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
无论有没有胎记他都是汪曲。
其实话摊开来说也没有那么难以接受。
直白坦诚的说完反倒没了忐忑纠结。
“对你是汪曲。”
笙歌肯定道。
“只是我这个人树敌不少争议良多你作为我的弟弟以后貌似也少不了麻烦所以做好心理准备。”
她的身份她所要做的事情就注定了她对生活不会风平浪静。
只要有机会史官文人便不会放过她。
所以以后也有小少年心烦的了。
“我不怕。”
争议也好麻烦也罢都不怕。
“知道你不怕。”
笙歌翻了个白眼小小年纪就能够面不改色拿着刀在自己胸口上划拉那么大口子的怎么着都不像是会怕麻烦的。
“好了这伤过一段时间就好了疤都不会留。”
“还有别胡思乱想了。”
“你与他不同你是弟弟。”
他
他是老父亲的角色。
就是借她十个胆子她也不敢对着大圣喊弟弟。
“好。”
小少年不对应该是汪曲。
汪曲没有再追问沉声应了下来。
笙歌松了口气就怕这个小家伙不依不饶。
“你既然是我的弟弟日后也要把皇贵妃娘娘当作家人长辈在敬重。”
“她养大了我冒天下之大不韪为我求了一个建功立业名留青史的机会。”
“若不是她我可能如今还在京城呢更别提遇到你还救了你了。”
万贵妃是她在这个世界这十余年最喜欢的一个人。
她是要为万贵妃养老送终的。
小少年点头应了下来。
汪直。
万贵妃。
这就是他此生活着的意义了。
距离大同府越来越近笙歌的心也越来越不平静。
从她踏入大同府的那一刻起就再也不是宦官汪直而是大同府都指挥使。
大同府的兵马一应听她调令。
不得不说明宪宗还真是舍得就这么把大同府都给了她。
到时候她窝在大同府练兵京城那帮想要拿唾沫淹死她笔杆子戳死她的官员也是鞭长莫及了。
只是这大同府为何跟她想象中不太一样。
汪曲牵着马笙歌驻足望着不远处宏伟古朴的城墙以及城墙南门东倒西歪每个成形的守城门士兵皱了皱眉。
再怎么说大同府也算是大明朝九边重镇京城的屏障为何懒散至极。
凭什么防御外敌?
就凭历朝历代的先辈们一代代在大同修筑的长城吗?
这个都指挥使怕是没那么好当。
笙歌和汪曲慢慢向城门走去城门口有痞里痞气的士兵手中的长矛对向普通的平民百姓在收取入城门保护费一脸的理直气壮本该如此。
身为士兵本该保家卫国护佑城中百姓安居乐业可什么时候手中的兵器挥向了弱者挥向了他们本该誓死守护的人民。
“城门税?”
笙歌看向了挡住她去路的人面色蜡黄眼神浑浊虚的不得了。
“当今天子勤政爱民体恤百姓何时加收了城门税我竟不知。”
笙歌冷声道。
坐在皇城之中永远都看不到这世间真正的样子。
有的只是歌功颂德有的只是风调雨顺天下万安。
“皇城有没有小爷我不知道但这大同府身为边陲重镇收城门税不是理所应当吗?”
带头的士兵凶神恶煞的瞪着笙歌。
看着也算是锦衣华服的富家公子怎么扣扣搜搜的连几个铜板都舍不得掏。
“你这话说的真让我不知道理所应当四个字应该怎么写。”
“知府的意思?”
“指挥使的意思?”
反正皇位上坐着的那个没脸收这个税。
而新鲜出炉的指挥使就是她自己。
虽说大同府的都指挥使这么多年形同虚设但最起码也是堂堂正正的正三品。
都指挥使司是明朝设立于地方的军事指挥机关手里实打实握着地方军权。
按理说不至于被一个四品知府拿捏。
可偏偏这些年大同府流水的指挥使铁打的知府自然知府大人就成了这城内独一号的人物了。
“士兵在城门口轮岗本是为了盘查危险而不是盘剥百姓。”
“告诉你们知府大人新任的都指挥使到了。”
“我就在这里等着了看看你们的知府大人何时前来迎接。”
“对了我姓汪。”
也不知汪曲从哪里寻来一把椅子笙歌很是自然的坐了下来。
还真真是天高皇帝远小小的知府过的就像土皇帝似的税法都别具一格。
府衙内冠冕堂皇的知府大人一听这姓联想到京中不日前传的沸沸扬扬的消息心下一慌。
姓汪
昭德宫养大的那位小祖宗皇上的心腹。
无数人猜来猜去都没想道当今的天子竟然不管不顾直接空降汪直为正三品的都指挥使。
还派来了这里
以后的日子怕是得夹起尾巴小心翼翼的伺候着这位爷了。
想来娇生惯养在深宫长大的宦官至多也就是体验下生活厌了倦了自然就回到皇城那个锦绣堆了。
稳住别慌。
“下官大同知府不知指挥使大人今日到来有失远迎还请大人赎罪。”
能屈能伸方显大英雄本色。
知府大人脸上堆着笑满脸的谦卑看着笙歌就好似看着财神爷。
“刘知府言重了。”
“我只是有一事不解我大明税法何时多了一条城门税。”
“这些年我身为掌印各方大事都略有了解可对这一桩独独有些疑问。”
笙歌并没有刻意遮掩自己的身份。
就在城门口当着来来往往无数百姓的面如同唠家常一般承认了自己太监的身份。
“城门税?”
知府大人不解的反问道。
“下官失察任这大同府数年竟不知还有人似收城门税是下官之过。”
“下官这就派人去查清楚这是怎么回事。”
一句失察把自己的责任推卸的干干净净。
这就是官场啊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皇上挂念边疆百姓生活疾苦这才派了我前来也不知有没有打扰到知府大人?”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