚常道立之下譬如罗岱、孔道光等明将从不听常道立或熊文灿的调遣却全以左良玉马首是瞻。

    赵当世想要在豫、楚立足就无法忽视左良玉与左良玉建立良好关系是迟早的事。

    刘国能虽说已经被招安但毕竟是流寇中的老资格又与赵当世在老闯王手下有同僚之谊。况且其人沉毅有谋比较正气如果能与他交好有利无弊。

    至于陈洪范昌则玉看中并非当前此人的军事实力。老实说他固然是军中老人但向年的圈子都在辽东、胶莱来湖广、河南彻彻底底可算作个新人。昌则玉更在乎的是他的官场活动能力。

    陈洪范武举出身因会来事很快混到开原参将后渎职被罢免但旋即走通了路子重新当上了昌平镇下属的居庸关参将。两年前他奉命支援皮岛却畏战躲到了广鹿岛又给革职。岂料他四处活动竟然以短短一年不到时间复被起用来到了湖广。宦海沉浮本是常态但像他这样能火速东山再起、一浪接一浪的倒是少见。昌则玉派人了解过陈洪范在京师很有些人脉而当前和西营张献忠相比赵当世正缺少一个与朝中贵胄接触的渠道若能攀上陈洪范未始不是个机会。

    赵当世听到这里才算是对“广结援”这三个字有了初步的认识与方向。

    昌则玉接着说道:“而‘顺朝廷’无他关键在那一个‘顺’字。朝廷以招抚为驯暴之术我营亦可借之反为蛰伏之道。”

    赵当世疑道:“照此说来效仿刘国能恐是最顺朝廷的举止了。”

    “凡事过犹不及。八大王桀骜刚烈虽降却如骨刺卡在朝廷喉间早外必除而后快;闯塌天自剪羽翼固然可表忠心但其分量与重要性无疑大大跌落身不由己。而我营正处二者之中正可谓是不偏不倚中庸佳举。”昌则玉摇头说道“近日熊总理来验兵八大王与其相争而主公却与其相处颇顺遂这便是做的好的地方。”

    赵当世依然存疑道:“这仅仅是个孤例。如果往后朝廷要我做一些其他的事我未必就似今日这般爽快。”

    昌则玉道:“不然。单独以我营视角看此事无足道哉。然而主公你想在熊总理看来你与八大王分别的作派会给他何种感觉?”

    赵当世似有所悟:“先生的意思是”

    昌则玉含笑道:“今番有西营八大王与我营共降是天赐的一个良机。有此参照朝廷的命令他做个一二分我等就做个三四分也不需多只要每每比他多个些许日积月累朝廷对我营与西营的看法定会截然两面。”

    赵当世闻罢与昌则玉哈哈对笑道:“先生之言甚善!”紧接着扳扳手指快慰而言“精武备、广结援、顺朝廷有此九字为指导我营前路豁然!”

    二人正谈外有禀报称鹿头店巡检司巡检等多人求见。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