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故将直笔作春秋(下)

小说:覆汉 作者:覆汉
    “什么叫做收纳不下”问话的是娄圭,地点乃是涿郡范阳城南督亢亭,被质问的人则是战战兢兢的范阳县令。“这才一年多的年功夫,幽州便不缺人口了”

    范阳县令没有直接回话,反而小心翼翼的偷眼看了下骑在马上的公孙珣。

    “范阳令看我干什么”公孙珣见状微笑反问。“子伯问你呢,有什么疑难之处,你直接与他说便是。”

    “君侯”

    见到公孙珣开口,范阳令当即松了一口气,然后躬身行礼,这才转身忙不迭的对着娄圭说出了缘由。

    原来,按照这位已经做了两年的范阳县令的说法,这范阳,甚至涿郡如今都已经收纳不下更多的流民了。

    原因很简单,就两个

    首先是从南往北的流民太多了,不止是今年冀州全面失序,实际上早在去年黄巾大乱的时候,冀州人就开始大量的往幽州跑了;

    其次是地理因素,涿郡位于冀州和幽州的交界处,算是幽州门户,流民往幽州去,总是要从此处走的。

    换言之,范阳也好,甚至整个涿郡也罢,早就已经对冀州的流民丧失了兴趣。

    “你说的也有道理。”公孙珣若有所思道。“最起码这两条总是无可辩驳的但真的仅是如此吗”

    “下吏绝不敢有所欺瞒啊”这范阳令无奈跪地请罪。“所言俱是实情。实际上,非只是本地官府早已经没有了闲置野地交与流民开垦安置,便是之前黄巾起事时大乱的广阳,早在今年春耕前,也已经将无主之地尽数划归了南来的流民官府手中,着实再无地安置。”

    “那本地豪右呢”公孙珣下马来到对方身前,愈发正色相问道。“便是官府无力安置,本地豪右又如何他们就不想收纳人口为己用吗”

    范阳令一时语塞。

    “问你话呢”一旁魏越有些不耐烦的扯着马鞭喝问道。

    而公孙珣与娄圭居然没有约束于他。

    “君侯。”范阳令无奈在地上昂首对道。“以君侯的英明神武,其实我也知道,有些事情瞒不过你”

    负手立在对方跟前的公孙珣差点被其人逗笑“这都是跟谁学的有话说话。”

    “是”这范阳令赶紧作答。“若要豪右来收纳,其中有两个要紧之处。一个是豪右本身挑三拣四,若是纯粹青壮丁口,无论男妇,他们自然是抢着想要,如之前君侯发卖下曲阳战俘一事,他们便极为踊跃,可拖到如今才逃难来的,却多是拖家带口、妇孺老弱俱全如此情状,又有几个豪右愿意收纳呢”

    公孙珣回身望了望跟在后面队伍,难得冷笑“如此说来,我倒是明白他们的意思了反正妇孺老弱撑不住,多耗些时日,只剩青壮,更兼消磨了志气,方才好捡回家去做奴。”

    “大致是这个意思。”范阳令在地上无奈叹气。“可这种事情,总不能将妇孺老弱的消耗算在他们头上吧只是因势利导,自然而然罢了说到底,是如今世道渐渐不好,有没了志气甘心做奴的青年丁口,谁愿意无端浪费粮食收留老弱呢”

    “还有一说呢”公孙珣收起冷笑,不喜不怒,继续问道。

    “还有一说,在于如今的幽州方伯陶公。”这范阳令到底是对公孙珣更加敬畏一些,所以倒也爽快。“陶公其人,君侯知道吗”

    “陶谦陶恭祖,自然略有耳闻此人如此啊”

    “此人与郭公柔中带刚、宽严相济不同,其人刚强至极。”范阳令的言语倒是让人有些耳目一新的感觉。“早在春耕前,他上任不过两月,便当面与州中数位两千石公开为难,没有丝毫情面可言本郡涿郡太守崔公,因为郡中有豪强豢养私兵,便被他当面羞辱为无能;广阳太守刘公,因为郡中无主之地被豪强侵占,也被他当众叱骂软弱;护乌桓校尉宗公,因功转任洛阳之前,曾经收受上谷乌桓头人的贿赂,也被他当众拦下车子搜检,然后直接上书弹劾如此种种,不计其数。”

    “若于流民事而言,这不是好事吗”娄圭忍不住开口质问。

    “子伯想多了。”此时插嘴的,乃是因为懒散而一直坐车的戏忠,他大概是初入幽州境内,又是来到督亢名地,所以难得动了活动的心思,却不料正遇到眼前这一幕。

    “这种事情我确实不如志才,不妨直言。”娄圭居然微微拱手相对。

    戏忠见状也不好卖关子,立即出言解释“其实为政未必雷厉风行便就是好的,尤其是这陶恭祖一个外人来到幽州,根基未稳便做下如此事端,未免离心离德,使人望而生畏如我所料不差,定然是这位幽州刺史有过相关的命令,不许豪右吸纳青壮过甚”

    范阳令赶紧点头。

    “监视豪强本就是刺史基本职责,若刺史之前有此类严令,以至于郡中不敢放任豪右接纳流民,倒也无可厚非。”娄圭叹气道。“可如今非同春耕时那个模样,冀州的流民已经多到了这个地步,官府又已经没有了无主好田,郡中和州中难道就不能通融一下吗”

    “这便是离心离德的结果了。”戏忠嗤笑言道。“郡中和州中怎么可能不知道情形有变呢只是州中那位陶公如此刚强,想来也是拉不下面子的人,而郡中诸位两千石屡屡受他欺压,也干脆故意不言,甚至反而举着他的旗号刻意严格执行,阻扰豪右收纳流民,以此来让那位陶公难堪子伯,如此情势,本就是官场常态。”

    娄圭一时无言相对。

    “确如这位先生所言。”那范阳令看着公孙珣的眼神,也是无奈承认。“州郡失和,官府在是否放任豪右收拢流民一事上不免僵硬我等为下吏,也不敢私自违命,擅自放开禁令”

    “起来吧。”公孙珣不喜不怒,只是微微叹气。“天下事都已经坏到了这种程度,他们还在搞这种事情”

    “君侯,为今之计,乃是要考虑该在何处,又如何安置流民。”戏忠正色拱手进言。“以君侯之威德,完全可以上书弹劾这位陶恭祖,想来州中各位两千石在洛中也早有怨言与动作了,必然能成不过,这是需要时间的而此时君侯以无职之身强与一位性格如此激烈的刺史相对,便是能压下去,怕也要惹得一身麻烦。”

    “那你说该如何是好”公孙珣回头蹙眉反问。“万众辛苦至此,身边粮秣已尽,总是要速速安置下来的。”

    “依我说,不让将这万人迁移到辽东或着跟我们一路到辽西。”戏忠似乎早有准备。“至于路途遥远君侯不妨即刻在督亢这里将流民编制什伍,方便管制;然后再依编制选出青壮,分发简单刀弓木棍,以作护卫,兼以军伍姿态沿途安营扎寨;当然,免不了要请君侯破费,以私产在幽州本地购置一些帐篷、棍斧等常备器具,并从沿途大户家中买粮,统一分配接济。”

    “也只能如此了。”娄圭也在旁蹙眉言道。“沿途幽州各地豪右便是觉得时局不稳,须屯粮自备,怕也不敢跟君侯讨价还价吧还有各地官府,只是助粮、助薪,并允许驻扎,想来也不会不给君侯面子才对。”

    “若如此,必然能行”便是那范阳令也忍不住长舒了一口气。“区区万人,以君侯的威德收纳在乡里,必然无人多嘴。”

    公孙珣一边微微颔首,一边却忍不住将眉头皱的更紧了。

    就这样,进入幽州却依旧无处落脚的流民队伍于督亢亭稍作休整与编制,然后自然有黄巾乱后卷土重来的安利号将帐篷和棍斧之类的物资送到戏忠终究是不了解公孙大娘和公孙氏在幽州经营这么久的实力,这些东西哪里需要买

    至于粮食,这个确实没办法。须知道,自从黄巾之乱后,灾异、动乱不止,人心不稳,豪右多有存粮自保的意思,而安利号虽然有些许战略储备,却多在辽东那里,这卢龙塞以内,还真没有多少存量。

    当然了,公孙珣以卫将军、蓟侯的姿态,引私兵回归幽州。最起码当日亲眼目睹了其人轻松平定广阳黄巾,并逼退张宝的涿郡这里,还真没有哪个蠢货敢拒绝安利号的平买平卖的

    实际上,闻得公孙珣到此,除了一开始听到讯息便单马来到督亢亭遥遥相侯的本地县令以外,其余涿郡各地世族、豪右、故吏、乡老,在随后几日内也纷纷前来拜会便是涿郡太守崔敏也居然亲自来迎。

    甚至于当公孙珣编制完毕上路以后,其余广阳、渔阳、上谷等靠近的三郡郡守也都遣使前来问候致意。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唯独那位幽州刺史陶谦陶恭祖,一直窝在他那近在咫尺的治所,广阳郡蓟县,也就是公孙珣这个县侯的封国处,迟迟没有派出使者,也没有任何音讯想来其人刚强如斯,见到这些郡守纷纷去拜会公孙珣,已然是先入为主,心生愤恨了。只是,他终究是碍于公孙珣的位阶,与其盛名,不好主动找茬而已。

    当然了,公孙珣也没有在想这些多余的事情,他一路上一边安抚流民,一边思绪万千,如何有心思去想什么注定干不久这个刺史职务的陶谦呢而且,公孙珣越往北走,越是心思沉重难耐。等到他走引众缓缓经良乡入广阳郡,来到蓟县后世进度之前,将要渡过水后世桑干河、永定河继续往西行时,这位卫将军却是彻底忍耐不住,便将流民队伍中那些有威望的老者、壮年良家子,以及本地吏员,还有安利号在此处的管事,全喊到了自己的身前。

    “我且问你们一件事情。”公孙珣在河滩前认真向这些流民中首领询问道。“若此番没有遇到我,你们将要如何自处”

    一众流民首领面面想觑,纷纷摇头很显然,他们只是按照冀州中部地区的逃荒传统往幽州来,正如冀州西部会往太行山逃,而青州与渤海郡人会往渡海往辽东去一般,都只是口口相传,彼处或能有活路而已。

    “那之前的人呢”公孙珣愈发蹙眉不止,又返身朝着蓟县本地乡亭吏员还有安利号的管事们发问。“你们就在此处,可曾有所参与安置,又可知道他们最终的去处”

    这些人也是相顾不止,但却不敢不答。

    “回禀少主人。”一名安利号本地管事立即拱手作答。“咱们安利号虽然有老主母吩咐下来的现成制度,引彼辈往辽西,然后做渡船去辽东但我们终究只是一介商贾身份,而且辽东太远,莫说本就能力不足,便是这些流民也未必全然相信我们,愿随我们往辽东、辽西那种他们根本不知道在何处的地方去。所以我们救的人其实不多,根本不能与少主人这般动作相提并论。”

    “至于他们的下场,据我所知多不是很好。”又一名年长管事无奈言道。“这次的流民少主人也见到了,若不是你到了涿郡,大户不敢不卖粮食,官府不敢不出面协助,那这些人,在涿郡便没了衣食然后,他们如盲人夜半临深池一般,惶惶然往北走,沿途妇孺倒毙无数,却最终只剩下些许青年丁口勉强活下来,然后或是为本地豪族收留,或是逃入北面山中,以至于流落塞外”

    “塞外”公孙珣当即一怔,忍不住打断了对方。

    “确实是塞外”一名本地亭长赶紧解释。“君侯不知道,小吏在此处为任,经常见到流民到此处渡河后不知所措,有人茫茫然继续往东走,算是走对了地方,还能被各地大户收留。但也有近半的人,却是转向往北,经大沽水过渔阳出塞,去投奔鲜卑、乌桓,或者干脆在山中寻得一处山谷,半耕半猎,聚众而居。”

    “去投奔鲜卑、乌桓”公孙珣气极反笑。“鲜卑自檀石槐死后,分裂混战至今一群汉人,家中活不下去,逃到汉人治下土地,没人收留,反要去山中当野人,甚至投奔左衽的鲜卑人还有乌桓人北面的乌桓人,那是什么东西”

    “少东家。”一名年长商栈管事小心提醒道。“这也是无奈之事。我们说的,都还是大疫后的事情,大疫平息前的那阵子流民,便是我们安利号也不敢轻易接纳,只能任由他们流窜”

    公孙珣愈发笑意不减。

    “少主人,我有一言。”之前开口的管事眼见着不好,也只能勉力劝说道。“老主母人在辽东,咱们公孙氏的势力也分出了一大半往辽东去,剩下些许,只能在辽西维持局面。而我们一介商贾,虽然因为公孙氏的名声与少东的威德得以在幽州畅通无阻,但两位之前都不在卢龙塞内,又如何能放开手脚行事呢”

    公孙珣笑意不止,只是挥手言道“我并没有怪罪你们的意思只是再问你们一件事情,河对岸蓟县往北,那是什么地方”

    “此乃昌平县”这件事情倒是人尽皆知。

    “我也记得是昌平。”公孙珣依旧面带笑意。“而且如我未记错的话,那些去山中、去塞外,去寻鲜卑、乌桓的人,便是从昌平转入东面渔阳郡安乐县,然后在彼处顺着大沽水逆流而上,才能从容出塞的吧”

    “是”

    “昌平与安乐两县占地极广,应该多有荒地才对,可能安置百姓”公孙珣继续追问。

    “不能”本地一名乡有秩当即摇头。“君侯不知,蓟县往北,昌平也好、安乐也罢,多山而少平原,而且土地微酸,乃是著名的恶地,难以从事稼樯。”

    “不错。”旁边的安利号老管事也忍不住插嘴言道。“便是咱们安利号,也多是在彼处收些板栗、枣子燕山板栗乃是我们安利号的特产。”

    “能种板栗”公孙珣再度失笑。“我倒是记得小时候吃的那些板栗,竟然多是昌平、安乐来的”

    “不错。”

    “我知道了。”公孙珣忽然肃容。“你们自去忙吧,渡河后往昌平走,在彼处驻扎”

    众人不明所以,却又只能拱手称是。

    须臾后,便只剩公孙珣带着沉默着的韩当还有欲言又止的娄圭立在河滩上,望着身前的水若有所思。

    “文琪。”片刻后,吕范、戏忠果然前来询问。“何故要转向昌平啊不是说过蓟县而不入,直接一路向东去辽西吗”

    “不去了”公孙珣看也不看这二人,直接负手大声回应。

    旁边的娄圭一声长叹,却终究无言。

    “不去了是何意”吕范与戏忠却依旧是茫然。

    须知道,按照他们之前的想法,也是公孙珣写信与自己母亲告知的方案而言,他们此行是要去辽西的原因很简单,卢龙塞在彼处勾连辽东平原与河北平原的唯一通道也在彼处

    毕竟嘛,这年头海运有限,最起码到现在为止,公孙珣是很难想象用海运输送大军的;而此时的秦皇岛,也就是后世的山海关通道,还有一多半在水下,剩下一半也时常会被海水淹没,根本不通;与此同时,在辽东辽西交界处,辽河下游,还有一处后世消失不见此时却难以通行的沼泽,也就是辽泽

    换言之,正如多年前公孙珣与娄圭议论的那般,辽东与河北之间,真正能通大军的,只有走阳乐柳城管子城卢龙塞一条通道,而这条路漫漫五百里而若只占有一头,便意味着辽东注定被隔绝在大局之外。

    公孙珣此番北归,虽然有刘宽突然身死并遗书的缘故,但终究是为了个人野心而有所谋划的。而他和心腹们计划的也很清楚,这几年就是要和自家母亲一起,从两头一起发力,以这五百里卢龙道为经营根本,连通辽东,然后再往河北平原上延伸势力。这样一旦乱起,五百里卢龙道在握,他便可以从容举辽东之众,汇合辽西、右北平之势力,大举南下

    然而,公孙珣此时忽然说不去了这算什么

    “君侯”戏忠也莫名其妙。“不去了是何意”

    “不去了便是不去了的意思。”公孙珣凛然相对。“我要留在昌平。”

    “为何啊”吕范急的满头大汗,戏忠也忍不住朝娄圭递眼色询问,但后者却默然不应。

    “这是老师遗愿。”公孙珣正色相对。“刘师遗书让我留在此处的”

    “刘公如何会作出这种安排”吕范愈发无语。

    “刘师信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他说我自强不止”公孙珣幽幽叹道。“若是往归辽西,地方偏远,坐视流民纷纷失路,以至于沦落到给胡人为牛马的地步我怎么还有脸称什么厚德载物呢”

    “昌平地方不好吧”吕范大概已经明白了公孙珣的心意,却只能如此劝说了。

    “无妨,可以种板栗嘛吃不死人。”公孙珣忽然甩手,渡河而去了。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