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场kao shi考诗赋,试卷不大,比第一场小了一半,试题数量也少了大半,仅有八道。
前五道考默诗释义,即默下诗文并释原意,同时,考生还需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借古析今,算是一种半开放的题型。
例
汉元鼎四年,武帝于河东汾阴作秋风辞,请默其文并解其意。
后三题分立三个主题,考生以此为题作诗,考察考生作诗的能力。
例
黄兴二年,英宗封禅泰岳,请以泰岳为主题作一五言诗。
边塞疾苦,兵士辛劳,请以此为主题作一七言诗。
古今常言,诗是酒之华,酒乃诗之媒,试以酒为主题作一诗,题材不限。
萧瑾瑜提笔一挥,奋笔疾书,一首诗片刻间便成。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一提起泰山,杜甫那首望岳当属经典之作,其意高远,富有正能量,的确符合第一题之要求。
再看第二题,以边塞生活为题作诗。萧瑾瑜眉头一挑,就写边塞诗而言,王昌龄“诗家天子”“七绝圣手”的名头可不是吹出来的。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一首出塞跃然纸上。
第三题,以酒为主题作诗。
萧瑾瑜放下笔,一手扶着下巴,一手抱着胸,大脑飞速运转。古之数千年,写酒之人、写酒之诗数不胜数,且高下难较,选哪一位名家的诗倒真是让他犯了难。
李白虽有“酒仙”“诗仙”之名,但其诗大多抒悲愤之情、尽狂放之意,实在不适合乡试作答。
思来想去,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成为他最终的选择。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词虽然叫词,但却是诗的别体,是诗的另一种形式。其萌芽于南朝,兴起于隋唐,到了宋朝,发展至鼎盛时期。
做完试卷,已是两个时辰之后。
萧瑾瑜看着自己的答题与诗歌,拭了拭手心的汗珠,满意地点了点头,轻声喊道“监考官,我要交卷。”
那名时常关注萧瑾瑜的监考官先是一惊,但见是他欲提前交卷,眼中讶色霎时褪去。
其余的考生一听有人交卷,心中立时紧张不少,许多人甚至误以为所剩时间不多,书写的速度不自觉的加快,失误的次数也逐渐增多。
监考官察觉到其余人的异样,猜出了他们心中的想法,清了清喉咙,朗声道“离kao shi结束还有四个时辰,莫要着急,耐心答题”
此言一出,那些人立时冷静下来,急躁的心也稍稍立定。
监考官走至萧瑾瑜面前,温言提醒道“还有四个时辰,这就准备交卷吗”
萧瑾瑜点了点头,“时虽多,意已尽”
闻此言,监考官笑而不语。
接其考卷,他未看前三题,视线直接转向最后三首诗。
读第一首望岳,监考官点了点头。
读第二首出塞,监考官抚须仰首闭目,似是在想象着什么。
读第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监考官站定,眉宇间满是喜色,眼中满是赞赏,若非怕影响其他人,他怕是要连连惊叹几声。
三首诗,格式正确、用词精辟,既切题意,又抒情怀,如此文采,实在难得,恐怕连那名满天下的张庭生也难以匹敌
监考官看向萧瑾瑜的眼神甚至复杂了起来。
三首诗,三种情怀,人生若是没有复杂的经历,想要将情怀与诗融合的如此完美,简直难于登天。看他年纪不过弱冠,却能作出这等诗,监考官顿时生起几分疑心。
但细细回忆,自己几乎时刻关注着
cen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center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