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裴也不由一惊他已经投靠了代王与代王可以说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心就是一抽就想说话但又一想代王并非轻浮孟浪不知深浅的人也并不是第一次与内阁大臣打交道不可能不知道规矩会突然开口必然有着代王自己的理由。
罗裴于是身一沉没有动弹。
首辅赵旭微微一怔反应了过来深深的盯了一眼红痣和蔼的说:“代王有话请只管说。”
苏子籍就深深一躬谦虚:“不敢不敢小王只是不明白这神祠显灵历代与国都是好事往往给予表彰加封为什么诸位这样严峻以待?小王不解特向各位请教有所打搅实在不安。”
原来是问这个众人心里一松齐王则有些失望。
因不明白问这问题不算过线。
毕竟就算是吉祥物事后也可能被皇帝询问一下意见真听不懂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也不成。
至于为什么代王不懂这种事……
诸位大臣反倒理解列王自小在京城长大有各种老师教导没成年就能接触权贵、大臣、政务成年更陆续上朝观政成年列王里最小鲁王都比代王早了几年观政论起经验跟见识来比代王更高一些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代王没有这过程哪怕是有着天赋有着才能欠缺的经验也不是一时半刻能拉起来代王才入京多久?
基于以上理由在场几个内阁大佬对代王都是宽容。
赵旭表情更是缓和说着:“原来代王您是问此事这事倒还要从祀与戎说起来……”
接着与三位阁老就讲起了大郑的祀与戎。
为什么严肃的提到祀与戎?
祭祀祭天祀神天命说白了就是合法性皇帝受命于天自称天子从父亲手里接过大权。
而皇帝又是臣子的君父百官在皇帝这个君父手里接过权力管制万民又是百姓的父母官。
而百姓父母同样管教儿女大家都按照同一套逻辑管理。
儒家说穿了就是天人君臣父子都确立同样关系这祀就意味着合法传承重要性自然非常重要。
名不正言不顺就算改朝换代一般也有措施给继位者走这合法程序让改朝换代变得不那么直白。
而戎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军事力量也就是“暴力”
而祀与戎相结合就是合法性和武力。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还在戎之上一个两个神灵显灵这是好事是圣天子在位百神呵护。”
“大规模显灵就越界了。”
用更通俗的话一两个神仙朝廷能制衡。
大规模显灵到了将来是朝廷说了算还是这些同样拥有祀戎的神灵说了算?
一山容不得二虎一国难容二主。
神灵多了就主臣颠倒了。
都不必说神灵了苏子籍听到这里想到了之前世界欧洲曾有很长一段时间堂堂皇帝都要跪着去恳求宗教的承认。
想必大郑皇帝是绝不想自己由天子落到仆人这地步。
当然以上这些话大多数是苏子籍自己汲取四个阁老的经验感悟出来这四个人说的要委婉的多。
“经验+3000”
“经验+4000”
“经验+3200”
“经验+3500”
苏子籍心中欢喜面上绷住向赵旭跟三人道谢:“原来是如此小王实是受益良多。”
回过去坐下都不必刻意查就能感觉在想法上有了不小改变。
升级了?
苏子籍目光垂下半片紫檀木钿浮现。
“【为政之道】16级(830/15000)”
果然【为政之道】已升到16级随着升级关于刚才事一下子有了更多感悟。
天命就是合法性而合法性是谁任命你也可以罢免你。
虽神在中国与天分的很清楚但毕竟近天神可以享受香火却不能开口说话因此显圣问题非常大。
万一有神开口说大郑得国不正百姓信还是不信?
个别无所谓大规模影响就大了直接动摇大郑的合法性。
苏子籍醍醐灌顶一样赵旭所说的都理解透彻了并且还触类旁通。
“群体性的确是上位者最忌惮因此皇帝不怕你有才能不怕你位置高却怕你结党。”
“一个人无论多大问题都可以解决但扩展到群体就很难解决。”
“就好像手术部分有肿瘤还可切割扩散了就无药可治。”
“那太子之位呢?”苏子籍不由想到了自己身上。
“我无论多强皇帝都可切割无非是当时损失些但只要根基不坏这损失根本没有当事人想象的那样大。”
“历代名臣、贤王死的还少么?当时或有不少人同情总觉得这是大事事实上过几年就没有人听闻了。”
“只有与群体结合才让人投鼠忌器。”
“这就是为什么哪一朝哪一代皇帝都会努力削弱党派、忌惮结党可就算处罚再严厉很多王公大臣甚至抄家灭族的下场但身处位置依旧会有很多人继续结党与群体结合。”
“过去我还觉得这只能说明人类唯一能从历史中吸取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现在却觉得其实不是这些人不想吸取教训而是不得不与群体结合否则就是轻松能被解决掉的个体。”
“就算与群体结合被上位忌惮起码还有一定自保能让上位者切割起来更费力。”
“之所以总是这样的权臣下场凄惨不过是因为他们存在感强所以下场才被人在意。没有与群体结合而早早就被弄死的官员根本不会被人在意被人讨论罢了那些都是背景板都是炮灰。”
“同样对个别官僚皇帝可生杀予夺对整体官僚皇帝都觉得无力也是这原理。”
一念至此眼前光一闪又有了变化。
“【为政之道】+300016级(3830/15000)”
苏子籍心里满意不管这场会议最终结果是什么自己来这一趟收获颇丰。
不过有人却见不得代王只轻飘飘问了个不过线问题就缩回去此时就有一个三品文官开口:“此事甚大不知代王对这件事有什么意见?”
苏子籍看了一眼这人三角眼一双眸子精光四射却是认识是韩范良新任的礼部尚书跟蜀王有关系没想到这时是此人先跳出来。
知道此人对自己不怀好意苏子籍自然不会如此人所愿就笑着:“小王是来学习的岂有什么意见?”
一副谦虚的姿态每个人只要一看就觉得发自内心。
警惕心还挺强并不上钩。韩范良暗暗觉得可惜也知道不能多说了说了句“代王谦虚了”就站了回去。
就在这时外面有人喊:“万岁驾到——”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