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1685章 天下制度

    以赵昺多年的古代生活他对儒家思想体会就是平和即所谓的顺势而为法后王一制度隆礼义而杀诗书其言行已有大法矣。而为什么“一天下”之后还要“一制度”?

    按照赵昺的理解所谓的‘一天下’并非前世所认为的一人之天下或是一族之天下。其实其所指也是分为两个层面的。“一天下”仅仅是初步完成了国家和民族的统一是一种浅层次的统一;由此继续向前迈进达到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的统一这才是深层次的统一。

    “一制度”简单地说就是统一制度。而在儒家那里制度主要指“礼乐刑政”相当于后世所说的典章制度包括礼仪制度、政治制度、刑法制度、经济制度、教育制度等等总之一切社会制度都可以包括在其中。

    赵昺在这个时代尽管有现代的思维方式和超前科技知识但思想意思终归还是受到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熏陶。而在流落古代后幼年也要被动学习儒家经典他尽管对学习儒家经典十分厌烦和抵触可也被洗脑似的灌输了大量的儒学知识。

    在儒学处于统治地位的环境下赵昺学习的同时也以‘批判’的眼光加以吸收和消化。他发现其实制度是儒家政治学的重要范畴而非表面上所看到仅是以道德来教化百姓约束人们的行为当然这也是他们能够在百家争鸣的时代击败诸多学派成为统治阶层的原因。

    因为在历史上每一个新王朝的建立者在其完成统一之际必须立即着手收拾残破的局面整合社会恢复或者重建社会秩序。而天下初定整合社会既靠政令尤靠制度。这是因为制度是社会秩序的基础而社会秩序是由制度安排的。

    制度的特点和优点是同一标竿、同一尺度。制度本身有可能是不公平的但是制度的标竿、尺度在其适用的范围内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公平、划一的。因此以制度整合社会安排社会秩序能够维持社会的大致公平并保持其一贯性从而也就能够奠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

    所以“一天下”与“一制度”合起来才是儒家眼中的真正的“大一统”。且必须从一开始就贯彻执行“一制度”的大政方针这与现代社会依法治国可以说是相吻合的也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

    “江南儒士如今所思所想与中原儒士大有不同用之则难免产生冲突以其让朝堂动荡当然弃之不用最为简便!”赵昺看向刘因言道。

    他明白与制度上的统一思想的统一是最难的自己花费了多少精力又打压了多少士人得了多少骂名才勉强让朝廷上的声音趋向统一。而南北儒士不论学术上还是执政理念上的争执早在大宋开国就没有停止过甚至数次党争中也有南北之争的影子。

    现下南北隔绝二百年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学术和观念上有着巨大的鸿沟要想将他们重新整合在一起其中困难可想而知。当初赵昺想将那些依附于蒙元汉侯的儒士一同除掉就是欲避免思想混乱产生的内乱发生。

    “陛下就因此而要断绝了中原儒士的前途这未免过于武断了吧!”刘因听了缘由皱皱眉道“外界盛传陛下崇法弃儒以严刑厉法治国而不重道德教化吾尚有疑问如今面见才知是实。而当下对中原儒士持有偏见背离儒家正统也必被民弃之。”

    “静修先生此言差矣!”赵昺言道“《荀子·儒效》有言:法先王统礼义一制度以浅持博以古持今以一持万苟仁义之类也。……是大儒者也。其早在群雄争霸之事就已经认识到天下必然一统‘一制度’才是立国之本怎能说朕已经背离儒学正统呢!”

    “孔圣重仁孟子重义用之得以传国。荀子明王道倡礼、法而李斯以其所学乱天下乃至秦二世而终。”刘因反驳道。

    “始皇虽被后人视为暴君不知攻守异数。但是其知天下一统‘一制度’的重要性其实施的书同文车同轨以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推行中央集权和郡县制等却是维护大一统行之有效之策。”赵昺喝口茶递给刘因块点心道。

    “因此秦虽二世而灭但是其制定并实行的社会制度却得以保留千年为历朝历代所效仿。可见一制度”既是“大一统”赖以存在的基础也是“大一统”藉以长久维持的不二选择。”

    “陛下所言甚是!”陆秀夫接言道“汉代秦后推行以儒治国曾反对秦制的儒士却极力倡导‘大一统’彼时的儒士更像是纵横家的游士们公孙弘、儿宽、张汤、尹隽这般人他们都凭借着政事练达显贵其时而熟悉新儒学则是政事练达的条件。”

    “汉儒对传世儒学做出了新的解释弥补了以法治国造成道德缺失的困境使得任何朝政的变迁都获得了合理化的解释并以此对君王的权威加以限制借此完善了国家制度。可以说彼时的儒家已然异化成为吏治国家的儒家建立起支撑此后千年的政治体系!”

    “可见思想并不决定位置而是位置决定思想汉儒爱好功成名就远甚于他们所使用的手段而此正统已非彼正统了。”赵昺略带讥讽地笑道“汉家走的其实是一条彻底吏治之路正是秦制的延续而非周制的复辟表面上的黄老儒家法家其实都只是点缀和手段而已。开国时的分封用儒也不过是策略上的以退为进而正是在这种稳健的政策下汉的吏治才真正得以稳固。”

    赵昺的话可谓十分直白等于扒掉了人家的遮羞布让几人都有些尴尬。看看几人面色都不大好他识趣的添火烧水不再多言。而心中却是腹诽不已自己说的已经够含蓄的了事实上更为不要脸。

    若是以法治国秦只是确定了各项制度设计的表层工作而号称开创以儒治国汉则真正赋予了吏治制度以内里灵魂。可汉帝国是以反对秦制而立家因此即使行为上采取了比秦制更加严酷的手法也能够至少在一段时期内避免道义的谴责。

    待等这种谴责终于不可避免时帝国已经掌握了控制与镇压的手段这种隐蔽的政治套路发生的十分隐蔽却也为新帝国提供了生存之本。而儒士们在入汉后反而成了新制度的狂热辩护者他们提出的“大一统”“天人合一”等名词远远超出了秦帝国时正统法家所能达到的理论高度。

    不过赵昺以为自己这个半吊书袋子都能看出其中的奥妙那眼前的三位大儒也定然清楚。汉代的治法无论是黄老或内儒外法又或者纯任儒学这些情形都是时人就能清楚看见的而作为后世的研究者如果只知道当时人就知道的事实对大变革时代的巨大隐线的视而不见只把一些更加深刻的东西归因为少数统治者那么这种肤浅的认识便是缺乏对事实的敏感度的结果。

    “陛下历代以儒治国也不无盛世频现。而以王道治国才可长治久安以霸道施政终难逃一代而衰!”刘因怎能听不明白其中的变故但仍然不愿放弃自己的坚持似在挣扎道。

    “静修先生误会了治国非是纸上谈兵也非几句所谓圣贤之语就能实现理想而是要因时而动不能固守旧制。”赵昺言道“儒学以内诚为主以仁义礼智信为显依靠儒学本仁的态度至诚的思想境界以此施仁政、教化百姓那也需是和平盛世。而在人命如草芥的乱世却无法平动乱聚财富需要的是以严刑厉法建立的制度!”

    “即便盛世来临国制也应是霸道和王道的结合治理国家注重实际而不是庙论而许多大儒注重理论却缺少施政能力自然应当慎用。当然道德教化不应该忽视但必须有限度恢复古制更不可取周制早已不合于当下的社会实际只能借鉴而不能照搬。”

    “难道制度就能实现社会公平让百姓安乐国家得以长治久安吗?”刘因只觉南朝皇帝的话虽然不多但皆切中时事要点让他难以辩驳只能为维护儒家的尊严而反问道。

    “静修先生过于执拗了!”邓光荐看着眼前的刘因仿佛看到初入仕途的自己心怀大志欲一展才华却与时事格格不入处处碰壁暗自叹气插言道。

    “天下哪里有绝对的公平但我朝皇帝欲建立起大致公平的社会制度后上下统一普天之下实施一制度。人无分男女老幼地无分东西南北皆必须共同遵奉同一的社会制度这才是维护‘大一统’的根本保证!”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