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宪倒是没指着李金生能帮上什么忙。
不过眼看着自己的车得修,接下来的几天集团里又有一大堆的事情要处理。这么一来,房子的事儿年前能不能定下来还真就不太好说。
想着反正也不给劳务费,李宪便将自己对房子的条件告诉了李金生,让其代劳,在哈市范围内选择一个好地方。
吃了饭,徐茂和便和他分别,打车去了交警队和保险公司处理那台前脸装的不像样的切诺基。李宪将挑选房子的条件以及公司地址告诉了李金生之后,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
索性也就没再回去上班。
接下来的几天,李宪可谓是风光一时无两。
也不知道是快要过年了,还是出了一把车祸,气运倒是给旺起来了;先是省经贸局那头发来了消息,说是自己当选了什么年度创业青年和省优秀企业家,新北集团总公司入选了省优企业。紧接着,信息局那头也打来了电话;通知新浪,归真堂,邦业白和翠花酸菜四个品牌经过局里郑重筛选,被提名省优品牌。
前两项荣誉,李宪不觉得有什么。
之前在给新北纸业在哈市做墙体公益广告的时候,北林市是给他一个市优秀企业家称号的。对于这种荣誉一开始他还看得挺重,毕竟有生以来从来没得到过。
可是后来他才发现,这玩应儿除了给个造价也就十块多钱的奖状牌,以及每个月政府给发一百五十块钱的津贴之外,真的什么用都没有。
要说指着这个东西拓展交际圈,基本上企业能做起来,该认识的主管部门领导全都认识了。不认识的,通过颁奖典礼和之后的一些活动也都能打个照面。
唯一看起来比较吃香的,是获得了优秀企业家之后可以入市工商协会,之后可以参加一些市里针对商界的公开半公开会议,能得到一些先机。
可是作用也有限除了报纸上在介绍自己履历的时候多出来一行之外,基本可以无视。而且类似什么工商协之类的组织,李宪一向不感冒。这一类的官方组织,意义就有点儿类似二十多年之后学校的家长群似的。
需要通过协会决议的事儿,调子都是早已经订好了的,往往开展什么商讨会议都是走一个形式,没意思的很。
之前北林市工商协的席位,他直接给了张大功。举手表决什么的只要代表新北就可以,谁去都是一样的。
至于那几个省优品牌,要是放在几年前十几年前,倒是挺值钱。
可从近两年开始,中华广告行业开始妖魔化,凡是在市场上混的私企国企都想给自己脸上贴点金。
先是早前得是做出了极其耀眼的成绩才能拿到的,“省优”,“部优”,“国优”这样的政府颁发荣誉开始泛滥。
这些荣誉当众,一部分路子野的企业家,是通过关系找到了地方或者上级主管部门要来的一般来说,为了扶持地方产业,或者干脆就是为了送人情,对于这种荣誉上面不吝啬。
八十年代末,消费者基于对国家或者是政府部门的信任,这种荣誉还是被看的很重。带有“三优企业”标致的产品到了市场上,也获得了了很好的竞争力。
可是到后来这种荣誉越来越多,一些企业干脆也不走人情,也不找领导废那个功夫了。直接就拿着“三优”的标往自己的产品外包装上印反正这年头“三优”放的多了,有关部门也懒得核查。
慢慢的,消费者也就麻木。
发展到近两年,国内的“三优”荣誉更是不好使因为“国外”各种奖项开始发力,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
什么“国际金奖”,什么“亚太地区最畅销品牌”这种极其具有唬人效果的光环开始时髦起来。
这种“国际”奖项,着实闹出了不少的笑话;
刚刚兴起那会儿,一些傻白白的企业拿了这种“国际大奖”,还喜滋滋的登个报纸,广而告之一下。地方媒体也认为这是极其有光的事情,往往给予大肆报道。
可是就经过短短两年的发展,这种奖项已经开始泛滥。
在93年年底,浙省竟然有八家饮料厂宣称自己得到了各种国际博览会的金奖媒体都懒得报了。因为在93年中旬,龙江省几乎所有的啤酒厂都接到了“喜报”,被告知获得了国际大奖。其领奖条件是,领奖人境外费用两万元,获奖费用一万元,终身大奖两万元,代理费八千元。
半个多月后六个啤酒厂的厂长几乎同时登报庆贺,发现得的都是同样的“国际饮料博览会金奖”。
当一群从火山口坐过山车摔进冰窟之中的老总们意识到上当受骗,再去找那个总部在沪市的颁奖机构,发现已经是人去楼空。
没错。
哪有什么国际大奖
都是骗子。
这么一个大笑话闹出来,市场上对什么优的奖项都已经不再感冒
cen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center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