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常立志不如立长志之二

    冯晨夏好像变了一个人,她最近特别热衷于“say no”!

    前些天翻看心理学的书,她惊讶地发现自己患有“迎合型人格障碍”,即俗话说的“讨好型人格障碍”。

    虽然对比典型患者的症状,冯晨夏知道自己的所谓障碍并不严重,最多算是轻微患者,但是这样的发现依然让她非常不爽,她甚至开始厌恶旁人对自己的褒奖了。

    辜焕沁也发现了女儿的变化。但她不觉得这是什么大事。女儿一向乖巧,都快满18岁了,之前并没有任何叛逆期的迹象。现在略微叛逆一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不过,在周末去一家餐厅吃饭时,冯晨夏因为服务员没有按照先前要求的那样,在牛腩煲里不加姜、大麦茶里只加大麦不加茶叶,而找经理投诉,还拿出手机录音,证明冯晨夏的要求这个服务员都答应了,却没有做到,必须让厨房重新做牛腩煲、并重新泡大麦茶后,辜焕沁才发现女儿真的变了。

    其实这种叛逆的迹象,几天前就很明显。辜焕沁在某个假装日货的连锁店里买了几十元的小东西,不太好用,冯晨夏就跑到这家店去,非要店家退款,还威胁要给消委会打电话投诉;移动悄悄地在冯爸爸的手机套餐外另加了几个收费项目,每个月也不过收费十来元,冯晨夏居然上网向工信部投诉了移动……

    这些小事,辜焕沁根本不在意。不仅她不动气,也要求冯晨夏不在意,不许她动气。但是这几天冯晨夏变得特别较真,一点小事就能点着她。她似乎有意在一切场合找茬。而且辜焕沁发现,最近冯晨夏最喜欢说的汉字就是——不!

    辜焕沁自诩是个精致的高知,不会大吵大闹地骂女儿,只能在晚上和冯爸爸说几句。而冯爸爸也没有什么好办法。要说温和典雅,他只会比老婆更甚。何况女儿大了,说不得,也打不得。于是两口子只能在每天晚饭期间,说些伟人们改造个性,压制自我,最终成就大业的故事。

    冯晨夏自己的感觉却好极了。每天练练车,读读书,骂骂人……没有比这个更棒的了。现在她可以不顾别人的脸色,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冯晨夏觉得自己终于从必然王国进入到了自由王国。

    让冯晨夏更解气的,是在网上怼人。她注册了好几个互有关联的网名,每个都带个“怼”字,然后在网上怼天怼地怼人,还学会了骂脏词儿。当然,这些脏词绝对不能是侮辱女性的——国骂里有太多侮辱女性的词汇,因此冯晨夏自创了数个既解气又不伤害女性的脏词,至于不带脏词怼人,更是她的专长。

    每天晚上在网上骂人骂两个小时后,冯晨夏觉得神清气爽,冲完凉就能马上入睡,且一夜无梦——难怪伟人说,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呢。

    在社交达人冯晨夏突然变成怼人达人时,一根筋张凌歌依然是一根筋。

    每天上午准时去图书馆看书,每天下午准时去健身房锻炼,每周一天在固定时间练车。张凌歌让自己活成了时刻表。

    不过,再准时的时刻表,也有被打乱的时候。

    张凌歌考上和谐医学院的消息,被父母和师长广为传播。于是张凌歌的社交账号上突然多了很多关注者,有不少人要求加她好友。还有数位同学把她拉进了好几个社交群。

    虽然离正式踏进大学校门还有一个多月,虽然她现在根本没有正规学过任何医学知识,但是群里的人似乎都觉得一脚迈进医学院的张凌歌,必须也已经,成了一个医学通。

    大前天,有个群友问张凌歌,说她姥姥得了子宫脱垂症,有时候甚至会掉出体外,问张凌歌有没有不做手术的治疗办法。张凌歌花了好几个小时查阅医书,终于在一本中医学的教材里,看到补中益气汤或者补中益气丸可以对症治疗脱肛和子宫脱垂等症状,前提是这个群友的姥姥没有高血压。

    没想到回复了这个群友的问题后,群里的其他人直接就把张凌歌当成免费医生。每天至少二十几个与医学或相关或不相关的问题砸向张凌歌,里面甚至还包括喝什么药材汤才能更好地美容养颜、延年益寿……要解答这么多稀奇古怪的问题,搞得张凌歌这几天一直晕头晕脑的。

    作为一个未来的医学生,张凌歌对传统医学并不反感,不过呢,即便现在医学知识几如空白,她依然知道部分中药材是有肝毒性和肾毒性的,也知道岭南一煲就是三四个小时的所谓靓汤,里面含有大量嘌呤。

    岭南省又称“大吃省”,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除了飞机、汽车、轮船,什么都吃……但是这么喜欢以食养生的岭南人,却并不健康,反而吃出了很多地方病。

    张凌歌在查询各地地方病时,发现岭南有几种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

    第一个地方特色病是鼻咽癌。岭南人喜欢吃咸鱼,而咸鱼比咸肉等其他腌制品,更容易诱发鼻咽癌。岭南的鼻咽癌发病率占全国鼻咽癌总数的6成!难怪鼻咽癌又被叫做“岭南癌”——张凌歌心虚地想起了刚过去的生日宴上自己做的咸鱼茄子煲。

    岭南咸鱼分为“实肉咸鱼”和“霉香咸鱼”。张凌歌尤其喜欢“霉香咸鱼”,只需简单油煎一下,就可以美美地下饭了。配上猪肉末蒸成咸鱼肉饼,或者和茄子一起做成咸鱼茄子煲,那更是人间至味。

    看来以后不能老吃咸鱼了。张凌歌决定回家后要和老爸聊聊,陈匀是狂热的咸鱼爱好者,尤爱咸鱼茄子煲。

    岭南的第二个地方特色病是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岭南人特别喜欢煲汤,尤其是鱼、肉、海鲜汤——岭南人喜欢说“煲三炖四”。也即是说,煲汤最少要煲上三小时,炖汤最少四小时。很多人号称自家的“靓汤”煲过夜,多达十几个小时,汤里浓浓的满是嘌呤。岭南人乐滋滋地喝下这些嘌呤,却把没有多少嘌呤的肉类称为“渣”——因此,摄入了大量嘌呤的岭南人,高达4成人有高尿酸血症。年轻男性的发病率更高,接近七成。

    由于女性雌激素和月经的保护,理论上,绝经期前的女性,患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几率非常小,大大低于男性(这才是大自然的馈赠呢,张凌歌想。她不明白为什么很多女性不喜欢自己的性别。明明大自然给了女性最棒的身体条件,让女性在更年期前远离了很多疾病)。不过由于岭南的煲汤文化太“凶残”,所以依然有部分年轻女性患高尿酸血症。张凌歌听说,最年轻的女性患者只有3岁,其父母太疼爱这个娃娃了,每天给她煲汤,没想到喝出了尿酸石。

    岭南的第三个地方特色病是慢性肾病。这里是全世界三大肾病高发区之一,也是华夏肾病发病率最高的省份。虽然其肾病发病率12.1%,比全国平均水平10%的发病率高得不太多,但是岭南人煲汤时喜欢乱加中药材,这些中药材不少是有肾毒性的,加上高嘌呤导致尿酸性肾结石,因此岭南的肾病患者,快速发展至需要做血液透析的却高居全国前列。

    张凌歌没想到岭南引以为傲的饮食习俗居然这么不健康!

    凌歌深海出生深海长大。她父母都是外省人。张全和陈匀在20多岁研究生毕业后就南下,到深海打拼,因此她家的饮食习惯已经完全岭南化了。虽然不至于每天煲药材汤,但每周两三次还是有的。至于咸鱼,更是饭桌上常客。

    张凌歌一边想着怎么改变自家的饮食习惯,一边把自己查阅到的养生知识贴到社交群。

    看到张凌歌贴上来的数据详尽的资料,社交群里一片哀嚎声。不过群友们并不打算就此改掉自己的饮食坏习惯,反而叫嚣着现在就要去煲个靓汤,再吃多几块咸鱼压压惊……

    张凌歌苦笑着把手机锁屏了,然后继续查慢性肾病的治疗方案。

    华夏是个人口大国,也是慢性肾病大国。尿毒症患者超过200万,但最后接受了肾移植的病患不过几千例。供体缺乏是手术量少的主要原因。大部分国人不接受遗体器官捐赠理念,而亲属匹配率其实不算高,且亲属匹配意愿也比较低,导致肾/源少,远远无法满足需求。

    而肾/源缺少也直接造成了能做肾脏移植的医生少。缺乏足够的手术来“练手”,因此大部分从事肾脏移植的医生,其手术成功率比亚米国同行的平均水平要低不少。

    不仅肾移植如此,肝移植也如此。

    华夏是“乙肝大国”,有近一亿乙肝患者。而慢性乙肝患者,有一成至一成半的人会在5-10年内发展成肝硬化,肝硬化患者又有两至三成会在10年后发展成肝癌,这是个惊人的数字。对于终末期的肝病患者,包括肝衰竭和肝癌患者,肝移植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办法之一。

    张凌歌觉得器官移植好像是不错的方向。亚米国的器官移植医生,不会像国内一样,只做肝移植或者只做肾移植,而是分成胸腔和腹腔两部分。腹腔移植外科医生会做肝移植、肾移植、小肠移植等多种腹腔器官移植手术;胸外科医生会做心脏和肺脏移植。

    不过,移植器官源问题依然存在。即便在器官移植第一大国——亚米国,可供移植的器官也远远不够用。

    能不能用什么办法来解决器官源问题呢?能不能在解决器官源问题的同时,彻底解决患者需要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的问题呢?虽然国内有专家声称调节性T细胞可以诱导肝移植患者免疫耐受,但是这项成果还远未达到可以临床应用的地步,且其他器官移植患者终身服药问题也并没有解决。

    要不,我就当个器官移植专家?看来要好好学医学英语了,张凌歌想,至少要去器官移植技术最成熟的亚米国学习一段时间。

    进入八月份,深海的天气愈发闷热。

    光看气温,深海的夏天似乎并不难过,比起长江流域几大“火炉”动辄40度的高温,这边夏天的最高温度一般不会超过35度,但是加上90%以上的湿度,冯晨夏觉得呼吸都是一件需要努力的事了。

    虽然是暑假,但是老爸老妈还是要做事的——高校教师在寒暑假期间,不仅要完成一系列论文,还必须外出做调研,参加各种学术会议。

    于是冯晨夏在18岁生日那天,惊喜地发现家里除了她,空无一人。更惊喜的是,连电都放假了——连日高温,市里开始实行区域断电,她家所在的小区,今天不幸轮到了停电。

    冯晨夏本来打算订个蛋糕,然后只约张凌歌一人来陪自己过生日的。现在停电了,没有空调的日子太难过,她只好约张凌歌去市中心的一家大型Mall,打算在里面随便找家餐厅对付一下。

    一进到餐厅,张凌歌就看到冯晨夏在最里面的一个角落向她招手。现在已经是中午1点半了,餐厅里人不多,张凌歌不知道冯晨夏为什么选了那么偏的角落吃饭。

    “为了和你说悄悄话啊。什么‘带色儿’的词儿都可以说,没有屏蔽词哦。”冯晨夏一边拆张凌歌送的礼物的包装纸,一边笑着打趣她。

    撕开两层花花绿绿的包装纸,里面是一个浅褐色活页夹,封面写着《岭南人怎样活到一百岁》。冯晨夏又好笑又吃惊地翻开内页,发现里面还列了一二三章、ABC条,全部是关于怎么避开岭南饮食陷阱,从而实现长命百岁目标的医疗和养生建议。

    冯晨夏笑着用活页夹拍了一下张凌歌的头,“这也就是我,别人一定会跟你急。吃饭的时候让我看这个……按这上面的说法,这里还有什么菜可以点啊?”

    还可以点青菜啊,张凌歌心虚地笑了。

    好在这家餐厅的大厨手艺不错,虽然她们点的肉菜不多,不过味道蛮好的,两个人都吃得满嘴油光。

    “马上要开学了,你想好了将来从事什么专科吗?”冯晨夏问。

    “移植外。”张凌歌抹掉嘴角的饭粒,口齿含糊地说道,“我将来的任务真的很繁重哦。一边要学移植外,争取当最好的移植外科医生,一边要研制人造子宫和人造可移植器官。我是不是胃口太大了?”

    “志向不在于大小,而在于实不实。我以前立志太多,现在真的认真去想,反而不知道到底应该立什么志向了。”说到这个,冯晨夏有点郁闷,“不过未来的日子还长着呢,我总会找到自己的目标。”

    张凌歌看着冯晨夏纠结的模样,觉得自己作为朋友,应该帮她分担一些。不过,自己算冯晨夏的朋友吗?她这么优秀,应该会有很多好友,哪里需要自己这个书呆子?沉默了一下,张凌歌还是犹犹豫豫地开了口,问冯晨夏是不是有很多朋友,“我说的是朋友,不是只能谈论化妆、穿着,或者男朋友这些事的闺蜜。”

    冯晨夏想了想,发现自己虽然相交满天下,但没有一个可以深入谈理想和严肃议题的朋友,于是摇了摇头。

    “那,我们做朋友吧!”张凌歌开心地伸出手来,“做可以讨论经济、社会,可以谈及历史、军事,可以争吵时事政治,可以一起抉择我们人生大方向的真正的朋友!”

    冯晨夏看着张凌歌雀跃的模样,也敛起郁色,右手紧紧地握住张凌歌的手,“好的,做朋友!我发誓,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不会和你为男人、为金钱、为容貌妆颜反目。如果未来我们不幸成为对立面,也是为了理念,为了各自内心的正义!”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