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最新章节!
1689年2月15日,南锥高纬度地区已经渐渐有了一丝凉意了。但在黄羊港的码头上,一群穿着黑山工业公司制服的工人仍在热火朝天地努力工作,他们这是在为一艘躺在湿船坞内的中型船舶进行着最后的收尾。
这艘船吨位大概在六百吨上下,是曾经名噪一时的全蒸汽动力船“定军山”号的改进型,名曰“海鸥”号,黑山工业公司旗下的雪峰湖造船厂制造。当然因为雪峰湖及黄羊河的限制,这条船的动力系统及部分内部装备是在雪峰湖制造,但船壳却是在黄羊河口隶属于该公司的一家分厂内完工。
“海鸥”号是由南海班轮公司订造的。他们一口气订造了四艘同型船只,分别是“海鸥”号、“海燕”号、“信天翁”号和“海雀”号。其中第一艘“海鸥”号已经接近交付,后面三艘还在紧张的制造之中,但估计也会在年内陆续交付。
也就是说,今年南海班轮公司就将拥有一支吨位为2400吨的全蒸汽动力远洋运输船队。这支船队将在本土青岛港与南非大圆港之间形成固定航线,每三个月发一个班次,无视洋流、风向,在恶劣天气中也有较强的生存能力,为本土与南非之间的交流做出贡献。
南海集团(南海班轮公司的唯一股东)的高层已经决定,如果在明年(1690年)的正式商业航行较为成功的话,公司将在明年年底追加拨款采购八艘此型船只,组成一支规模更大的船队,加速本土与南非之间的物资、人员和信息的交流速度。
他们乐观地预计,在这12艘船总计7200吨的运输吨位加入之后,南非与本土之间的航运市场将会迎来一番彻底的洗牌。从今往后,那些老旧的风帆船、机帆船将会迎来一段痛苦的挣扎期,他们除了降低价格这种竞争手段之外,几乎没别的途径了。而考虑到水手们冒风险出海航行本就是为了追求高收入,因此这种降价手段其实也不是很好使,空间不大。因此,如果未来他们不是自己运输商品出海去做生意,而是单纯地帮人运货的话,大概是生存不下去的,只能转行或去别的地方做生意。
当然这也不是说风帆船、机帆船就要彻底从东岸淘汰了。事实上,新事物从出现到发展壮大都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这种全蒸汽动力船只目前只有黑山工业公司一家能造,产能有限,价格并不便宜,短期内推广普及并不现实。
更别说,风帆船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大海上无穷无尽的风力,这可比烧煤的蒸汽动力船只要便宜多了。机帆船也是如此,他们的蒸汽推进系统功率较小,且大部分时间是关闭的,利用洋流和风力航行,只在进出港或无法借助风力时,才短暂地开动蒸汽机进行航行,因此大部分时候可以将他们视为风帆船,航行成本较低。
后世的时候,都到了20世纪初了,德国人还建造了满载排水量过万吨的钢制风帆船“大普鲁士”号。这种超大型五桅风帆船在缺乏煤炭补给的远洋航线中优势十分明显,续航力堪称无限,从汉堡到智利运硝石最快只要57天,航速最高20节,平均跑15节是很正常的事情,真是让人惊掉了下巴。
由此可见,风帆船、机帆船还是有其市场的,不会很快淘汰。尤其是在新材料、新技术被广泛应用后,飞剪式纵帆船还大有用武之地。南海运输公司、东非运输公司及移民部旗下那庞大的风帆运输船队仍将继续服役,直至被公司采购的新式蒸汽轮船所取代。而这些被淘汰下来的旧船,注定也不会就此进入坟场,事实上它们最大的可能,还是被公开拍卖,进入私人冒险者、海贸商人的囊中,继续发挥余热,直到彻底损坏为止。
但不管怎样,全蒸汽动力的轮船取代风帆船乃至机帆船已是大势所趋,并不以任何人意志为转移的。即便风帆船和机帆船仍然会继续挣扎一段时间,但也无法改变大势,蒸汽轮船代表着未来,这一点毋庸置疑。相信等南海运输公司的蒸汽轮船队成功运营个一两年后,这种船只的制造技术也已经扩散到其他几个国营船厂了,能够建造的企业会变得更多,东岸的远洋运输业也将慢慢进入轮船时代。
2月28日,“海鸥”号蒸汽轮船完工最后的扫尾工作,被南海运输公司派来的代表接收。部分船厂技术人员和南海运输公司的船员们一起登上了甲板,打算随船南下,经兴南港、须鲸港再返回,完成一次海试。
从设计路线就可以看出,“海鸥”号会逆流、逆风航行一段时间,同时到风浪较大的海域接受检验,如果都没什么问题的话,那么证明这艘船质量合格,那么南海运输公司也不会吝啬,会很快就剩余款项打到雪峰湖造船厂的账户上,完成这笔交易。
3月4日,“海鸥”号蒸汽船在克服了逆流(福克兰寒流)和逆风(西南风)的不利影响后,最终在这一天中午时分抵达了须鲸港下锚碇泊。船上的技术人员们仔细检查了一下机器的运行情况,发现相当不错,各个部件的磨合程度也在加深,回去后再稍作处理,基本上就可以正式交付,让客户拿去遨游四海了。
为了检验船只性能,回程的时候,“海鸥”还打算在这里采购一大批罐头食品、鲸鱼制品到兴南港,看看重载的船只在马岛附近的惊涛骇浪中表现如何。
而说到在须鲸港采购物资,就不能不提到如今须鲸港的发展情况。这个作为东岸绝大多数捕鲸船后勤补给基地的偏僻港口,现在已经有了大概五千多居民,绝大多数居住在须鲸港城内外。
这个港口,有一个不大不小的船舶修理中心,给往来的商船、捕鲸船乃至军舰提供维修保养服务。但维修所需的机器和零部件全靠从还对岸进口,须鲸港没有此类工业基础,也不可能有。
而除了船舶维修业务之外,马岛最主要的工业,大概就是对捕来的鲸鱼进行深加工,然后出售到陆地上去赚取利润了。东岸共和国绝大部分的鲸鱼皮是在这里处理完毕的,甚至一些水靠、套鞋也是在这里生产的,但规模不大。至于说鲸油、鲸肉什么的,也都各有处理的工厂,东岸最优质的鲸油就是马岛鲸油了,其次是在智利庆丰县生产的鲸油,也十分优良,但产能规模不如这边。
鲸肉同样如此,这种略嫌粗糙的肉在东岸一度成了底层劳工的专用肉,直到潘帕平原的野牛被大量捕获后才摆脱了垫底的厄运。与鲸油一样,东岸最大的鲸肉干(含罐头产品)产地就是马岛须鲸港,其次是庆丰县,这两地供应了东岸共和国九成以上的鲸鱼制品,包括各类油料、皮革、肉类、维生素(从鲸鱼内脏或腺体中获取)及其他一些小玩意(比如胸罩、裙子等等),数量还是非常之多的。
当然马岛同时还供应东岸接近一半的鸟粪和海豹粪便,这同样是一种不错的资源,农业及化工业上面都能用到,这有赖于勇敢的须鲸港居民们在全岛及附近一些小岛上去获取,这需要面对狂风巨浪的威胁,但一切都是值得的。
总而言之,须鲸港靠着出口上述物资及给往来船只补给、维修还是赚了不少钱的,这给了他们从大陆进口各类日用品的资本,人们的生活总体而言还算不错,唯一的缺点就是这里的天气不是很好,雨雪过多,但似乎并不是不能克服的。
须鲸港的居民们最近一直在想办法独立设县,以摆脱被兴南港代管的不自由的命运。他们在相互之间交谈时,总觉得海对面的兴南县的官僚们不关心他们的发展,只是一味从他们这里收各种税,以至于搞得他们都没钱发展。其中最令当地居民们诟病的一件事就是,须鲸港的灯塔还是几十年前海军想办法修建的,略有些低矮,灯光也不够明亮,须鲸港港务部门一直想将其换成煤气灯却始终无果,想想也是气人。
不过听说上级也不是没注意到他们的窘境,事实上政务院最近真的已经在研究成立须鲸县的事情了。该县一旦成立的话,基本辖境将包括后世整个马尔维纳斯群岛,以及附近的南乔治亚岛等等,陆地面积不大,但海域面积非常大。今后即便蒸汽轮船大行其道,须鲸港失去大部分补给维修船只的生意后,他们也能靠牧羊、捕鱼、捕鲸、开采鸟粪过活。即便到了几百年后,这里甚至还能成为不错的旅游胜地以及前往南极的出发点之一,周边海域里蕴藏的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则又是另一笔财富,总体而言经济还是整体向好的。
3月8日,“海鸥”号又返回了黄洋港。雪峰湖船厂的工人们又将其拖进了船坞,上上下下仔细检查了一番,确认没有任何问题后,便与南海运输公司的代表们协商正式交付的事宜。财大气粗的南海运输公司也不废话,确认没问题后便与船厂方面签订了协议,正式接受了这艘全蒸汽轮船,为组建远洋轮船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想想这个时候,欧洲国家——尤其是英格兰——还在为如何将蒸汽机弄上帆船而伤神,不断进行着技术攻关。但在遥远的南方新大陆,东岸人却已经慢慢开启了蒸汽轮船时代,想想这差距确实也蛮大的。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