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始于大梁武帝,兴于大周黄兴十年,黄兴十二年,女帝分科举为乡试与国试。
乡试每年八月初十于各道首府举行,考试合格者则获举人称号,应试成绩第一名称为解元。
国试每三年举办一次,地点为东都洛阳,应试者为各道举人和国子监生。具体科举制度见史书,此处为私人杜撰。
湖州作为江南道首府,自然是每年举办乡试之地。为满足江南道各州府学子应试之需求,户部拨款,湖州别驾亲自督造考试院一座,称江南贡院。
黄兴十二年,江南贡院于湖州城南小珠江畔建成。起初,仅有大小号舍三座,号房共计三百间,至黄兴十七年,经过几番扩建,已有号舍七座,号房共计二千余间,最大的号舍可容纳八百人。
学子欲要参加乡试,得先通过各道举办的初试,通过初试后,还不能获得名额。须得等官府审定初试合格者的家世是否合格后,才能知道最终结果。
萧瑾瑜早已参加过乡试,初试自然是过的了,更何况他还是个皇族,家世更是不用说。
八月初十前,江南道数千人涌入湖州城,这对人口稠密的湖州算不得什么。
八月初十,时值初秋,天气转凉,江南贡院前停着许多马车,站着许多人。不过,王远清早已在外布置大量人手,再加上他治理严明的威名,应试者中虽有许多豪门公子哥,却也不敢以身试险,寻衅滋事,应试者排列整齐,秩序井然。
萧瑾瑜住于城南十里,江南贡院也位于城南,两者相距不远,步行只需半个时辰,不过他还是起了个大早。
一碗白粥、两个包子下肚,他又坐回床上,就着昏暗烛光读起手中方唯时论,不时提笔批注一二。
至卯时三刻,萧瑾瑜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才慢悠悠得下床、穿戴整齐。他今日穿的是新买的素色常服,头扎木冠,一副普通书生打扮却难掩住那由内而外的英气。
直接背上那有些夸张的大包裹,萧瑾瑜径直出了门。
三日前,张府闹婚,余热未散;唐门典当铺内,一诗千金,疯传全城,更为人津津乐道。
走在街上,萧瑾瑜便是龙卷风的中心,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在他身上,有赞赏的,有嫉妒的,有艳羡的,甚至还有一些待字闺中的黄花大闺女主动与其打招呼,常常弄的他不好意思地脸红。
“驾驾”
“王爽,看我们谁先到贡院哈哈哈”
“肯定是我驾驾”
“有我林公子在,想都别想,驾驾”
“马儿快跑,驾驾,别让那几个世家公子领了先”
“你不也是纨绔的世家公子哥驾驾”
拥挤的街道上突然出现四匹疾驰的黑马,马皆体型壮硕、鬃毛繁盛、眼睛迥然有神,当是名贵骏马;骑马之人也个个头戴玉冠、身着华服,当又是四位豪门世家公子。
此街名为“翔实”,乃是一居民聚集区,同时也是湖州城南一个主要商贸集散地,离着江南贡院不足两里。
骏马疾驰,溅起泥土沙尘,一些商贩无暇保住自己的货物,只能舍弃避而保命,待马远去后,望着洒落一地的货物,破口大骂。
听着身后嘈杂的声音,萧瑾瑜好奇地转过身去,见此情此景,一对浓眉不禁皱紧拧在了一起,心中燃起一团怒火。
忽的,萧瑾瑜发现,离他不远处,有一书生站在原地一动不动,恐是被这场景所吓,一时难以反应,可那几人离那书生已不足十米,片刻便会相遇。
萧瑾瑜扫视四周,忽见一挑着两大箩筐的农夫,情况紧急,他不由分说,一把夺过农夫肩上的扁担,“大叔,救人要紧,借你扁担一用”
农夫被这突然的变故弄的不知所措,两筐子菜全洒在了地上。
萧瑾瑜鼓起一口气,双手操起扁担,大喝一声,一个箭步冲上前去,离着马儿还有一米,用足手上力气便是一挥。
啊
萧瑾瑜乃是跆拳道黑带,又曾于少林寺中习武,力气极大。他使出全力的一挥,马儿竟折了双腿,直接摔到在地,那一声尖锐的哀鸣惊动了街上所有人。
骏马上的人跟着摔下,在地上打了几个滚,最后摔了个狗吃屎,其余的三名公子哥见状赶忙勒马,骏马奔跑的健足忽的停住,硬生生地滑了数米,停在了萧瑾瑜的面前。
那名瘦弱书生早已吓得坐在地上,双手抱着头,将头埋进了腿中。萧瑾瑜则一手举着扁担,一手张开,直直站在书生面前。
见马最终停下,萧瑾瑜长呼出一口热气,额头上竟已渗出冰冷的汗珠,僵硬的双腿也渐渐恢复知觉与气力。
被撞倒在地的那名公子哥从地上爬起,拍了拍身上的泥土,蓬头垢面,衣服也有好几处磨损,完全没了
cen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center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