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一章

    陈朝,永庆年间,广清省,岳安府,上元县,林家村。

    临近中午,村子里在田里耕种的农人拍拍手上和裤腿上的泥,扛上锄头慢悠悠的往家赶。下集的妇人们也热热闹闹的回来了,三五成群的簇拥着。笑着闹着说些家长里短,柴米油盐的琐碎事。下学的孩童也高高兴兴的飞奔回家,想着好好地吃上一顿饱饭。

    村里靠着大榆树的一户人家,匆匆忙忙跑出来一位小娘子,站在田埂边上大声喊道: "宝哥儿,赶紧收拾收拾,吃饭了!""哎,这就来!"林嘉宝冲着林小娘大声答道。然后放下锄头,拍了拍手上和裤脚上的泥,然后扛起锄头,大步往回走。回去的路上,林嘉宝望着不远处的几间草屋,缓缓上升的几缕炊烟,心里想着,赶明儿得早点去集市把家里备着的干货卖出去,要不然就没钱给原身的娘抓药了。

    是的,此林嘉宝早就已经换了芯子,成了从现代一缕幽魂穿过来的林嘉宝。原本的林嘉宝一年前发高烧去了,从现代来的林宥成阴差阳错的穿过来续了命。林宥成从小在孤儿院长大,好不容易念完书,刚得到一份不错的工作,没想到为了救人英勇献了身。可能老天爷可怜他吧,让他在异世重新活了一次。

    推开破旧的院门,林嘉宝就看见林小娘已经把饭菜都摆在桌子上了,哥哥嫂嫂也紧着桌子边挨着坐。望着桌上简单粗糙的饭食,林嘉宝在心中重重的叹口气,哎,在这里一年多,每天都是酱菜或者小鱼小虾配杂粮饭, 实在是吃的腻烦。

    可有什么办法呢,原身本来靠着林老娘和嫂嫂做些针黹,林老爹和林大郎在地里耕种紧巴巴的在村学里念着书的。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去岁林老爹带着原身坐船去县里拜访从府里新来的先生,谁成想回来的途中不幸遇到水匪,林老爹丧了命,原身落了水。虽然被救了回来,但是夜里起了烧就呜呼没命了。原身的娘经不住打击,也一病不起。家里的几亩好的水田也被林大郎做主卖了钱,好生安葬了林老爹,剩下的都用在了林老娘和林嘉宝看病上。

    好在林宥成穿了过来,慢慢将养着身子好了起来。不然还不知家里要败落成什么样子。家里现下就只有三间草屋,一间披房。东边屋林老娘和林小娘住着,西边屋哥嫂住着,中间是堂屋。林嘉宝就住在披房里。院子里围起了篱笆,粗粗种了些常吃的青菜。养了些鸡鸭挤在屋后面的茅草棚里。家里除去老娘每天的汤药钱,也没剩下多少了,所以林嘉宝就没去村学继续进学。

    说是村学,其实就是村子里建的庵堂,前后加起来也不过五六间房子,平常村里有什么大事都要到这里商量。前二十年村里出了个秀才,原是想举全村之力资助他考出来光宗耀祖的,谁成想考了十几年还是秀才。后来老秀才心灰意冷,歇了心思在村长和族老的邀请下,在庵堂里布置了两间屋子教起了蒙学。算是回报村子里对他这些年的栽培。

    林嘉宝原先进学的时候,也就只是中等罢了。林宥成穿过来之后,也得空去门口旁听了几天.觉得和自己在现代学的知识有巨大差异,怕漏出不识繁体字的马脚,加上家里没余钱,就一直在家帮忙做活,没有再提进学的事。但是原身的老娘一直记挂着,盼望原身能够念出个名堂,能够祭奠老爹的在天之灵。不枉他带着原身求学,却命丧水匪的毒手。

    吃罢饭,林老娘把林嘉宝唤到床前,说:"宝哥儿啊,娘对不住你,这破败的身子不知何时能好,说不定就随你爹去了。但是你爹到死都盼着你能考中秀才,光宗耀祖。没能看见你考中,娘不敢闭眼去见你爹。"  "娘,你说这些做什么,儿子先前是念着家中需要帮衬才下学的,过两天收拾出来,我就去递帖子拜访老师。"林嘉宝跪在床前,拉着林老娘的手安慰她道。

    林嘉宝心想,既来之,则安之。既然用了原主的身子,就得替原主尽孝道。更何况,除了念书,农家活自己也并不擅长。而且在现代自己念的是中文系,到古代除了科举,好像也无用武之地。老天爷既然让我重新活了一次,自己就努努力,让这一世自己的亲人过上好日子吧。林老娘小心翼翼的从枕巾下,摸出用帕子包着的银耳环。颤巍巍的递到林嘉宝手中,"宝哥儿,这是娘年轻时候的嫁妆,这些日子家里的银钱都用光了,你把这个拿去当了,明天买些酒和肉送给村里的老秀才吧。"林嘉宝心下不忍,却也不敢拒绝.看着林老娘泪眼婆娑的嘱咐自己,只想着要抓紧一切机会,努力读书。待考中之后好好孝顺林老娘."娘,你放心吧,儿子定不会辜负您的期盼。"

    次日清晨,天才将将亮.林嘉宝就穿着青衫,戴好方巾,就等着林大郎去村尾买好酒肉,然后去拜访老秀才。"宝哥儿,等急了吧.今日张屠夫家的肉被镇子里的大户订走了,这是我去邻村换的肉。"林大郎急急的用手摸了摸额前的汗珠,气喘吁吁的说道."不碍事的,大哥。慢些也无妨,老师这个时辰应该也才是刚起身。我们这就出发吧。"

    紧赶慢赶在天大亮之前赶到了老秀才的门前,让守门的小童去院内通报有客上门。在门口等了一刻钟,林嘉宝和林大郎才得到首肯,拎着东西进了门.  "学生见过老师。"林嘉宝进了门就冲着坐在上方的老秀才作揖行礼。老秀才起身虚虚扶了扶,就让林嘉宝起身。"明年二月就是县试,需得好生努力。即已将家中琐事处理完毕,下月便来复学吧。""学生谢过老师。"得到老秀才的准话,林家兄弟俩高高兴兴的回家去了。

    回到家中,林嘉宝就钻在披房里,从床底翻出木箱子。把原主珍藏的书小心翼翼的拿了出来。左不过都是些四书五经之类的,还有一些集注,抄本。林嘉宝将房将屋内的案桌仔细擦干净,然后将书放在了案上,粗粗的翻阅了一番。心里估算有大半的字还是认得的,只是有些地方不解其意。幸好自己在现代念的是中文系,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地方是相通的。只是阅读和断句习惯和古人不同,这个估计得慢慢改善了。林佳宝静坐在房中,闭上眼仔细的回想关于童生试的一些情况。原主也是去考过一回的,但是由于自身的才学有限在县试就落了榜。

    陈朝的童生试与明清相仿,分为县试、府试、院试三个阶段,每三年举行两次。县试多在二月举行,由知县主持,一般考五场,分别考八股文、试贴诗、经论、律赋、策论等。县试要求有4名村庄里的人和1名秀才保举,方可参加考试。府试多在四月举行,由知府(或直隶州知州、直隶厅同知)主持。县试已录取的士子得以参加,连考三场。府试要求5名村里的人和一名秀才保举,方可参加考试。通过县、府试的便可以称为“童生”。参加由各省学政或学道主持的院试。院试由学政主持。院试要求有6名村里的人和2名秀才保举,方可参加考试。院试录取者即可进入所在地、府、州、县学为生员,俗称“秀才”,算是有了“功名”,进入士大夫阶层;有免除差徭,见知县不跪、不能随便用刑等特权。

    林嘉宝回忆完后童生试的情况后,看着手中的书犹如烫手山芋。看来想要过童生试,自己怕是要狠心下一番苦功夫了。还好自己在现代有练过几年的书法,只是字形字体与原主相差甚远。得想个理由蒙混过老秀才和同窗才行。这段时间先在家中多研读几遍书,多临摹些原主的字才行。等下月去学堂先听同学怎么念,自己跟着来吧。免得古今字音不通,漏了马脚。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