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皇后越听越是心惊肉跳,脑海里瞬间又想起玄武门政变那天的血色弥漫,阻止的话脱口而出,“承乾不可。”
“阿娘?”承乾不解地看着突然面色严肃,语气严肃的阿娘。
“承乾还小,不了解这其中的势力争斗。”长孙皇后望着儿子纯然的眼神儿,忍住上涌的泪水,满腹伤痛地说道:“承乾答应阿娘,如果你要做什么,先和你阿耶说,有关世家的一切,都有你阿耶出面就好。”
小承乾掏出手帕,给阿娘拭去眼角溢出的泪水,轻轻柔柔地回答,“阿娘莫担心,儿听阿娘的。”
“承乾乖。”长孙皇后努力地露出一个笑容安慰儿子,“阿娘想起过去的事儿一时没控制住自己,你先去帮阿娘看看青雀和小九。”
“好。”承乾乖巧地答应下来,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
长孙皇后望着儿子的背影,眼泪再也忍不住。山东世家,山东世家,她默默地在心里念着这几个字,抓着软椅子上丝绸的手青筋暴露。
承乾来到两位弟弟学习的地方,看着他俩认真写大字的模样,笑了笑,拿出一本《汉书》细细地默读,一边读一边用人类的思维模式去思考。
“当年汉武帝推行推恩令,让诸侯王各分为若干国,使诸侯王的子孙依次分享封土,地尽为止;封土广大而子孙少的人,就虚建国号,待其子孙生后分封。是为了巩固朝廷的权利然后变相地削弱诸侯势力。”
“现在阿耶建设国子监,开放教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还开始科举收人才,是要打破山东士族的文化垄断和姓氏官员集团。它和推恩令是一个性质。所以,阿耶对山东世家是非常不满,甚至是警惕的。”
“而阿娘刚刚那般的情绪外露,他能想到的原因就是当年的玄武门政变,阿娘一直害怕他和两个弟弟重复父辈们的夺权之路争斗起来。所以,山东世家牵扯到了当年的玄武门政变?”
小承乾把玄武门政变后朝堂上每一个相关的事儿细细地思虑一遍,细细长长的眼睛一眯,心里有了大致的想法。
写完了自己功课的四郎和九郎发现阿兄来到以后就是对着《汉书》认真地抄写,误以为他的功课还没做完,就趴在他的一边看他写字。
阿兄的字和他的人一样,浑然天成,行云流水,灵气四溢;阿兄写字的姿势气韵也是好看得很。从思考中回过神来的承乾发现两个弟弟一边一个,聚精会神地看着他写字,小眼神儿好像小奶狗一样,不由地笑了出来。
“功课都做完了?”
“做完了。”打小儿因为最小受尽宠爱的李治性格被养的活泼得很,听到阿兄问话立即抢先回答。
“真乖。天色还早,我们去练练射箭?”
承乾很乐意教导两位弟弟一番,然后他两个弟弟闻言,欢喜的脸一起耷拉下来。他俩都不喜欢骑射,尤其是圆圆胖胖的四郎青雀。
兄弟三个人来到靶场,承乾果然是特别负责地纠正他们的动作,指点他们如何正确地用力发力,“虽然你们无需上战场,但是习武会有一个好身体,尤其是青雀,你需要收收身材。”
“青雀记得了,阿兄。”四郎青雀小委屈地应下。
傍晚时分圣人忙完后听到宫人禀告,立即来到立政殿看妻子,发现她已经恢复情绪,心里的担忧少了一些,很是心疼地问道:“发生了何事?和承乾选太子妃有关?”
长孙皇后正要去找他商议,看到他眼中的焦急和心疼,心里一暖,把她下午和长子的谈话一五一十地道来,“圣人有空多多地教导承乾,他虽然聪明,但是这些年我们一直都是宠着他,没有和他深讲过,万一他在外头露出来被人察觉……”
圣人叹了口气,语气又是生气又是骄傲,“这小子就是小脾气多。世家的人见到他哪个不是恭恭敬敬的?偏他就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道道来。”
“我有空的时候和他多说说,有些事儿也该让他知道了。只是,就怕他知道后,更不肯娶世家的姑娘了。”
“这个倒不用担心。”知子莫过母,长孙皇后对于长子的性情非常清楚,“他性子好,向来不会迁怒。只要姑娘的家庭不闹事儿,姑娘本身人品好,对他好,他不会因为这些事儿拒绝我们的提议,或者姑娘家的一番心意。”
“再说了,关陇这边的好姑娘也很多,承乾又喜欢有主意的姑娘,不娶世家的姑娘也没事儿。”
“行。”圣人小无奈地答应下来,虽然联姻有助于大唐的局势安稳,但是承乾却不是必须通过联姻来获得世家的协助和认可。
心里已经猜到了大半儿的小承乾第二天跟着他的老师孔颖达上课,师徒俩热情友好地探讨明经,都好像没事儿人一样。
已经知道皇后殿下要给太子殿下选妃,山东士族虽然没有直接拒绝,但是反应都不热情的孔颖达老师在心里嘀咕着,太子殿下就是稳得住气。
小承乾不是稳得住气,他是认为,自己已经知道了大概,也想好了怎么做,那就不用再烦恼了。他不光根本没把这个事儿放在心上,也根本没把他的老师,出身孔家,孔圣人的三十二代孙,与山东世家联系起来。
“《诗经·周南·关雎》的‘窈窕叔女,君子好逑’ 这一句,毛传的说法是:“窈窕,幽闲也。淑,善;逑,匹也。言后妃有关雎之德,是幽闭贞专之善女,宜为君子之好匹。而郑笺里的说法是:怨耦曰仇,言后妃之德和谐,则幽闭处深宫贞专之善女。即能为君子和好众妾之怨者,不嫉妒……。”
“正义首先串讲经文说:性行和谐者是后妃也。后妃虽悦乐君子,犹能不淫其色,退在深宫之中,不亵渎而相慢也。后妃既有是德,又不妒嫉……。学生不明白,女子不嫉妒从何说起?”
曾经作为一条海蛇历经万般磨难逆天修行成妖身,本身就是追求向往更高等生灵人类的生活的,他喜欢人类复杂的人性,那让他感到非常的精彩有趣,所以做了人类的小承乾不明白,为何人类天生有了享受自由天性的美好,反而要遏制这种自由?
自以为学生长大了开始懂得“慕少艾”,孔颖达老师摸着胡子很是欣慰地说道:“扬雄云所言,‘善心为窕,言容为窈’者,非也。……后妃不妒忌,可共事夫,故育宜也。……后妃有思贤之心,故说贤女宜求之状……。”
承乾点头,也就是说汉人知道女子和男子一样有妒忌的天性,前朝不让夫婿纳妾的独孤皇后不是不正常,相反她很正常,但是男子们要三妻四妾,要大量地繁衍自己的后嗣,就要求自己后院的女子们不嫉妒,都做“窈窕的贤良人”,这样对于男子而言就是“皆大欢喜”。
“学生明白了。文人士族或者天下的男子想要合情合理、合法合道地享受齐人之福,就要把女子们驯化成‘窈窕淑女’。然而天性难易,所以又要制定各种规则出来,就和阿耶大兴国子监,制定《贞观律》治理子民一样。”
孔颖达一噎,干巴巴地接口,“殿下,这个和圣人大兴国子监,制定《贞观律》不一样。国不可有二主,家也不可有二主。所以才定下夫妻分属之义。”
秉承着阿耶的教诲对老师们特别尊重的承乾给他俩一人续了一杯清茶,笑话说道:“夫妻之义,不是夫妻之间的事儿吗?家里谁做主,不也是家事?清官难断家务事,各家有各家的情况,如何直接给下了定义?如何就男子可以纳妾,女子不可?”
“家里的上下之分,也包括纳妾的权利?不是应该举案齐眉、相敬如宾?”
被这番“小儿的胡言乱语”噎的一时语塞的孔颖达老师,不愧是在古华夏儒学流派众多,师说不一,经义难明的时候奉诏修订《五经正义》的大儒大家。
就见他道谢过后,抿了一口茶水,用他融合南北经学家的见解,为经学的统一和汉学的总结做出卓越贡献的渊博学识,有说有证,层次清楚,释义分明,繁而有要,齐全周详的分析给不通“人情世故”的少年太子听。
“我当年游学时候,听到自南朝进入北朝的名士名宦颜之推告诫子孙:“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技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仕宦之族,缙绅之家,相率督课子孙,教以儒业。一样的儒雅重文之风,不让衣冠文物荟萃的江南之地。此乃大善也。”
“而儒家自从汉朝时期被董仲舒大家提为‘罢黜百家,独尊儒家’的儒家,并且提出三纲理论,‘妻子受命于夫君’,二者的原因是一样的。文化需要一个规矩,社会需要一个规矩,家庭内部虽然是家事,但是家庭和国家息息相关。而且,天家无私事,大家无小事。”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