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更觉归可喜(7k勉强2合1)

小说:覆汉 作者:覆汉
    “辞曹平日专管讼事,傅曹掾想来也是言语上的好手,今日莫非是想学昔日春秋战国中的说客,纯以言语动我吗”面对傅巽的从容,关羽明显有些不以为然,而其人身高九尺长须赤面,哪怕是坐在那里微微一哼便威势自生。“若是如此,傅君未免有些想当然了。”

    “要在下说,将军这话未免偏颇。”傅巽立在堂中,依旧不慌不忙。“言语也好、说客也好,若是说的没道理,还有人听,那便是说者阴险、听者愚昧;而若是说的有道理,却无人听,那便是说者没有自知之明,而听者骄横不可言故此,我只讲道理,将军只是听一听,成与不成往后再说也不迟。”

    这话愈发像是在玩弄嘴皮子了,故此关羽也愈发蹙眉,唯独念在对方是公孙珣的直属曹掾没有发作而已,却终究是闭口不言,静待对方解释。

    “将军。”傅公悌正色一礼,认真言道。“先说将军的一处不安,足下刚刚说北走邯郸,离开朝歌一事,是否有卫将军忧虑将军不足以当方面的缘故”

    “然也。”关羽昂然捻须言道。“君侯说他秋后自引大军来河北既如此,满打满算,不过一夏一秋而已,而我关羽引三千兵在朝歌,自问如何守不得个月袁贼来万众,我自为君侯守之;来数千众,我自为君侯吞之何须弃城而走”

    “足下想反了”傅巽一时失笑。“卫将军哪里是担忧守不住河内他的意思明明是担心邯郸有失,所以才想让借足下的豪勇与此地三千兵去援护邯郸这正是相信足下的统帅之能,才将此事托付于足下的。”

    关羽微微一怔,倒是无话可说了。

    “至于为什么一定要保邯郸,”傅公悌继续在堂中摊手笑道。“关将军才是领兵的将军,又在邯郸待过,如今更在朝歌坐镇多年,想来应该比我更清楚”

    关羽一时沉吟不语。

    “将军”杨俊见到傅巽如此会捋毛,心中惊异之余也赶紧起身相劝。“君侯的意思已经很清楚了,他正是忧虑审国相而看重将军的武勇才专门如此调度的而且邯郸古都,确实地阜人众,远超朝歌,更兼掩护太行,不可轻弃啊”

    话说,关云长作为当世知兵之人,如何不明白战略上的事情甚至他比杨俊懂得更多,也确实知道邯郸的战略重要性是大于朝歌的。或者说,他一开始就知道,朝歌的存在,攻击性是远大于防守性的,一开始就是为了接应公孙珣自河南方向来攻击邺城的。但如今袁绍明显握住了先机,先以大军展开攻势,那朝歌在攻守的大局之下,其实意义就并不是多大了。

    孤城悬于后方,三千兵,或许可以守,但此地守住了邯郸丢了,又如何呢真要那样,公孙珣肯定要走河东入并州转常山或赵国啊,朝歌在这里到底有什么意义

    所以说,关云长的这个疑虑,只是觉得弃了朝歌去邯郸,有丧家去投奔审正南的感觉,然后性格使然,天然不爽而已。而傅巽一旦反转,将他置于救援者的位置上,捋顺了他的毛,其人心里其实便已经解开了这个疙瘩。

    故此,关羽倒也不至于强做不满,便正色继续言道“大局在前,我自然懂得救援要地的道理,但凡统兵临战必有主副之分,否则便会争权生乱而我为振武将军,审正南为赵相,俱为两千石,彼时为战,谁主谁从这一点君侯不言明,着实奇怪。”

    这便是认可傅巽之前诡辩的意思了,而傅公悌松了一口气之余也赶紧继续自己的捋毛之论“恕在下直言,依在下来看,卫将军此处其实已经将职责划分的很清楚了,足下去了邯郸,绝不会有争权之事实际上,两位的权责分划其实就在这两千石之别上了。”

    关羽此时已经对傅巽有了些许顺眼,言语中也多少有些礼貌起来,便微微抬手示意“请傅曹掾替我详解。”

    “此事简单,一言即透。”傅巽赶紧俯身回礼,这才坦诚以对。“将军只是久镇地方,一时没有想明白而已。其实这些年,咱们君侯做事,多有体统,所谓名实相符,地方上军政分离,便是到了军中亦仿周礼,出而战者为军,守而卫者为师所以说,足下是振武将军,当战而振武;而审公为赵国相,当以守土之责自守其都非要再说的细致些,无外乎是凡守其中必有攻,袁贼大军至,自然是审国相守城,关将军出战,唯此而已”

    这一次,傅公悌真就不是捋毛,而是有理有节了,而关羽听到头头是道,也是不由抚着太尉椅之扶手昂然而起“傅君之言,确无可驳”

    傅巽闻言不仅不喜,反而避身拱手,苦笑赔罪“蒙将军夸赞,但作为使者,本就该替卫将军把意思传达明确,并释疑解惑的。只是这两个疑惑虽然解开了,足下的另一个犹疑之处,在下反而无话可说,将艰难之事推给了将军,我又怎么好意思受夸赞呢”

    最后一个军士与百姓的话题,确实让人为难,而杨俊在旁,虽然也是无奈,但其人作为本地县丞与卫将军旧属,却也不好躲开这个话题。

    不过,就在杨季才喟然起身,准备劝一劝这位振武将军的时候,却不料关云长已经兀自负手上前,然后开口对着傅巽定下方略“另一个事情傅曹掾就不必说了,我已有决断抑或说,此事本就只能如此处置,方不能不负此心”

    堂中众人一时惊疑不定。

    六月盛暑,天气炎热,河北、中原,关中、徐扬,各处一并进入到了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而就在这个六月,相较于中原混战中的按部就班,相较于关中的寂静无声,袁绍却是靠着一胜一败两次大仗,还有他本人携青兖十余郡之众北上的威势,以及一场关键时刻关键地点的倒戈献城,终于在冀州三强混战的局面中彻底脱颖而出,抵定大局。

    六月初,公孙珣的信使尚未返回昌平之时,袁绍便果断采取了陈宫、许攸等人的建议,依旧召集界桥精锐,连着渡河而来的青州大军,以及稍作休整的本部,以绝对优势兵力即刻北上。

    汇集了全部主力的其部大军,连战兵带辅兵,何止十万而十万众沿着黄河旧渎分为两路,呼应北上,且沿途进军严整,步步为营,以攻城略地为主,并无寻机决战之意。

    对此,没有战机的公孙瓒无可奈何,只能节节后退好在其人提前将南皮物资、军械转移到漳水以北往易县送去,倒也算是轻装迎敌,从容进退,所以才没有被对方堵在漳水南岸。

    六月十二日,南皮陷落;六月十八,章武陷落;六月二十,公孙瓒在受到了昌平转达来的公孙珣确切回复后正式渡过漳水往易县而去。

    六月二十一日,伤愈而归的高览引兵渡河追击,反而再度在漳水畔被幽州突骑反扑一阵,好在后续兵马纷纷到来,才没有造成更大伤亡。

    六月二十二日,公孙瓒引剩余骑兵经过河间鄚县退往易水时,遭遇事先分兵潜袭至此的鄚县本地人张颌攻击,又小败了一场。

    不过,人尽皆知,当公孙瓒平原战役忽然崩溃之后,这些小胜小败就都无所谓了。

    总而言之,公孙瓒个人野心的尝试,到此为止。其人约两年前从一个都尉起家,一年多种便横跨冀、青二州,取下了两州最大的两郡,可能也是河北四州中最大的两郡,却又在与袁绍正式交战后,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仓促落幕。

    也不知道该让人说什么好。

    而与此同时,早在六月十二日南皮陷落后,冀州牧韩馥便丧失了最后一丝抵抗之意,其人拒绝了长史耿武、治中闵纯等人领最后一万兵据城而守的建议,转而决定接受自己一众颍川故人,也就是辛评、辛毗、荀谌、郭图等人的建议了正式派出使者,向自己的恩主袁氏中如今最威赫的袁本初请降。

    平心而论,韩馥在冀州,似乎已经尽力抵抗了。

    一开始面对着最大的威胁公孙珣,其人立即抱上了袁绍的讨董大腿;然后公孙珣西征,袁绍试图强占冀州派出的支援部队,这位韩冀州复又送上了州中名将潘凤去整顿,试图夺回部队;后来袁绍正式大举北上,侵占清河,他也果断撕破脸试图夜袭

    到了建安元年的六月这个时候,其人已经没有了兵马,四个郡的地盘也被侵占的只剩下一个魏郡、半个安平,那么其人无兵无将无官无吏,面对着昔日故主袁绍的十万大军在侧,以及无数颍川故人的劝说,此时投降似乎真的已经是他唯一选择了。

    倒也不至于太过苛责

    不过,这两年真正在邺城呆着的人却都知道,其人如此局面早在一年多前便已经决定了。

    要知道,当时正值讨董,刘惠和沮授其实是进谏过韩馥的,乃是劝韩文杰亲自提兵向南,以对董卓但却被韩馥给拒绝了。而从那以后,刘子惠、沮公与二人便再也没有劝过对方,全程冷眼旁观至此。

    道理是很简单,冀州这个地方虽然极为富庶、发达,却不是什么形胜之地,更兼卡在两强之中,而乱世当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所以想要立身,冀州这里的势力唯一出路便是主动打出去

    而韩文杰哪怕当时只能掌握四个郡,也足以称之为天下一等一的诸侯,是有条件出去的可其人既然选择了龟缩,便注定了是今日这个结局。

    后来的那些举措,讲实话,在沮授这些人看来,只是徒增伤亡而已,还不如一开始就跳一家投降呢也省的今日难堪

    但怎么说呢

    乱世头两年,正是大浪淘沙之际,两年前,近四十路诸侯讨董,加上董卓本人,还有刘焉、韩遂、马腾这些人,天下割据者何止四十

    然而短短两年内,死的死、亡的亡,败的败、逃的逃,强横者如董卓,文弱者如孔融,无能者如刘岱,善战者如公孙瓒,走运的如韩遂,倒霉的如鲍信该退场的都退场了。

    此时此刻,能剩下来的,无外乎是这么几类。

    如士燮、刘焉偏安;如刘表、陶谦能安抚、震慑一州上下;如刘备、曹操、孙坚大部分时间在于依附强者以作缓冲剩下的,就是公孙珣与二袁了。

    被曹孙刘三人还有刘表一起打得节节败退,已经失去了半个汝南、一个九江,甚至连南阳都失了几座城的千年奇葩袁公路且不提公孙珣和袁绍这两个人,却已经实际上沿着整个黄河流域,即将形成了数千里全线对峙的惊悚场面,而且一触即发。

    完全可以预见到,双方将会在毫无遮拦的河北平原上,上演一出决定整个华北命运的全面对决

    甚至有些匆忙人都已经因为天时、地理的缘故,而具体看到,以秋后三辅、河北、中原粮食入库为线,袁绍将要先攻,而公孙珣将要后攻,战场必然爆发于邯郸、邺城之间用公孙大娘的话说,这就好像回合制游戏一样,莫名契合。

    而不知道是不是察觉到了战事将至,六月下旬,在袁绍即将回军之前,邺城南面的魏郡与河内郡交界处,却忽然有了一大股多达数万人规模的迁移人群,中间甚至还夹杂着旗号严整、队列清晰的数千士卒且自南往北,正一路不停。

    邺城之中,韩馥刚刚送出了自己的印绶,闻得城外是非,却是干脆举家离开官寺,躲入到了昔日中常侍赵忠的旧宅,以此来作推辞。

    事发突然,更兼情势不明,城中各方人也是茫然,便只好纷纷聚集起来去寻魏郡太守粟举。而粟举呢,虽然是城中唯一一位两千石,可如今邺城即将易主,袁绍将至未至,韩馥将走未走,又如何好做主

    不过,其人到底是一任两千石,心里如何不懂便当即伸手一指,将邺城还有周围几座支城中最后一万兵马权责指给了辛评、郭图等一众颍川人然后自回舍中午休去了。

    当然,辛评等人求的就是如此,所以一众颍川士人一边立即下令邺城还有周围污城、九侯城、武城一起闭门谨守,一边又派出哨骑往南面查看局势,好弄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不过,根本不用这些人去查看,很快就有人主动上门报信来了,有骑士直逼邺城城下,然后临城喊话,说是朝歌百姓闻得朝廷叛逆袁贼即将至魏郡左近,为避兵祸,扶老携幼,准备往赵国而去还说要邺城城中官吏准备粮食、引水云云。

    这话刚开始还没几个人信,但随着哨骑飞马来报,说是北面邯郸忽然派出了数千兵马往南而来,邺城中的颍川众人这才相顾失语,确认了来人是谁。

    “着一定是朝歌关羽与邯郸审配,听闻邺城易主,便驱赶百姓,以图浑水摸鱼,趁机偷城”回到空荡荡的官寺内,众人甫一落座,郭图便张口就来。

    “卫将军不会作出这种事情。”沮授虽然不是颍川人,没有决定权,但作为被袁绍点名要信重挽留之人,话还是说的上的。“天下各路诸侯,待民以宽者,首在卫将军,恐怕是真的自发迁移”

    沮授近乎确定性的判断,立即让原本想说话的辛评、辛毗、荀谌等人不好开口了他们这些人,立场摆在那里,都是袁氏故吏,都是颍川出身,也是之前劝韩馥投降的主力,大战在即,这时候让他们附和沮授说卫将军如何如何,就很没意思了。

    但偏偏他们在邺城也都旅居了一两年,对沮授的才能、智慧是绝对信服的,所以也都不好轻易反驳对方。

    “卫将军或许不至于如此失体统,但那个关羽呢”唯独郭图,被人当面驳斥,又是个区区冀州本地人,不免抗辩起来。“不能是这个关云长独自为之吗隔着千里之遥,卫将军还能知道此地实情不成而且在下之前在河内许久,素来知道此人,乃是个骄横武夫,河东一囚徒出身,却敢屡屡驱赶我家主公派往朝歌的军吏,延误讨董大局”

    “关云长在朝歌多年,”沮授难得正色。“我等本地人也尽知,其人傲上而悯下,若论爱护百姓,其人更甚而审正南也是个清白刚直之人,绝不会帮着关云长作假的更不会驱民而偷城”

    郭图愈发冷笑,刚要出言再驳,却不料就在他自己身后,忽然有人先行嗤笑起来。其人声音虽然轻微,但在周围绝大多数人都闭口不言的情况下,倒也显得直接。

    而郭公则回头一看,也是有些无奈,原来发笑之人竟然是他的远方同族,唤做郭嘉郭奉孝的,其人刚刚成年加冠不久,素来无行,而此番颍川士人陡然夺了此城政权,便也顾不得太多,也将他唤来办事议事了。

    “不知足下可有见教”沮授见是郭图身后之人,只以为是在嘲讽自己,也跟着冷了脸。

    “并无见教之意。”嘴上毛都没长齐的郭嘉扶剑睥睨左右道。“只是好奇,族兄与沮从事如此争执,以至于面红耳赤到底是为什么”

    郭图扶着双膝,沮授微微捻须,俱皆有些怒气,然而二人刚要开口驳斥,却又齐齐尴尬起来。

    话说,二人此时才醒悟,甭管关云长是携民北走,还是驱民偷城,他们不都是要闭城严守的吗

    不然呢,难道还有第二条路可走

    哦,袁绍不在,莫非有人还想连着老百姓一起,把那三千兵偷袭掉脑子抽了吗而且这个官寺里,谁能开这个口,谁敢下这个令

    至于开门送粮食

    总之,周围这些聪明人有一个算一个,也都渐次醒悟,然后尴尬失语。

    “这样好了。”而一片令人尴尬的沉默之中,倒是辛评腆着脸出面提出了个中肯的建议。“一面往周围三城派出人去,监督部队闭城自守;一面也可以派出使者告诉关羽,我们许他从城下从容而过,但粮食着实不能与他。”

    众人纷纷颔首,却又一时间不知道该派谁去当使者,谁去分管邺城周边三个小城的防务。

    要知道,别的地方倒也罢了,但是这官寺里的人,还是大概知道关羽这个人的脾气与能耐的虽然讨董乱后没有闻名天下,但其人黄巾之乱中可是颍川、河北都往来过的,也算是知名一时,而且公孙珣当日讨董,除了一个公孙范,也就表了两个将军号,可见其人对关羽的信任与倚重。

    那么回到眼前,想想就知道了,这要是派个冀州人去,那关云长一眯眼睛,来个背主之贼,人人得而杀之,然后一刀给剁了怎么办

    要是派个颍川人去,那就更直接了附逆之辈,杀之理所当然

    怎么办

    而且,三座小城中,别的倒也罢了,最西面的污城,离得很远,隔着两条不大不小的河之余,偏偏又极有可能是关羽渡过污水,汇合邯郸援军的地方虽然说大家也都明白,只取一座污城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但是万一关羽心情不好,或者干脆为了将来战事,干脆想拆了污城呢

    那污城守将,怎么个说法会不会也剁了而且就算是能活着回来,这袁车骑马上就要来了,你先弄没一座城怎么说

    “使者得找个无足轻重的,”官寺里都是聪明人,譬如荀谌很快便总结出了这两个人选的最大要求。“让关云长不放在眼里;污城那边得找个稳重的,不然不好守城,也不好应对突发之事诸位谁去啊”

    沮授等冀州人,还有之前州中有职务之人,自然是闭目养神,反正掌权的是颍川人,轮不到他们这群冀州人去冒险。实际上,州中很多官吏此时都还对韩馥奉上印绶一事极度难以接受,据说不少人暗中还有谋划这个关口,能来这里说话的,其实都算是不错的了,辛评、荀谌等人也知道不能再把这些人往外推了。

    “奉孝去做使者如何”又一次尴尬的沉默中,忽然荀谌身后有一名二十七八,面如冠玉,神采清明之人轻声开口,却正是前黄门侍郎、守宫令,荀氏这一代最出众之人,荀彧荀文若。“然后在下去污城劳军如何”

    荀谌欲言又止,周围人也都面面相觑。

    “那就这么说定吧”倒是曾与荀彧一起在阴德为颍川太守时同堂为吏的郭图豁然起身,一口应下。“不能让人说我们颍川士人没有担待文若与奉孝担此重任,想来总可以服众了吧”

    众人纷纷无言,只能以此为准,然后又议了两个去九侯城、武城劳军的人选,便各自散去。

    荀彧走的最慢,但甫一出堂,烈日之下,其人便被候在堂前的自家兄长荀谌给匆匆喊住了“文若,你何必亲自冒险而且不是说好了吗,大势所趋,我先出来应付一下,等袁本初人到了,咱们好好观察一二,再论其他”

    “乱世当中,这种事情躲不掉的。”荀彧立在堂前,微微笑道。“哪里不冒险呢至于为何去污城,也只是一时好奇,想看看关云长到底是携民北归还是驱民偷城而已,兄长不必过虑。”

    “奉孝不是都说了吗这种事情没有区别”荀谌也是无奈。

    “奉孝说的不对。”荀彧喟然摇头。“有些事情对有些人是没区别的,但有些事情对于有些人却是事关根本兄长不用过虑,我觉得关云长未必会杀人,便是真杀人,也是奉孝先死,他死了,没人报平安与我,我躲开便是。”

    荀谌无奈转身而走,但走不了几步,却又见到郭嘉正扶着腰中长剑好整以暇的立在堂前一处大树后,俨然已经听得一清二楚,却不由愈发摇头不止,然后兀自走开。

    荀彧不慌不忙,继续往前来到属下,对郭嘉出现在此处也丝毫不以为意,似乎早就看到一般“奉孝”

    “文若兄不必解释。”郭嘉一手扶剑,一手掩鼻而言。“我本也是想去见识一下卫将军麾下人物的,之前去邯郸只见到审正南,还未曾见这关云长呢而且再说了,且不提我远远去看老百姓形状,也能知道这些人是被驱还是自发迁移,便是真倒霉被活剐了,也一定先派个人报个假平安,骗文若兄留在污城,将来与我一同共赴黄泉既如此,又有什么不甘的呢”

    “原来如此。”荀彧一时失笑。“倒是我计较错了,却从不知奉孝如此阴险但你不要掩鼻了行不行我知道夏日熏香混着汗气不好闻,回去便扔了香囊总行了吧”

    “现在便扔吧”郭嘉恳切言道。“着实难闻,一刻都难忍再说了,之前你引着我们从颍川逃难至此,路上不是都没用吗,不也无人嫌弃你如何稍微安顿下来,又要熏香还偏偏买不起好香,只能买劣香”

    “习惯了而已。”斑驳树影之下,荀彧低头解开自己的香囊,然后一时幽幽叹道。“几十年的习惯,怎么可能轻易改的掉”

    我是习惯成自然

    “汉末荀彧,伟美有仪容,与人言如沐春风,又好熏香。故常曰荀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世说新语容止篇

    s为了章节完整性,午休才码好的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