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此事上将军同蒙武昨夜还在商榷,实则兵力上足够。” “江南之地的百越、越人、蛮夷部族根本不算太大的阻碍,若非攻下一地,需要筑城,留下大军镇守,更无需三十万兵力。” “江南之地虽重要,中原大局更需要稳固。” 蒙武为之一礼,将上将军王翦之意诠释延伸,秦国六十万精锐大军尽皆在此。 耗费过多的兵力在江南之上,未免有些可惜,甚至于会造成中原兵力减少。 那不是一个好事情。 燕赵、三晋还需要大军镇守,因为那些地方还没有彻底纳入秦国掌控。 目下只是土地被大秦占据。 “二十一万兵力!” “外加庄氏一族、蛮夷部族十万!” “下江南的确可行,眼下重心仍旧在中原,待将中原之地稳固,便可在江南之地下重力。” 周清颔首赞语。 岁月长河中,江南之地上的大秦兵力前前后后超过了五十万以上,这一次……算是缓解不少。 然则,也就是缓解一二。 眼前的三十万兵力只能是一个先锋,欲要彻底掌控江南,大秦还需要继续增派兵力、民力稳固城池、地域。 “江南之地!” “必须重力。” 那里不是山东诸国残余之人的法外之地,诸夏间将不会有他们的法外之地。 秦王政沉声一言。 大秦若要长治久安,江南必须握在手中。 “三路主将与兵力调遣定下。” “如此,则当大田令出力了。” 下江南的事情并不复杂。 选择好合适的主将,派遣足够的兵力,如何框架就成了。 其余便是一些后勤军需辎重,还有一些民力调遣。 周清起身,目光看向侧前方的大田令郑国,相召大田令郑国前来寿春。 可是为了另一桩大事。 “哦?” “此言何解?” “莫不江南之地要整修水利?” 郑国好奇,先前自己在咸阳,被大王急忙召来,具体何事自己不清楚。 现在看来,非寻常小事。 “在大田令到来之前。” “我等已经商榷,欲要在岭南开辟一条水渠要道,专门运送粮草辎重,以供军需。” “前两日,武真侯举荐了一人,论述了一条岭南水渠要道,接下来便是要大田令给予衡量了。” 李斯旁侧笑语,近前沙盘? 指着五岭首端的一处? 那里靠近洞庭,靠近江水。 关键以北便是湘水? 以南便是离水。 两条水脉都相当澎湃? 若然南北贯通,则大秦南下的军需要道很简单轻松了。 以诸般军需物资运送至江水? 便可沿着湘水南下,直入离水? 而离水的尾端? 便是海域。 行进途中,足以覆盖左右两路大军,三路大军尽皆可以受益,甚至于路线转移? 专供西路与中路大军都足够。 东路大军可以从海域运送物资。 “开辟一条水渠要道?” “欲要将粮草辎重运送五岭以南? 从沙盘而观,最便捷的便是将这里贯通。” “以为湘水、离水汇合。” 郑国点点头,听着李斯之言,凝视在沙盘上,落在李斯手指的方向? 四周一观。 便是一条水渠的影子沉浮眼眸深处。 “史禄!” “你觉如何?” 周清不由大笑。 不愧是郑国,不愧是大田令。 不愧是开辟郑国渠的水家高人。 能够一语中的。 灵渠! 北连湘水? 以为贯通整个江水水系脉络。 南连离水,以为贯通整个岭南水系脉络。 这条盖世水渠? 规模上或许不及郑国渠,然则? 重要性不是郑国渠可以媲美的。 岁月长河中? 这条水渠的开凿还要在岭南战事失利之后? 还要在大秦损兵折将数十万之后。 目下开辟,再好不过了。 说着,周清看向今日同样位列殿中的一人。 史禄! 是芊红从南郡挖掘出来的一位水利要人,由着郑国规划的水利路线,此人完成的相当好。 一次阅览文书,看到此人,不自觉想到固有岁月中他的杰作灵渠,应该就是他。 而他也没有令自己失望,一览江南舆图、沙盘之后,同样提出贯通湘水、离水以为所用。 “大田令为水家高人,小臣佩服。” 诸人目光看将过去,便是一位精瘦的黝黑汉子缓缓走出,不显的神容上,一双眼睛很是明亮。 身高中等,闻武真侯之言,连忙从厅殿尾端走出,近前深深一礼。 “这身衣衫穿着合适否?” 打量着面前的史禄,周清又是笑语。 以往史禄见自己的时候,都是极为朴素的,甚至于都斗笠蓑衣麻布衫加身,手持一根探水铁尺。 如今身着锦袍,看上去颇有些怪异。 “武真侯!” “这……衣衫虽合体,却穿着不舒服。” 那史禄却也不卑不亢,又是一礼,自己穿惯了粗布麻衣,猛然间穿着这身锦衣,着实不舒服。 “哈哈哈。” 周清又是一笑。 “大田令,史禄也是言语要贯通这条水渠。” “接下来三十万大军能否经常吃到关中的酱肉锅盔大馒头,可就要靠你们了。” 续接前言,对着史禄点点头,又看向大田令郑国。 古语有言,千里不运粮。 非是真的不运,而是成本之大根本就划不来,输送粮草辎重需要大量的民力、牛马之物。 千里的距离,民力与牛马都要吃去好多好多,到达目的地,又能够剩下多少? 就算秦国家大业大,也很难长期的承受。 所以就近运送粮草辎重、军需马匹、兵器打造、民力征发乃是必要。 再加上三十万大军大部分都是老秦人,都是北方人,吃不惯楚地的肥鱼、大米。 江南之广袤数千里,没有简洁的路线,根本不可能支撑。 连日来,沟通湘水、离水,打造一条崭新的水渠便是重中之重,甚至于王兄已经命令学宫打造相关开辟山脉的兵器了。 “史禄之言,二三日来,寡人有感。” “今大田令前来,正合一起商榷,探讨将此渠贯通。” 秦王政对于史禄也是欣赏。 此人身上很有些大田令的气息,虽不为高官,可为干吏,而于大秦来说,能干之吏同样不可缺少。 “无需着急,在寡人离开寿春之前,有详细开凿文书就行了。” 对于开辟那条水渠,暂时并不紧迫,因为楚国淮南之地,还要彻底稳固。 更别说接下来还要行进江南之五岭以北的区域。 真要开凿那条水渠,诸般民力、物资齐备,怕是要等到明岁了, “下江南之事,虽不为灭楚那般紧迫与紧要,仍需一位得力之人镇守,稳定大局。” “你等可有人选?” 一览面前不算精细的江南沙盘,三路大军南下,必然要有一位重份量之人镇守统辖。 军中必须有所抉择。 “大王,上将军东出以来,历诸国事,操劳心力甚多。” “接下来,平定江南并无紧要大战,蒙武以为大王派遣一位大臣坐镇寿春便可。” “上将军可返回咸阳,蒙武虽不才,统率大军下江南足以。” 蒙武率先一言。 “大王,老臣虽略有老迈,仍为弯弓骑射。” “老臣坐镇于此,更可以统率大军安稳平定江南。” “蒙武将军所言,亦是有理,可以派遣一大臣前来,处理文书政事。” “老臣可专心军事便可。” 王翦摇摇头,并不觉自己应该返回咸阳。 其余在列军将闻声,彼此相视一眼,并不多言,以他们的资历,还无法有那个要求。 “武真侯以为如何?” 秦王政也不好抉择。 无论是上将军王翦,还是蒙武,都足以担任下江南的重担,或许王翦坐镇,更为稳妥。 然上将军鬓发已然灰白,比起前年苍老甚多。 于心不忍多矣。 “王翦将军东出灭国有成,战国乱世百多年来,何有军将之功如上将军者?” “接下来下江南,虽无大的战事,却多复杂琐碎纠缠,果然埋首案上,更是操劳心力。” “《司马法》一语: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天下将一,王翦将军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护国学宫大祭酒的位置等着上将军。” 周清闻此,顿时哑然。 王兄倒是好手段,将这个问题抛给自己。 但这个问题并不难,略有所思,便是语落。 以王翦的威望和谋略,坐镇下江南,纯属大材小用。 蒙武一个人足以。 “武真侯!” 王翦想要说些什么,却……被大王只手挡下。 “武真侯所言不无道理。” “上将军功勋昭显,入护国学宫是更好的抉择。” “蒙武将军统辖江南大军,以谋兵事。” “至于大臣……,李斯,你就留在寿春吧。” 王翦想要说什么,秦王政知晓,但王翦待在楚地,的确没有那个必要。 果然操劳中出现意外,非自己所愿意见到。 蒙武统帅大军足矣。 至于处理文书政务的大臣,身边的李斯就足够了。 眼下的咸阳那里,也没有太大事情。 “喏!” 李斯自是没有什么意见,眼下己身为廷尉,廷尉府中,其余人员足以处理要事。 “……” “……” 随即,厅殿之内,君臣文武言语不断,将一桩桩大小事务不断处理议定。</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