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五日,康熙一行人到达了沂州大石桥。他对身边的大学士说:“今天的奏折一旦送到,立刻呈现上来,不管在什么时候。”当天夜里四更天的时候,本章送到了,康熙立刻起身详细地批阅细读,一直到天亮。
十月,禁闭了三百年的古老大门终于再次开启,朝廷正式宣布停止海禁,开放海口。
天气渐渐转凉,太皇太后命人送来了冬装。康熙虽然哭笑不得,但还是赶紧命人收下,并且亲自写信告知祖母自己安然无恙。他年过而立,正是精力旺盛的时候,勤政爱民,希望能真正成为一个在史书中受人称颂的帝王,才不枉此生。
几日后,南巡队伍从徐州府出发,到达了桃源县。
虽黄河汛期已过,但这条哺育了万千中华儿女的母亲河,每年总要发点脾气,或大或小,全由天定。
康熙亲自巡察完黄河北岸各项险要工程,对着河道总督靳辅说:“朕在宫里时,向来留心河务。你们历年敬献上来的河图和防洪书册,朕也全都详细阅读记录。但朕到底没有亲眼看到过黄河险情的实际情况,不敢妄下定论。这几日朕亲自详细地勘察了地形,发现肖家渡这七处地区,实在是危险,你们所修筑的长提和水坝,一定要保护好这些地方的百姓啊。你可有什么好办法?”
靳辅连忙道:“万岁,微臣以为,黄河为患最大,为功最艰。目前治理黄河的当务之急,是先治理大的缺口,而不得不忽略小的地方。所以微臣假借水坝,使决口处水力减弱,好让河工们能够施展开来。等到黄河全部恢复到原来的河道之后,臣建议再塞住减水坝。”
康熙沉吟了半刻,道:“你的能力,朕自然是放心的。之前你也确实做出了一些成绩来。朕近来巡视各处工程,发现河工的生活着实辛苦。你身为河道总督,千万不能克扣河工们的粮食,若是出现了伤亡,也得好好抚恤孤寡,不可出现民乱。”
“是,微臣必将皇上的旨意谨记于心。”靳辅急忙向皇上表忠心。
等到靳辅离开后,康熙才和他身边的近侍高士奇讨论靳辅:“老师,你觉得靳辅此人如何?”
“微臣位卑权轻,实在是不敢妄议靳大人的功过,”高士奇虽是这么说着,但脸上却不见惶恐,只留一片云淡风轻,“不过此前靳大人治河已颇具功效,二十二年,萧家渡一带已经合龙,河归故道。想来,靳大人于治河之道,应是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靳辅于治河确实是有一手,可他这人,总让朕觉得有些浮躁,沉不下心来。之前朕总是担心他成功不了,结果却是出乎朕的预料。”康熙翻开桌上的奏章再次批阅起来。
“有才气之人必然有几分恃才傲物,固执己见。万岁是明君,明君待下臣,能包容下臣的缺点和不足。靳大人由万岁您亲自提拔,可见万岁您眼光独到啊。”高士奇恭维道。
一旁站在角落里的梁九功嘴角抽了抽,这小子,拍起马屁来比他还在行啊。
康熙大笑:“得臣如此,心愿了也。”
时过三更,康熙还在接着看书。
梁九功一边担心万岁爷的身子,一边又不敢相劝,只好使劲给高士奇使眼色,眼角都快抽筋了。
高士奇上前劝阻皇上:“万岁,如今已经三更天了。您要保重龙体啊,不可过劳。”
康熙笑道:“朕自从五岁起开始读书,直到今天也一直坚持夜读,如今对此仍然是乐此不疲。”
“虽然万岁好学如此,但您今天已经巡查了一天,身子已是疲了,不可与往日相提并论。万岁还是早些休息吧。”高士奇劝说道。
“也好。那老师也早些回房休息吧,千万要保重自身。”康熙笑道。高老师虽然并非两榜进士,但也学问深厚,乃是他的良师益友。更重要的是,除了皇祖母,高老师是少有的发自内心真正关心他、爱护他的长辈。这又是一种他以前从未感受过的情谊。
一恍之间已到十一月,太皇太后命人送来的冬装也终于派上了用场。十一月二日,康熙再次在南京谒拜明太-祖陵,他亲自写了祝文,派遣官员前往祭奠。这些日子里,他住在金陵城里,望着那座破败的明故宫,有感而发,写下来《过金陵论》。
“万历以后,赋敛繁而民心涣散,闯贼以乌合之众唾于燕京,宗社不守……明未到三百年而亡,实乃朕之鉴。”康熙感慨道。
“唐太宗皇帝曾经对梁公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如今万岁能以明亡为鉴,兢兢业业,日加儆惕,着实是明君之为啊!”高士奇接着说,“您这些日子夜夜操劳,为黄河两岸的百姓奔波操劳,实乃民之福,国之幸啊!万岁必能铸万千功业,成千古一帝。”
“那望老师能与朕共勉,做朕的文贞公。”康熙笑道。
“臣遵旨,臣必将尽心尽力,辅佐皇上。”高士奇一同笑道。
“那日,朕见江宁知府于成龙,觉得他廉洁自励,当为百官效仿的典范。更何况他和清端倒是名姓相同,两者有都是清廉之人,倒不失为是一段佳话。老师以为呢?”
“微臣倒是对这位活着的于大人没什么了解。只是那日靳大人回辞别,微臣倒是看到这两位大人似乎是闹了些不愉快,却也不知道缘由。至于清端公,实乃吾辈之楷模是也。”
康熙听这话,就知道高士奇是不太喜欢现在这个于成龙了。也是,于振甲乃是辽东望族,又是在旗的汉人,受祖先恩荫,可以说,除了长着一副汉人的相貌,他已经是个完完全全的满人了。而高士奇、靳辅这些进士考上来的汉人则大有不同,他们出身贫苦,又有两族之间的差异,自然是相看两相厌。如今两族还是尚有矛盾存在,看来曲阜之行是势在必行了。
紫禁城,阿哥所。
“汗阿玛已经到过曲阜孔子庙了,应该快回来了吧?”午休时分,五阿哥用手托起腮帮子问施延圭。
“我也不太清楚,不过万岁爷此举真是令人震撼。”十一月十八日的时候,万岁爷到达曲阜孔子庙,在大成殿行三跪九叩礼,亲书“万世师表”,免除曲阜县明年的地丁钱粮。
朝中的汉臣们都对万岁爷的此举表示感激?感动?施延圭不知道要用什么语言来形容当他听到这件事时的激动。这就好像一群在沙漠中饥渴难耐的旅人看到了一汪梦寐已久的清泉,就好像是漫漫长夜中在远方亮起的一道光,让人忍不住去追逐。
“延圭听到这件事很激动吗?”五阿哥问道。
“嗯。感觉肩上一下子轻了很多。万岁爷真是一位贤明的君主。”
五阿哥可以看到施延圭眼中的崇拜和忠心,那是对于汗阿玛的。汗阿玛亲手将那一位圣人捧上了神坛,自己也借机坐在了神坛上,真是,了不起。
五阿哥是个重情的人,却也是个无情的人。他清楚地知道那个人是他血脉上的父亲,也是他实际上的主人,他是整个国家的统治者。所以五阿哥把这两者分得很清楚,在适当的时候做一个儿子,在适当的时候做一个臣子。
臣者,奴也,这本是一个和妾、婢、奴意义相同的字眼,不过是在漫长的历史中,臣的主人为了更好地得到臣的忠诚和信任,而人为地抬高了这个字眼的高度。五阿哥不想知道这件事有多少政治作秀的成分,不过汉臣们得到的好处确实实实在在的。延圭家是武将世家,他尚且如此激动,而更何况那些文臣呢?
“五阿哥,您怎么了?”施延圭有些担心。
“无事,不过想起一些事罢了。”五阿哥笑道。
“您这些日子好像一直不太开心。是有什么心事吗?”似乎自从那次出宫回来就一直心事重重,是因为小茹的原因吗?
“没事,只是额娘前日又查出有孕,听说她这一胎怀相不太好,我有些担心罢了。”五阿哥苦笑。
内廷的事施延圭也插不上手,只好勉强安慰五阿哥:“娘娘吉人自有天相,必定不会有事的。更何况,不是还有您和九阿哥吗?”
“你说得对。”他只是冥冥中有不好的感觉,对小六,对那个还未出生的孩子。他还不够强大,他现在什么也改变不了。
“对了,听说纳兰侍卫向万岁请辞下江南去了。没想到一向沉稳的纳兰侍卫居然会做出这种事,明珠大人可是气坏了,扬言说等纳兰侍卫回来要打断他的腿呢。”施延圭努力缓解五阿哥的心情。
“什么?”五阿哥忍不住喊出了声。
“五阿哥很吃惊?也是,纳兰侍卫这事确实有些离经叛道。”
“不是,我的意思是,他不是病逝——嗯,病的很厉害吗?”今年四月,历史上的纳兰容若——一代才子不是溘然而逝吗?
“原来阿哥您也听说了呀?今年四月的时候,纳兰侍卫确实病得很厉害。不过五月的时候他的病就将将好了。今年万岁南巡,纳兰侍卫特意请旨跟了去,就呆在南边不回来了。真是——真是任性啊!”真是让人羡慕。
“倒是像谙达的性子会做出的事。他去了江南也好,还能多写几首脍炙人口的词作供世人传唱。”真好,原来他这个意外闯入的小蝴蝶真的能扇动龙卷风啊。
施延圭看着五阿哥,果然是个孩子,听见崇拜的人获得自由也会这么开心嘛。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