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妃领着二儿匆匆赶来,看到这一幕眼泪也是夺眶而出。
这天晚上,三岁的弟弟青雀睡得跟个小猪一样,阿耶和阿娘抱在一起互相取暖,他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睡着了。
几年里一直安心休养魂魄,没有任何动静的“魂友”在他的精神海里面动了动,似乎是在安慰他,又似乎是在叹气。
“……自今以后军国事务,无论大小悉数委任太子处决,然后奏闻皇帝……。”
三天后,意志消沉的唐皇亲自书写了一份诏书,册封秦王李世民为太子,册封其嫡长子李承乾为太孙。
小承乾跪在阿耶阿娘的身后,听着宫人大声地唱念着唐皇的诏书,懵懵懂懂却又清晰明确的意识到,他无忧无忧、开开心心的人类小生活,彻底没有了?
他和他的亲兄弟将来,或许会重复他大伯和他阿耶的人生。而他最喜欢的阿耶阿娘,会和祖公一样的伤心。
而且这和他曾经的拼命求生不一样。这不是以往他一个人单打独斗,一个人来去自由的时候。他想着在这场变故中死去的人,那么多的人被牵连入狱,家破人亡,因为清楚后果而更加茫然。
他有了在乎的人,就有了放不下的牵挂。就好像他阿耶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为了全秦=王=府追随他的人,不得不发动“玄武门政变”一样。
晚上的时候,一向好睡的小承乾躺在床上浮想联翩,把羊儿从一数到一千,两千,还是怎么也睡不着--他不想失去曾经快乐的日子,他上辈子那般艰难才修成了人身,这辈子直接就是人类,多好?
更何况,他想让疼爱他的祖公重新开怀起来,想让双手染上亲人鲜血的阿耶勇敢地面对。
不想起身让一直关注他动静的宫人察觉后汇报给阿耶阿娘,让父母担心他。一动不动躺在床上的小承乾转头看向外面。无风的夜里,窗户半开着,透过梅花形状的窗棂望着天上的繁星和月牙儿。月华如水,繁星闪烁。
一直没有动静的“魂友”突然冒了出来,还给他传了一段很长很长的,一段记忆--那是他的一生,还有他变为魂魄后看到、听到、知道的一切。
小承乾猛地一下子在床上坐起来,发现宫人走进床帐来看他,他又条件反射一般的,立即躺回床上闭上眼睛。
宫人以为他是睡梦中动弹,给他把有些凌乱的被子盖好,又蹑手蹑脚地退了出去。黑沉沉的深夜掩盖了一切血腥争斗,也掩盖了小承乾的一切震惊与激荡的心情。
时间如流水一般,转眼间从武德九年到了贞观九年。
二月初二,乙巳日,官运发达,财运畅通,是为上上等的大吉日。建国有二十年的大唐帝国阳气回升,大地解冻,春耕将始,农人们开始忙碌运粪备耕,将将十四岁的大唐太子李承乾在李家宗庙举行他的元服礼。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辞令顺……故冠而后服备,……故曰:“冠者,礼之始也。”是故古者圣王重冠为国本也。
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见于母,母拜之,见于兄弟,兄弟拜之,成人而与为礼也。成人之者,将责成人礼焉也……责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之礼行焉,其礼可不重与焉?
《礼记·冠义》中关于成人礼、冠礼、元服礼的记载,可谓是详细又隆重。当然,“将责四者之行于人”,其礼确实是非常得“重”。
老百姓满怀希望的高歌着“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大唐第二代皇帝李世民作为父亲,亲自主持元服大礼,给他寄予厚望的嫡长子取字高明,并且为此大赦死罪以下,赐五品以上子为父后者爵一级,天下大酺三日,大宴群臣赐帛……。
长大了,长成了一枚翩翩少年郎的李承乾跟着礼仪官的唱诵,戴着阿耶亲手给他戴上的三重帽,神态安静、举止安静地走着仪式流程。
夕阳西下,圆满完成元服之礼,大约六七分醉的太子殿下穿着他那身儿黑色大礼服,头戴黑冠,慢悠悠地踱步出大兴殿,来到自己的东宫。
巍峨辉煌的大兴殿里头,热闹欢庆的晚宴还在进行,他站在东宫的最高处朝四周,四野眺望。
高耸天际、连绵起伏的秦岭山脉;宽窄不等、断续起伏的黄土条块的龙首原六坡;川流不息的天然屏障渭河之水;龙首渠、永安渠、清明渠直通宫城;舟车往来的广通渠直达黄河;一座兴旺繁华、威震四野,布局天人合一的大都城。
小承乾不由地笑了笑。
黄土夯实所形成的城墙建筑可存千年完好,里面的主人却已是几经变化,待到了后人口中更是有着千变万化。富贵浮云,名声虚妄。只有这匆匆百年人生里的每一天,才是自己应该去把握的。
少年太子因为今天的大礼和酒意上涌而心生感慨,站在上头吹了一会儿风,醒了醒神,醒了醒酒,眼见天色渐黑,缓步下来进到寝宫。
宫人给他取了礼服和高冠,送上来浓稠细腻的红豆沙奶甜汤,小承乾瞅着红艳的诱人,飘着奶甜气的汤水,一口气喝完--口感顺滑的汤水顺着口腔滑入没有一丝阻碍,他的酒意也彻底褪去。
宫人看着他眉眼舒畅的模样忍不住微笑,去了大礼服暖了胃不自觉放松下来的少年太子慢慢地洗漱,把自己全部泡进柔软清透的裕汤里,脑袋放空尽情感受水的恩赐。
换了一身儿白色的家常衣裳独自做到茶位上,取了大茶壶亲自看着火势烧了一壶开水,把自己炒制的茶叶竹叶青投放到小茶壶里。
茶叶细嫩,先注入小半儿热水待茶叶吸足水分,舒展开来后,再注满热水。茶汤清亮,香气四溢。就见他好似习惯成自然地取来两个小茶杯倒了两杯,先把其中一杯放到对面,然后朝对面看似空无一人的座位上做了一个“请”的姿势。
精致薄透的倒钟小茶杯的杯口袅袅雾气慢慢地升腾,大约一炷香的时间,茶杯里的茶汤化成雾气升空完毕,只有挂在杯壁淡淡的茶水色证明刚刚这里面有一杯茶水。
李承乾对着空空的茶杯稍稍惊讶,随即又笑了笑,语带欢喜,“恭喜高明兄魂魄修养完成。”
说着话,他提起小茶壶给茶杯又续了一杯茶。
捧起自己的茶杯小小的品了一口,在此分别之际,他想着曾经的大唐人对于“李承乾”的评价,语带感叹,慢吞吞地说道:“性聪敏、特敏惠,丰姿峻嶷、仁孝纯深,先论刑狱为重,深得经邦之要也……。”
“他们都是以高明兄自豪的。”
对面没有回应,他又轻轻地吟诵了一句诗词,“……砌冷兰凋佩,闺寒树陨桐。别鹤栖琴里,离猿啼峡中……。此乃唐太宗在高明兄去世后的思念之作《秋日即目》。”
“秋菊点缀花丛的寂寞冷清,别鹤、离猿的离别哀愁,他们都是想念高明兄的。”
对面的空气有了细微的波动。
李承乾又笑,笑得高兴。在他看来,打也好,骂也好,不管做父亲的怎么生气失望,做儿子的如何折腾叛逆,总归是亲父子,比他这个天外孤魂天然亲密的多。
对面的空气翻涌,好似一团风轻轻地动了一下。
李承乾还是笑,轻轻浅浅的笑容里透着一丝丝明快和清新,清清爽爽、柔柔软软,却又风华绝代、清华无双。
对面的空气又动了一下,比刚刚的幅度大一些。
李承乾忍不住又笑了,这次的笑容里透着包容和理解,还有感谢和祝福。
两个“人”相处了十六年,他对“高明兄”的身前、身后过往非常得了解,对于好友要表达的意思都明白。他知道好友对于他偶尔表现出来的“不入俗流”很不认同,也是为他担心的意思。
自从那一夜他知道了前因后果,知道了“天机”,知道了自己身处蓝星的古华夏时期,他拔出对家人的感情,以及初为人类的欢喜,用一个客人的目光看待一切--他深深地感觉,大唐人活得潇洒实在,却也太规矩太豪迈,很累。
而他的这位“魂友”尤其是其中的佼佼者。
可是在大唐人看来,他浑身上下由内到外散发出来的这股子“出尘离俗、干净清透、潇洒风流、清高孤傲”的快乐,却是让他们忍不住头疼,牙疼的。
明明很有才华能耐,天生的美词气,有风仪,形态自然,神态自若,却是天天端着百岁老人都没有的祥和之气不笑自笑,安静得让你觉得他根本不需要多说一个字。
一个眼波流转就能捕获长安城无数少女们的芳心,举手投足间透漏着一股气定神闲的风轻云淡。
也就只有作为父母的圣人和皇后殿下拨一下,他才会动一下。当然,知道原因的“高明兄”想着他曾经无忧无虑、天真快乐的生活,想到那场改变一切的“玄武门政变”,再想到他的父母,忍不住又动了一下。
李承乾犹豫片刻,终是点头答应下来。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