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信箱

小说:爱就不一样 作者:拢留香
    信箱——河水养河鱼

    早上食堂里各色人等都有,不少外来务工人员是最简单的配置:一碗稀饭和两个馒头。

    陆岩刚出食堂,一位工作人员找来签字,说是“新居民夜校”上半年的授课费发下来了,还提醒今天要回复“新居民信箱”收到的问题。

    接过登记簿一看,陆岩总共轮了7节课计280元。只签字并不领钱,陆岩抹了抹嘴上的油,笑着叮嘱:“按老规矩捐给“新居民救助基金”,河水养河鱼,我们是大自然美好的搬运工。”

    为完善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由社会化服务基地牵头,集中启动了一批宣传举措,设立网上“新居民信箱”就是其中之一,内部还将评选“最佳回复”。

    陆岩在办公室打开“新居民信箱”,未读的这封邮件是简单的提问——“身边好多人总要我安心,可我不想这么苦,我不明白,进城非得这么苦吗?想当城里人必须吃这么多苦吗?我该怎么办?”

    一边拉开键盘,一边开始思考,陆岩将鼠标点在公共答复栏,由慢渐快地输录文字——

    提到苦,就想起苦瓜,还有黄连。平常说,“一张苦瓜脸”,“心比黄连苦”,苦似乌鸦不受待见。孩子吃苦瓜,往往第一口就吐掉,然后不愿再吃。这说明,避苦是人之天性,对应到生活,就有主动吃苦的必要。正确对待吃苦也成一门功课。

    是否厌恶吃苦?敢于吃苦吗?不妨问一问自己。

    想到吃苦,脑子里就闪现“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还有“苦尽甘来”和“良药苦口”,总之口里一紧又心里一顿的涩感。还有一句话值得一提,就是“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也与吃苦紧密相关。

    原本两块差不多的石头,一块不挪窝,不经风雨,多年以来仍是顽石,另一块下山入河,饱经风雨,磨平棱角,最终珠润软圆融而成宝石。

    这世上的苦,有的苦于生计,有的苦于心志,还有的是先天不足和后天灾难。大部分人都会说也能说出自己一堆的苦。殊不知,苦的问题也类似“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苦以及吃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亲戚朋友各种苦情苦事,离得很近,稍稍用心就能看能真切。

    现在提倡访贫问苦。祖辈父辈所吃的苦才是我们难以想象甚至根本无法承受的。“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想想就苦,尚还不是自己抬脚走。

    对待苦,不外乎两大条。第一条,平常说的以苦为乐。学知习艺,惟向苦中求,须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第二条,则是以苦为径。吃苦在前,其实就是学会抗压、锤炼意志与强化心理的过程。

    通过以苦为乐和以苦为径,最终达到以苦为进,成为宝石。最后祝你的新居民之路顺利!

    ——

    发布“回复”之后,陆岩自忖是不是写多了,可转念一想,不多写点又怎么体现诚意?也说不定哪天领导上网就看到这帖子。因为看来势,流动人口管理只会越来越加强的。

    前两次“最佳回复”都被文秘室主任欧益雄得了,陆岩特意细看了回帖内容。

    除领导之外,陆岩讨厌别人称呼“陆股长”,总不忘提醒“叫我陆组长”。而欧益雄似乎对着干,一口一个“陆股长”,乐此不疲。

    嘉胜市智邦技术服务公司总部设在久负盛名的云荷大厦。

    公司工程部忙碌的一天才开始。会议室里,十几个人陆续盯着刚打开的演示屏。

    数据维护组副组长宋明奕刚把U盘里的PPT链接上,正准备数据库建设需求方案对接会。

    一个星期之前,宋明奕还只是工程部规划论证组的经办工程师。

    组内开会按例由组长主持,但组长在会前示意要刚上任不久的宋明奕主持。“我不合适吧?我口才也不行,还是由您来。”宋明奕连忙推辞。

    组长执意让宋明奕主持。“这个项目从规划论证组就是由你上手,又是唐副总中意的方案,你现在提拔到我们组来了,继续项目为王,还是你来讲。”

    宋明奕看了看端坐在会议桌上首的组长,似乎是用眼神请示要正式开会了。

    “开始开会。为了修正负载均衡、备份容灾的事情,大家加了班,我也加了,唐副总打了电话来催,项目也在催,组长安排我主持今天的会,组里想在今天最终敲定方案,再出错就麻烦了。”宋明奕其实有些疲惫。

    “伍组长,我都三天两晚连轴转了,你刚一上任就承接最新数据库10g的版本,真是一个瘦10斤的活,精力有极限,方案无底洞。”组里一位年轻的工程师一脸苦笑。

    “确实都辛苦,项目评审过后再申请加班费。”宋明奕说完才意识有点托大,转头望着组长讪笑,组长没反应,不知是闭目养神还是睡着了。

    技术进入正题,细节渐次展现。从磁盘阵列、磁带库和各类服务器设置参数,到核心操作系统和密码授权,再到中心机房和UPS电源,不一而足。

    宋明奕时不时扬落手中的激光演示笔,工程师们较起真来还蛮激烈,或互为反方质疑,或分作流程梳理。

    不知不觉已临近午饭的时间了。一阵推门声惊醒了已睡着的组长,唐副总笑眯眯地进了会议室。

    “唐老总亲自来视察我们组,早盼着您来给大家作指示。”组长迅速恢复常态并起身去迎。

    宋明奕的思路似乎还在数据库那边,待到唐副总走到面前,才怔怔地和大家一样从座位上抻起腰来。“唐副总好!”

    唐副总一脸笑容,用手轻轻地按在宋明奕的肩上。“大家辛苦了!早些忙完去吃饭,我没什么指示,技术上也不懂,就是路过看看大家。”唐副总往外走,大家紧跟着送到门口,唐副总又回头,“伍组长,下午由你带着方案陪我去开专家认证会。”

    宋明奕有点吱唔:“您还是叫我小伍吧。”

    “那不行,你现在是正儿八经的副组长了。”唐副总回复严肃,似乎是有意说给大家听的。

    宋明奕连忙应允:“我请组长审签后再到工程部盖了章就来。”

    正吃着盒饭的宋明奕接到了杜宗琴的电话。

    “家里情况如何?”宋明奕抢先发问。

    “这是我家的号码,上午新装的电话机。有一个‘农事通’优惠活动,各家各户都开始装了。”

    “那你以后就不用跑到外面借电话了。我这一段时间忙,也天天想你。你想我了吗?”宋明奕比杜宗琴都高兴。

    “知道你忙,又到了新部门。”杜宗琴心里念着宋明奕这个事。

    “项目从头跟到尾,比原来忙多了,责任也大了,月薪涨了两k。”

    “还有不到十天就开学了,我爸妈问带点什么给你。”杜宗琴似说亦问。

    “土特产?别带太多,尝个味就行了,带多了怕你路上辛苦。”

    “那我还是带酸枣糕和山楂片。带少了可不成,我妈还执意要我扛一袋到学校来。”杜宗琴为此有点发愁,因为按郭丹彩的本意,是想让杜宗琴摸索着做成几单酸枣糕的生意,甚至争取到长期的订单更好。当杜岳山流露担心后,郭凡彩不但不以为然,还完全胸有成竹的调子“只要有销量就不怕没产量”。

    电话这头的宋明奕没有听出言外之意。“那我姐又有口福了,她爱吃上次带过去的不辣又糖少的山楂片。”

    “其实咱家最有特色的是酸枣糕,你姐暂时外行。”

    “先不说外行的事了,我可提醒你,到了乐源火车站,先买了票,再到电话亭给我打电话讲清车次,我好来接你。”

    平日里听到过宋明奕所在公司的新闻,虽然杜宗琴从不主动问公司的情况,宋明奕对工作上的事也聊得少,但杜宗琴对宋明奕的工作蛮放心的。

    宋明奕在公司算入职早的,平时办事平直,是内外合一的理工男,在公司里属于谙于技术、富有精力的业务标兵。

    宋明奕重理轻文由来已久。从小在铜昌市读书起就偏科,尤其是父母曾经工作在外地,宋明奕跟着姐姐宋明佳生活这些年里,独处居多,执行力强,从大学到毕业后就越来越喜欢理科了。

    对宋明奕成长影响最大的是姐姐宋明佳。宋明佳经常对宋明奕说的一句话:“不求达官与大富,只求一碗技术饭。”

    先平安健康,再安身立命,是最朴素的家庭冀望。

    郝东却不是吃技术饭的料,从小也不想。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