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第 103 章

    军部接到了志愿军总部的通知,  4月25日从元山港陆续撤离。

    得到消息的战士们喜极而泣,终于能回家了。入朝三年,  在这块土地上,大家抛头颅洒热血,击退了侵略者。

    还有几天就要回国,张依一把儿子交给刘恪非,和医院的同事们一起去附近的集市上买点东西带回国。

    几年的战争,  朝鲜的经济受到重创,  根本看不到商店,  买东西都是去集市。

    距离他们营地几公里的地方就有个集市,离海边不远。大妈大嫂们将一些自家做的食品,  顶在头上拿到集上去卖,  还有附近的渔民将捕捞上来的海产品拿到集市上售卖。

    部队刚发了津贴,大家换成了朝鲜币,  每个人都买了打糕和松饼。

    “姚大姐,  买点海参吧”张依一指着一排卖海货的摊点说。

    海参可是好东西,她隐约记得,妈妈买的干海参一斤好像要人民币几千块钱。

    东海岸渔业发达,这边的海货不错,  尤其是海参,成色好,  又便宜,  鲜海参朝币只需一元钱一斤,  干海参朝币只要四五十元一斤。

    成了家的姚大姐和廖大姐各自买了两斤干虾仁,  天气暖和,鲜海参不好带。年轻的姑娘们对这个没什么兴趣,只买了打糕和松饼。

    张依一在心里算了下野战医院的人数,除去先回国的几个人,所有的医务人员加上炊事员,一共还有三十五个人。

    “你们这有多少斤干海参我都要了。”张依一操着流利的朝鲜语朝着几个卖海参的渔民问。

    “我只有三四斤,但我家里还有将近二十斤”一个五十几岁的大叔回答。

    旁边的几个渔民带的干海参都不多,加上刚才的那个大叔,一共才十几斤。

    张依一将现场的干海参都买了,又买了几斤干虾仁。跟大叔和另一个汉子说好,让他们将家里的干海参送到营地,让他们一斤一斤包好,又问了干海参的泡发办法。

    “依一,你买这么多海参干什么”廖大姐不解的问。

    廖大姐知道张依一娘家很有钱,不在乎这些钱,却不知道她买这么多海参有什么用。

    “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张依一卖了个关子。

    大家不了解海参的营养价值,更不知道三四十斤鲜海参才能晒一斤干海参。所以,大家都嫌干海参贵,舍不得买。

    她买这么多海参,除了自己留几斤,剩下的,她准备送给医院的同事,三十几个人一人一斤。感谢同事们在她怀孕期间,对她的照顾。

    十几个女同事满载而归,两个渔民当天下午就送了二十多斤干海参过来。

    张依一给医院的三十几个人,一人发了一斤海参,又将从渔民那听来的泡发办法告诉了大家。大家怕忘了,还记在了纸上。

    回国的日子终于到了,军部通知野战医院的医务人员各自回原部队。张依一和高炮团驻地医院的十几个人回到高炮团,随着大部队一起回国。

    出发这天,附近的村民都赶过来送他们。眼下正是金达莱花盛开的季节,这些朝鲜大妈大爷和大嫂们,送给每个志愿军战士一朵金达莱花。

    “小树,我会想你的”英子抱住小树,哭得泣不成声。

    “努纳,呜呜呜”小树苗用朝鲜语喊了声姐姐,也跟着哭起来。

    张依一和洪大娘拥抱在一起,痛哭失声,“阿妈妮,我会给你和英子写信的”

    一年多的相处,她和洪大娘祖孙俩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洪大娘就像她的妈妈一样,照顾她坐月子,照顾她和小树苗。如果刘恪非赶不过来,还给小树苗洗尿布。

    她上班时将小树苗交给洪大娘,洪大娘对小树苗照顾的无微不至,亲孙子也不过如此了。

    这时候,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声,要出发了。

    “洪大娘,谢谢您”刘恪非走到洪大娘身旁,朝洪大娘郑重的鞠了个躬,感谢这个善良可亲的朝鲜阿妈妮,无私的照顾了自己的妻儿。

    洪大娘胡乱的抹了一把眼泪更咽道“要说谢,也是我们谢你们志愿军才对,你们帮我们打跑了美国人。”

    见英子抱着小树苗过来,洪大娘将一个小包袱递给了张依一,努力挤出了一抹笑,“我给小树做了一身衣裳和一双鞋,给你们做了点打糕,你们路上吃。”

    又有人在催促他们,张依一连忙从脖子上取下自己的小金佛,戴到英子的脖子上,“英子,姐姐没什么好送你的,这个留作纪念吧”

    “太贵重了,姐姐,我不能要”英子涨红了小脸,硬是要从脖子上取下小金佛。

    张依一按住了英子的手,认真道“在我们中国有句话,叫男戴观音女戴佛,这个小金佛代表了我的祝福,祝福你一生平安顺遂,就当是我送给你的嫁妆了。”

    最后,英子没有再推辞。

    队伍出发了,朝鲜群众一直将志愿军战士送到山下。在山下时,又遇到了一群从附近渔村赶过来朝鲜老乡,来为志愿军战士送行。

    其中一个快五十岁的阿妈妮,握住金医生的手,不停的说着感谢的话,将刚刚做好的打糕给了金医生,感谢他救了自己的丈夫。

    热情的朝鲜群众,一直将志愿军战士们送了好几里路,才停下来,目送着长长的队伍,一直到看不见为止。

    张依一眼睛里闪着泪花,最后凝望了一眼这个叫前仁里的小村庄。

    这是她生活了一年多的地方,在这里,她的儿子出生,她认了一个朝鲜妈妈。也是在这里,她亲眼目睹了刘恪非一人面对三个南朝鲜特工。

    “依一,走吧”刘恪非轻声说道。他一手抱着儿子,一手牵着张依一的手,大步朝前走去。

    这里离元山火车站三十几里路,上级派车将重武器运走,干部战士徒步前进。几次战役下来,团里两千个人只剩下了一千四百多个人。一千多人排成了长队,有秩序的向元山火车站行进。

    和战时的急行军不同,这次行军大家不用急着赶路,一路上有说有笑,不到三个小时就到了元山火车站。

    一路上,大家轮流抱着小树苗,张依一手里只拎了一点东西,省了不少力。

    到了火车站,军部领导和机关的人都在,他们要等下面的师团全部撤离了,最后再上车。

    前面已经有一辆志愿军专列开过去了,下一辆列车过来要在一小时以后。

    车站的工作人员,还有附近的居民,为志愿军战士烧了热水。大家趁着等车的时间,往军用水壶里灌满水。因为工作人员提醒大家,车上没有热水。

    高炮团一千多人上了专列,果然像车站工作人员说的那样,车上连水都没有。

    还和刚入朝时一样,团部的领导和机关人员与驻地医院的医务人员坐在一个车厢里。高大伟和耿副团长乐此不疲的逗小树苗,“敬礼”“立正”“稍息”

    小树苗一张精致的小脸,写满了认真,身体站得笔直,动作一丝不苟。才一岁一个多月的孩子,举手投足间有板有眼,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恪非,你这儿子长大了是当兵的料,这动作还挺像模像样的。”耿副团长被逗得合不拢嘴。

    “恪非,你要是舍得,小树就交给我训,我保证把他训成一个出色的战士。”高大伟双目炯炯的看着小树苗。

    秦参谋长反驳“老高,你拉倒吧,就恪非和依一的脑子,小树苗长大了就算是从军,那也是上军校,哪里用你训。”

    看着儿子像个小兵一样被几个大人训来训去,张依一暗自腹诽,从几个月就整天被这样训练,木头也开窍了。

    小树苗毕竟只是个一岁多的孩子,一会就觉得乏味了,晃晃悠悠的就跑到妈妈身旁,朝妈妈伸出了手臂“妈妈,抱”

    刘恪非见张依一精神有些不足,神情恹恹的,一把将儿子抱过来,“妈妈累了,爸爸抱”

    “小树,去跟爸爸玩,妈妈睡会。”张依一这几天很容易体力不支,还容易犯困,这才刚吃了点东西,瞌睡就上来了。

    崔玉婉见状,忙道“依一,咱俩换一下位置,你坐里面睡”

    “好”张依一应了一声,站起身和崔玉婉换了座位,靠在窗户上,不一会就睡着了。

    坐了七八个小时的车,火车终于在傍晚的时候到了安东。

    踏上祖国土地的那一刻,所有的人心中都充满了喜悦和幸福。相比长眠在朝鲜土地上的战友,他们是幸运的。

    和三年前入朝时不一样,现在的安东,所到之处到处是鲜花、红旗,醒目的“欢迎志愿军凯旋归来”巨幅标语。

    那时候的安东,弥漫着一股战争的悲壮气氛,随处可见的标语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还有敌机在头顶嗡嗡地飞过。

    “爹,娘,我回来了”人群中有战士喊了一声。

    “我回来了”站台上响起了战士们整齐雄壮的声音,还有部分低泣声。

    正在刘恪非怀抱里熟睡的小树苗,被这震耳欲聋的声音吓得一个激灵,撇了撇小嘴就要哭出来。

    “小树,不怕”刘恪非轻轻地拍了拍儿子的背,低醇温柔的声音仿佛有治愈的作用,儿子很快就安静下来。

    张依一眉眼含笑地看着两父子,真希望他们一家永远幸福下去。可她一想到十几年后的那场大革命,一颗心仿佛被沉入了谷底。

    她苦思冥想,怎么才能避过那场浩劫呢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