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下的专业课有有机化学(下)和物理化学(上)和对应的实验,两位实验老师很有趣。带有机实验的是一位快退休的王老师,王老师慈眉善目,人和蔼可亲,比较有活力。第一节课,他跟大桓说,你夹十字夹方式不对,口朝上才稳当,并亲自示范。他拿起实验报告本,对大桓他们说,这个实验报告一定要认真写,他执教生涯中碰到过几个用心写实验报告的学生,装置图画得工工整整,记录和分析都写得很详细深刻,他们后来以有机化学实验为职业,都在国外深造。实验考试是选取原料,自由搭配,通过一步或多步反应,合成新的化合物。大桓的方案是刘星给他制订的,一个取代反应,挺好做的。产品湿重一称,产率过了100%,大桓连忙拿去烘。王老师问熔点多少?一查,才四十多度,连忙拿出来,差点烘化了。因为条件有限,没有干燥,估了个八折,产率还是很高,这门课就愉快过了。
有机化学(下)主要是一些官能团转化,一些常见的合成途径和方法,还有糖、氨基酸、蛋白质等。大桓学的是高教的简版,难度不大,与邢其毅主编的《基础有机化学》有云泥之别。成松在图书馆借了本《苏格拉底的审判》,大桓拿来翻翻,结果在有机课大课堂上看了起来,张老师当时在讲氨基酸、蛋白质。王老师进来巡视,从后面一把把大桓正读的起劲的书提溜起来。大桓很担心书会被没收。下课后,王老师拿着书过来问,现在要学习的是我们有机最有趣、有用的氨基酸和蛋白质部分,不比枯燥乏味的哲学有意思的多吗?王老师感觉这是对他职业的侮辱,学自然科学的是瞧不起人文科学的,认为那是务虚。书还给了大桓,大桓算是露了脸,给这位老教师留下深刻印象,后来就惹出了事。当然,直接后果是通报给辅导员,大桓两任辅导员包括后来的余老师都知道这事。
那年月上课的时候纪律很差,睡觉,打手机,讲话,干什么的都有,教育部专家来视察,也不给面子。萧驰在军校,他们还上晚自习,上课或上自习时,时常有退休的老将军来巡视,千难万难的四级考试,他们不知不觉就过了。大桓这边不光学风差,考风也差,有机考试的大题,化合物分子的合成,考察综合知识应用,泄题了。刘星传了张纸条给大桓,到他这已经是转了好几手了,大桓就略记了记,考试时候打开试卷,果然是压轴题。老卢有机化学挂了,这可是主干课,直接影响毕业,他传奇玩太凶了,有向阳一看齐的趋势,又自带逢开(开卷考)必挂属性,那是不打算好好敷衍下老师了。
物理化学是在普通化学基础上的发展,是化学科学的理论基础,考研深造,这门课是重点,也是数学、物理、化学三门学科的交集,难度不言而喻。选用的教材是南京大学出版的,获过奖,与有机教材相反,这个难度偏深了,很不适合自学。平时就抄小六的作业,考试前很郑重地突击了,三天反复地对公式进行强化,过了,60多分。物化实验老师是位年青的男教师,喜欢跟学生打趣。他对大桓说,于大桓,久仰,听说你是网虫啊。实验不难做,但是要对数据进行解析,能合理地推出结论,无从下叉,抄呗。结果,考试时候,大桓差点交了白卷。一直在考场转来转去的实验老师,脸色铁青,对大桓是怒目而视。好在实验课平时占比高,又幸运地多了门压线过的科目。
专业课还有两门选修课,《化学与社会》、《绿色化学》,这两门课都是大桓喜欢的概念。《化学与社会》有很多化学史的知识,有许多常识,这种文理交叉的学科是大桓的最爱,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化学方面有很多朴素的发明创造,但遗憾的是近现代化学史上很难看到中国人的名字(大桓曾经为薛定谔小兴奋了一下,经查证是奥地利人),这又让人想到“李约瑟难题”。任课老师是位副教授,资历很老,名校毕业。他的一大帮大学同学从国外回来开同学会,称这位老师为老大哥,频频向他敬酒。老大哥感叹,自己一事无成,唯一的财富就是有位贤惠的妻子。这是陶辉跟阿黄聊天,提到他们同学聚会的盛况,就旁听到了。陶辉还说,有好几个混血儿,混血儿真漂亮。《绿色化学》里面内容很多都是泛泛而谈,更多的是介绍一种理念,具体的应用需要专门的学科知识。这两门课都是交课程论文,搜索、复制、粘贴、打印。有趣的是阳一喜欢用百度,大桓喜欢用谷歌。
公共课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很重要,但不好背的教育学,授课的是位很有朝气的年轻老师。他讲过他的一些事,他出身高级知识分子家庭,有位叔叔是神舟飞船的总设计师;他喜欢夹支铅笔跟学生一起上自习,发表过的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他休息时候喜欢玩《帝国时代》,认为网文《帝国时代一小兵》相当煽情。大桓在课堂上交上去一段文字,认为科技发展是双刃剑,现代社会过度追求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忽视了科学伦理建设,未署名。老师挺赞赏的,转述了大桓的观点,并让作者站起来亮个相。大桓很羞涩地呆坐不动。后来有一次,这群衰人上课时间旁若无人、叽叽喳喳聊天,老师冲他们发了顿火,包括大桓。马经和马哲是分开学的,虽然经济学博大精深,关系到国计民生,但感觉马列流派经济学还是有一点落后于时代,大桓不喜,但过起来还算轻松。
还选修了历史系的《国学基础》,系里同学选这门课的有十来个人,因为时间不冲突,包括久违的文艺青年田红。本以为这门课会从经史子集入手,大纲式列个书目,类似于梁启超的《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火谈些典故,比如《古文尚书》和《今文尚书》真伪辨就是好题目。可惜授课老师是个毛头小伙子,拘泥于自己的研究方向,他的导师是历史文献学大师张舜徽的弟子(张精于“小学”)。他的导师专攻训诂之学,出版过一本专著,关于古文字的辨析,书卖的不好,每个人发了一册,当作教材。老师说,我的导师会写不会说,我是既不会写也不会说,国学就是要多看,“转益多师是汝师”。结课的要求,也是交一篇课程论文,4000字。大桓其实很想好好理一下思路,原创一篇,但是学养不够,腹中空,不喜欢读经,连四书都没看完,喜欢读史、韩柳欧苏的文和古诗词,考证辨析欠缺史料(非专业人士绕道)。如果必须,大桓应该熬得出一篇文章,角度是文人论史,区区一篇课程论文,不需多费精力,找些参考书,再在网上找些资料,七拼八凑,过关了事。大桓曾经向学校的文学刊物投过一篇稿,全篇用浅近的文言文写的,逻辑性不强,酸不拉叽的,没有下文。这段时间,游戏玩的多,读书少,写得也少,语感下降,文笔滞涩。每当大桓感到自卑,对前途感到迷茫时,他会想,我要捡起这支笔,东方不亮西方亮,我要在文学上有所建树。
体育俱乐部结课,要考乒乓球,老卢替考,又欠他一份人情。阳一的《思想道德修养》课挂了,要重修补考,他强烈要求大桓去替他代考。大桓不用怎么背,这种课也能过;他够义气,耳朵根子软;他放荡不羁,视规则秩序如无物。一旦让你开始,我就无法停止。大桓有一次枪手经历,在高三下学期备考高考的紧要关头,父亲的同事们,来自一个乡的好几十名老师要参加成人高考,平时文恬武嬉,碰到这阵仗,找枪手。于老师厚道,大桓就被盯上了,按父亲的本意是不愿意的,但拗不过情面,就说我儿子内向,看他自己意思。大桓久在樊笼,想出去放放风,好吃好喝,还有钱拿,最重要的是还有萧驰作伴。萧驰家境不好,奔佣金去的。成人高考,对大桓来说是大材小用,他文理都来的,左右开弓,做完了把答案一传播。劳务费给的有点少,一人才50元,萧驰愤愤不平。此后,大桓高考备考像泄了气,以前步步高,往后一路下滑,没上985高校。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