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9章 教化胡人的温吞水

小说:诡三国 作者:马月猴年
    最快更新诡三国最新章节!

    新一天的太阳终于挣脱了万恶无比的被窝的封印,无精打采的升上了天空,它今天要做的事情和千百万年前做的都一样,但是在这一片土地上,却出现了一些不太一样的事情。

    草屋之外的青砖地面和草屋内的坐席,每天都是需要打扫和擦拭的,而这些工作,自然就是由这些前来学习的学童来完成。

    没有指派,没有轮值,全数都是自愿,愿意来,就早点来做这些准备的工作,不愿意的也不强迫,因为这些事情,在大多数的人眼中,不是一件负担,而是一种荣耀。

    在草屋的左侧,一名学童正拿着扫帚一边清扫着青砖之上原本就不多的尘灰,一边愁眉苦脸的念念有词:

    “一、二、三、四、五……”

    每迈出一步,挥动扫帚清扫石板,学童就一边念叨着,很快就从一数到了十。

    早在商周时期,华夏民族就已经发展了整套的数学体系,只不过相对于经学而言,自然是薄弱了一些,不过大体上有的,也差不多都有了。

    从一到十的数可以说是自然数学的基础,一二三这三个数字基本从商到汉都没有什么变化,而四五,有人会跟着一二三一样写成四划或者五划,后来才慢慢演变成为四和五。

    六、八、九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只是逐步的再简化,在汉代六和八已经完善,和后世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七在商周时期,写得和十差不多,横竖一样长,秦代得时候七渐渐变成竖短横长。当下汉代也承接了秦朝的写法,只不过这个竖逐渐倾斜,然后形成斜竖折笔。为了和十区别,防止混淆,甚至有时候会用“桼”假借作“七”,但并没有全面取代,很多时候只是混用。

    十原本只有一竖,后来多了一横,和七最大的不同便是竖长横短,很容易搞混,直至七演变出了一个折勾之后,才渐渐的区分开来。

    “七,八……九,九,九……”

    小童卡壳了,手中的扫帚也不由自主的停了下来。

    对于后世的人而言,或许这种数学的进位已经成为了一种本能,大多数时候连想都不用,便可以直接得出答案,但是对于汉代零基础的这些学童而言,数学上的进位就成了一个巨大的门槛。

    “九,九……”

    念叨了半天,却依旧没有能够继续下去,直至旁边的另外一个学童听不下去了,便提醒了一句十之后,这名学童才得以顺利的继续数数下去。

    数九一直在卡壳的,其实是南匈奴贵人的孩子,而提醒了一句十的,确是一个汉人孩子。两个孩子并没有认为对方的身份就有什么胡汉的差异,只不过是一样在学屋当中求学的人而已。

    在孩子的心中,胡人和汉人之间的界限,恐怕还没有好人和坏人之间界限的清楚明了,再加上前来学屋之内,不管是胡人还是汉人的父母,恐怕心思都是一样的,只求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甚至在村寨之外,这些学童父亲之间,这些原本根本走不到一起去的胡人和汉人,因为这样一个让自家孩子学习的机会,却不由得成为了邻居,而无形当中,自家孩子的成长就成为了家长拿出来相互比较,证明自家的血统有多么强大的一种方式。

    这样的情形,不仅仅是在一个村寨,在开展了教化之后,很多村寨都出现了类似的情况,而这些成长在汉化环境当中的胡人孩子,将来还会成为一个纯粹的胡人么?

    ………………………………

    几日之后。

    在平阳政厅当中,斐潜在检阅着这一段时间汇集而来的各地简报。

    或许是因为南匈奴和羌人原本就对于汉文化比较认同,所以在这一个阶段的推动当中,胡人并没有表现出什么反抗的态度,相反,似乎还颇为配合。

    “君侯,为何教化多授孩童……”荀谌作为调配教化官吏的组织者,一边看着这些简报,一边说道。

    斐潜笑笑,说道:“孩童易授,成丁难驯……”

    这个其实,是在后世经过无数人口检验过的真理。

    除了小孩是一张白纸,学了什么,写上去什么,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影响这个小孩的原因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或许当父母的自己不爱学习,但是遇到自家的子女学习的时候却是无比的支持,就算砸锅卖铁恐怕都会干。

    除了所谓的知识改变命运之外,还有更多的是生活的无奈。

    成年人毕竟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要负责更多的社会劳动,而这些劳作,往往会占据大量的时间,并且会消耗大量的精力,在这样的情况下要让一个成年人在劳作的时候还能持续的学习,无疑是一件极其考验各人毅力和耐力的事情。

    所以表现在外的,便是父母苦苦挣扎求生,给子女创造更多求学机会。

    汉代也是如此。

    这些胡人虽然在生活习惯和汉人有所不同,但是在对待自家的孩子的时候,亲情却没有什么两样,所以以小孩作为撬动胡人汉化的第一块石头,显然是最为理想不过的。

    同样,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隐蔽。

    虽然有一些胡人认为该穿汉服,遵守汉人的礼仪多少有些别扭,但是这些只是在成年的那些胡人心中的感觉,对于胡人的孩子而言,更像是一种全新游戏,在他们的心中,绝对没有像成年人那么的容易产生情绪上的排斥,自然也就更容易接受,形成习惯。

    胡人汉化,绝非一朝一夕,但是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却是最为致命的。后世被殖民长久了的地区,就算是回归了原本的国家之后,依旧是不是的会有人跳出来,表示各种天雷滚滚的言论……

    快的话,一代人,慢的话,两三代人,就足够改变一个民族的习惯。就像是有人说华夏从竖排文字改为横排文字,便是杠精的根源发端一样,从习惯点头到习惯摇头,也不知道是一种时代的进步还是时代的倒退?

    不过,从现在的第一批回馈来看,效果似乎还算是不错。

    荀谌微微歪了一下头,似乎琢磨着斐潜简单话语当中的哪些未了之意,旋即点点头,表示认同,并没有继续在这个问题上深究,而是继续批复桌案之上的这些行文来。

    过了没有多久,荀谌忽然轻笑了一声,然后将手中的竹简扬了扬,说道:“君侯,有人进言表示,既然胡人可获进学开蒙之机,汉人更应如是……”

    斐潜听了,挑了挑眉毛,放下了手中的行文,说道:“是谁?”斐潜原先就有预想到在开始胡人教化之后,便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反馈,但是没想到会来得这么快。

    “……王凌王彦云,现任阴山甲字三号村寨教习一职……”荀谌翻看了一下落款,念道,然后停顿了一会儿,忽然想起点什么,继续说道,“这个王凌王彦云,似乎是王司徒之后……”

    说其来这个王凌也颇有意思,作为王允的族人,竟然不怎么爱好功名,就喜欢埋头在经之内,导致一直以来都没有什么人注意到他。没想到这一次斐潜提出招募教化胡人的教习,王凌倒是来了兴趣,否则按照太原王氏的声名,混一个普通郡县的官吏,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哦?”斐潜点点头,然后沉吟了一会儿,说道,“这个,暂不批复,先搁置一段时间再说……”

    虽然斐潜早有预案,但是对于这个时期,任然不能表现得太过于急切。

    温水煮青蛙才是最好的。

    科学证明,当水温升高的幅度极小,小到不易察觉的那种,别说是青蛙,就算是人,在达到临界温度之前,都未必能够逃离危险。

    汉代的士族世家,斐潜并不想一下就将水温升得很高,甚至在有些时候,斐潜更想表现得不是他在带领着世家走,而是像被世家士族推着走……

    当然动力是世家士族来提供的,方向就要由斐潜来说了算。

    因此,这个事情,还需要放一放,发酵一下再说。

    荀谌点头应下,然后若有所思的看了斐潜一眼,旋即默默的将王凌的建言放到了一边……

    “对了……”斐潜忽然又抬起头来说道,“……让人去请一下匈奴单于於夫罗,听说这段时间他去了桢林是吧……这个事情既然有人反对了,某这里顶着这么大的压力,这个於夫罗怎么也要表示表示一下吧……”

    “……”荀谌瞪大眼,愣了一下,旋即点头应下。

    ………………………………

    “……征西将军这样做,是不是有些过了点啊……胡人么,多少教一点礼仪便是了,懂得应对也就罢了,何必如此认真……”

    “……谁说不是呢?这胡人有什么好教的,教来教去还不是一股腥膻的味,就算是隔着一两里都能闻得到!你说说,这样的胡人就算是教,又能教到什么好的?有那个功夫,还不如多教些自家的汉人才是……”

    “……听闻有人给征西将军谏言了,说是应该更重视汉人而不应如此偏袒胡人……但是没了下文……现在这也不知道是征西将军没看到呢,还是……”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对于胡人和汉人的教育问题就成为了平阳城内的人员津津乐道的新鲜话题。

    从最开始的时候许多人对于这个胡人教化将信将疑,到现在抱怨胡人和汉人待遇不平等的,许多人不知不觉当中,眼睁睁盯着,强盗汉人也是要享受这样同等的,甚至要更好的待遇的时候,却忘了非常重要的一个事情。

    原先是什么都没有的……

    知识,原来是密不外传的。

    虽然孔子开创了教授的先例,也因为这一件事情成为了后世许许多多儒家学子歌功颂德的伟大功绩,但是在汉代,许多知识还是从上古先秦时期就保存在世家士族的手中,一代代的传授下来,成为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本。

    当下汉代对于知识方面的守护,其实也不能说是世家士族的不是。毕竟这些知识,是从周朝的时候就开始,是古贵族和士大夫他们一点一点的辛辛苦苦的积累起来,作为整个家族的基业,想方设法千辛万苦的传承下来。如果不是这些世家士族,华夏有可能就会像现在的胡人一样,没能够积累多少文明下来。

    从这个角度来说,世家士族对于华夏文明的贡献,不可谓不大。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增多,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原本周王朝的那一套模式已经完全跟不上了时代的变化,因此在秦朝的时候,秦始皇开创性的将全国分割成为郡县,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封建体系架构。

    虽然秦末汉初很多古贵族表示郡县制度简直不能忍,然后推翻了秦朝,但没想到的是刘邦这个家伙,也不知道是懒惰还是真心觉得郡县制度不错,居然就这样沿用下来,直至如今。郡县制度,再增加了区域集权政府的掌控之后,明显是更有效的促进了经济和发展,所以汉代才能在秦朝的基础之上,持续了三四百年。

    但是现在,随着时代的变化,人口的增多,经贸的发展,曾经一度是整个社会的领头人的世家和士族,却在不知不觉阻碍着整个社会的前行。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知识的普及。

    社会要发展,那么相对的分工协作便会更多,需要更多的人员至少要懂得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对于教育制度的需求就越高,但是因为世家士族对于知识的相对壁垒,导致普通的民众无法接触到一些最为基础的知识。

    再加上因为从汉代的儒家天人感应的理论提出,虽然加强了皇权,但是也同样导致皇帝进一步的神秘化,拉大了普通百姓的距离。后世的皇帝为了保持这样的神秘感和距离感,甚至不惜采用各种愚民的政策,进一步导致民众获取知识的难度。

    幸运的是,现在还只是汉代,儒家还没有发展到那么强大。对于学宫,甚至是像斐潜这样以教化胡人为名头,开办学屋的行为,还没有意识到这将对未来有怎样的一个变化……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