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刺杀朕不仅烧钱还烧命。”
笙歌郑重其事的说道。
别到最后张良没杀了她反而把自己折腾死了。
劳心劳力容易猝死。
张良:他现在只想对着始皇帝口吐芬芳。
面前这个脑回路清奇狗血还自以为是的人是当日那个掷地有声对他说“朕不悔”的人吗?
张良嘴角抽搐他现在把名字划了还来得及吗?
自从当日刺杀始皇帝失败被始皇帝教育了一番之后辗转反侧深思熟虑几日觉得始皇帝说的还挺有道理。
于是他便变卖了家产赠给旧韩民众然后脑子一热看到始皇帝命人张贴的皇榜脑子一热便轻车简从衣着朴素赶来了咸阳参加科考。
说实话他这一路上也是忐忑不安。
毕竟在此之前他和始皇帝的关系就是帝王和反贼。
始皇帝真能有心胸和魄力接纳他这个刺客吗?
可这种紧张和忐忑在听到始皇帝这几句不着调的话之后消失的干干净净。
好吧他自作多情了。
始皇帝压根儿就没有把当初刺杀一事放在心上。
“我想参加科考。”
张良目光灼灼的看着笙歌正色庄容郑重其事。
笙歌挑眉亏她还准备效仿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法子收服张良呢。
不曾想张良根本不给她这个机会。
“这是你想到的新的刺杀朕颠覆大秦帝国的法子?”
“卧底?然后逐个击破?”
笙歌戏谑的盯着张良。
她在试探试探张良的想法。
张良低头偷偷的翻了个白眼始皇帝这么爱脑补其他人知道吗?
“韩亡早已是定局不可更改。”
“正如您所言天下大势分久必合数百年的征战于百姓于将士而言都是一种折磨。”
“哪怕没有大秦帝国也会有其他人。”
笙歌在试探张良的学识眼界张良又何尝不是再试探笙歌的心胸呢。
所以那句没有大秦也会有其他人格外大逆不道。
“推翻不了不如尽可能的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得大秦变得更加如人意。”
“当然前提是圣上不是个残暴的昏君才行。”
张良在赌赌这位坐在皇位上的帝王不仅杀伐果断还有容人之雅量。
大秦帝国这艘战船看起来强大无比秦师也是无往不胜但隐藏在战船深处的疮痍矛盾也是不容忽略。
若听之任之这艘战船走不长远。
百年割据混战好不容易结束还是莫要再起战乱了。
更不用说始皇帝远比传闻中圣明仁德。
手段果敢谋略心胸眼界。
更不要说如今天下传的沸沸扬扬的君权神授受命于天的佳话了。
不论那些祥瑞是真是假始皇帝的神秘、威严总归已经在民众中发酵。
所以只要始皇帝不作死那大秦帝国摆脱历史遗留问题轻装前行还是很有可能的。
所以他要做这个襄助之臣。
哪怕族中长辈无法理解。
“张良你也真是敢说啊”
“不过张子房你赌赢了。”
“那自今日起朕拜你为右相与李斯一起辅佐朕处理全国政事。”
笙歌早就巴不得把动脑子的事情交给李斯了。
可李斯一人难免会出现疏漏。
李斯和张良一个比一个聪慧思虑问题也会比她周全。
至于猫腻?
只要她愿意她的神识可以覆盖整个咸阳。
犯上作乱?
图谋不轨?
还是省省吧。
右相?
张良愣住了。
饶是他知道始皇帝魄力不凡但也没必要以右相之位赠他吧。
“你别多想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道理朕还是懂的。”
“李斯不会为难于你但至于你能不能让其他朝臣信服那得看你自己了。”
她收服张良是为了让张良呕心沥血建设大秦帝国的可不是为张良收拾烂摊子的。
瞧瞧我们的小老头儿李斯现在就很得她心。
知道什么该说知道什么不该说。
知道什么能做知道什么不能做。
分内之事从未让她操心默契配合她的同时又谨言慎行越发有旷世名臣的感觉。
也许李斯也要改变在剧情中被赵高算计致死背负一身骂名的结局了。
唉剧情中李斯的格局终究小了。
如今跟着她一起走上人生巅峰名垂青史多好。
“张良莫要让朕失望。”
张良收入麾下笙歌就开始在心里盘算那位国士无双的兵线韩信。
刘邦手下最耀眼的两颗明珠当属张良韩信。
韩信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
而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这句谚语在后世几乎每个孩童都耳熟能详。
韩信在军事上除了丰富系统的理论知识外更有得天独厚的天赋。
那是对战争天生的敏锐和洞察力。
有些人天生就是为战场而生的。
可如今现在韩信还只是个十几岁落魄潦倒的少年郎啊。
自韩信生母去世韩信的生活越发凄惨。
罢了罢了就当是为扶苏培养左膀右臂吧。
扶苏是她中意的储君人选早晚要继承大统合该早些培养班底。
待她从淮阴把韩信接来就让韩信先以伴读的身份陪同扶苏学习吧。
反正咸阳有扶苏李斯张良坐镇也没什么人报名参与科考她在也是个吉祥物倒不如亲自去淮阴看看究竟是怎样的人杰地灵才能孕育出韩信这样的国士无双。
于是笙歌大手一挥命令扶苏以长子身份监国留下王翦、王贲、章邯守护咸阳李斯张良王绾辅佐扶苏。
而她自己则带着蒙恬以及蒙恬的亲卫带着巡游天下观察民生的旗号远赴淮阴。
“皇上您离开京都那科考一事该如何继续?”
圣上天马行空的选人条件和思路他们跟不上啊。
“朕在咸阳等了大半年除了张良就没有个真才实学之人倒是那些心存侥幸想着混饭吃的地痞不少。”
“若非大事交由扶苏处理就好。”
“你们二人多多教导扶苏就当是历练他了。”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