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第15章

小说:女帝 作者:无法忘记的遗憾
    群臣瞠目结舌间,王皇后已经微微蹙着眉,嗔道:“你这孩子,怎么……”

    有些话,别人说不得,可她却是说得,因为她是皇帝的妻,也是嫡公主的生母。

    王仁祐恐女儿说错了话,让皇帝不高兴,连忙拦住了:

    “敢问公主殿下,臣能知道原因吗?”

    话虽软,可是神态上依旧可以看出他并不赞同。

    李如意答道:“因为我是大唐公主!魏国公会吃惊,会觉得我送出方子不妥当,不过是因为家天下。但是,请别忘记,我乃大唐公主,万民安则大唐安,大唐安则耶耶安,耶耶安,我才能跟着受益。世人皆知家天下,我自牢记国天下。”

    这个时代又没有专利法,蜂窝煤这种东西又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要从这里面获得钱财方面的收益,根本就是异想天开。

    可是换一个角度,从大唐公主的立场去思考,若是这天下没有冻死的百姓,对大唐哪里没有好处?她作为大唐公主,就是没有直接得到经济上的好处,难道就不能从中收获政治上的好处吗?难道不能从别的角度间接地获得经济上的好处吗?

    让更多的百姓活下来,活着的百姓会缴纳赋税,而公主享有食封,从这个因果链上看,她李如意依旧享受蜂窝煤带来的间接的经济好处。既然如此,又有什么好计较的呢?

    家天下!

    国天下!

    家天下出自礼记,在场之人都不陌生,可是国天下三个字却是他们头一次听闻。初闻只觉与家天下对仗,可是细细品去,却是回味无穷。

    长孙无忌忽然觉得他接手的七彩琉璃狼七彩琉璃鹿变得烫手无比,而许敬宗则早就对着李治弯下了腰:“‘世人皆知家天下,我自牢记国天下。’这句话与先皇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有异曲同工之妙。公主殿下不愧是陛下言传身教一手养大的,此乃臣之幸,万民之幸~!”

    其余的几位重臣还没有反应过来,那边王处骞已经拜了下去:“陛下爱民如子,乃万民之幸。”

    孙思邈和他的徒子徒孙们也反应极快,纷纷拜了下去,口称万幸。

    李治大悦。

    在跪拜了一地的臣民面前,他搂过女儿,问道:“如意,耶耶问你,若是让你全权处理这灞上诸事,你会如何?”

    李如意道:“女儿会委任王五郎王处骞为公主府主簿,负责石炭之事。如此,房舍交于阎少监,粮食与其余诸事已经交于公主府诸功曹,又有录事参军狄仁杰、长史张柬之统筹并对公主府各级官员监督考核。公主府具体事务及灞上百姓一应诸事,自有公主府上下官员齐心协力,而女儿,只要知人善用便可。”

    李治一愣,继而大笑。

    他哪里听不出来!

    这几个月来,中书省一直卡着,以李如意年纪尚小为由不肯配齐公主府的属官,他女儿现在这是在跟中书省要人了。

    李治可不认为,这一次中书省能拿得出理由拒绝!

    同样,李治也相信,以后荥阳公主府的要求,无论是要人还是要钱粮,三省六部也无法拒绝。

    万民安则大唐安!

    看着头一个跪下的王处骞,王皇后心中有气,忍不住道:“胡闹!”

    李治的脸立刻沉了下来。

    李如意道:“才不是胡闹呢!不然,母后问问王五郎,他愿不愿意做我荥阳公主府的主簿?”

    王皇后还没有张口,王处骞却已经抬起了头:“能蒙公主殿下器重,是臣的荣幸。”

    王皇后脸色再变。

    李如意便问他:“你可知道,别人都是代领主簿之职,为何只有你是直接被任命为公主府主簿吗?”

    王处骞答道:“公主是希望今年冬天的石炭能按数就位而已。而此事,非臣不能为。”

    因为他才是太原王氏嫡系的公子,即便是魏国公府,也没有这等权力。同样,太原王氏和李唐王室之间的关系是否能好转,也要看他这个太原王氏嫡系的公子,魏国公府只是太原王氏的旁支,替代不了太原王氏。

    “那你可觉得委屈?”

    五姓七望看不起李唐,世人也普遍认为李唐不如五姓七望尊贵。李如意就很想知道,眼前这个家伙会不会也是这么想的。

    “殿下,大唐安则世家安。五胡乱华,一次就够了。”

    王处骞的回答,不觉让众人纷纷抬头望向他。就连王皇后都吃惊地拿衣袖掩住了微张的嘴巴。

    这一次,李治的脸上露出了真心实意的笑容。

    他道:“好好好!如此,就请五郎好生当差。这灞上,就拜托你,与诸臣工了。”

    “是。”

    公主府诸属官纷纷再拜。

    李如意这才拉了拉李治的衣袖,道:“耶耶,您是来接母后与女儿回宫的吗?”

    不管怎么样,王皇后依旧是皇后,等闲人家的主母也没有长住郊外的理,更别说一国之母了。

    李治尴尬了。

    他还真不是为着这个来灞上的。

    李治迟疑了一下,决定说实话。

    他是为了亲眼看一看如今的灞上,才过了灞桥的。

    李如意道:“那么,耶耶对如今的灞上可满意?”

    李治点头:“满意!如意做的很棒!”

    不管怎么说,用六千亩田地安置了十万流民,这种事情必须肯定。更别说,李如意是他的宝贝闺女。

    “耶耶错了呢。这些不是如意做的,如意只是开了口,具体的事务,都是阎少监和狄参军、张长史做的呢。”

    李治更尴尬了。

    褚遂良就问了:“臣能否知道,阎少监与狄参军、张长史都是如何做的吗?”

    如果这三个人有大才,他绝对会向朝廷举荐。

    李如意就压着手指道:“阎少监说,长安夏暖冬寒,所以房舍一定要盖,砖窑更要先预备妥当。又说,田地取土烧砖之后,就不能用来耕种。所以,取过土的田地只能作为房基地,或者干脆下挖以作池塘。因此,灞上的苑囿是阎少监统筹设计的。张长史说,百姓碌碌一载,所求不过身上衣裳口中食,灞水之畔,以网捕鱼,可得十万斤,因此,口粮可以暂缓,衣裳必须先提上来。韦延年韦郎君补充说,灞上地少人多,种麻纺织不可行,不如采买羊毛纺织,一则不如桑麻依赖田地,二来若是羊毛获利丰厚,大漠各族见有利可图,怕是会更倾向于养羊而不是劫掠,……”

    褚遂良当即就跳了起来:“果真?韦郎君可在?”

    如果方才李治君臣不过把韦延年当成一个献宝有功的归唐之辈,可是,如果这人有定大漠之策,那就两样了!

    从匈奴到突厥,再到回鹘,中原一直为北方强敌所苦,若是这个状况能改变,那才是功在社稷利在千秋!

    韦延年早就有了心理准备,当即就呈上预备好的本章。这份本章先由王力士奉与皇帝,然后传遍诸臣。

    李治看的时候,就击股连声叫好,更别说诸位大臣了。

    有了这份本章,皇帝哪里还坐得住?他恨不得立刻召开御前会议,把这份本章上的建议落到实处。

    就这样,李治一行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只是回宫的时候捎带上了王皇后和荥阳公主母女而已。可是王皇后的心中却多了一番心事。

    在这方面,王皇后好歹比她的母亲柳氏要清醒许多,柳氏能显摆皇帝看重皇后,亲自去灞上接了女儿回宫,可王皇后却没脸说出口。

    灞上的一个月,经过父亲的指点之后,王皇后好歹清楚了些,不再以为皇后的身份是自己的倚仗了。因此,皇帝在甘露殿召开御前会议的时候,王皇后把女儿叫到了自己的宫室里:

    “如意,你跟母后说实话,那韦郎君的本章上说的用羊毛治理大漠一事,是否能成?”

    王皇后很担心。

    这事情若是成功了,对大唐自然是有好处的,可若是不成,李如意怕是要背了不是,到时候,只怕还会连累魏国公府连累了她。

    跪坐在王皇后的正前方,李如意道:“母后担心什么?推荐人才,是女儿的义务。虚心纳谏、察纳雅言以及如何用人,都是父皇的事儿。这事儿,哪里说得准啊。父皇要用那韦郎君,那是父皇的事儿,父皇暂时不想启用他,也是父皇的决定,这岂是旁人能干涉的?与其担心这个,母后还不如担心别个。”

    说着,李如意就转头问王皇后身边得用女官阿英:“对了。武婕妤如今身体如何了?产婆可预备妥当?婴幼儿一应用度可都齐全了?我出宫之前,她的肚子就大得不像话,我曾一度以为她马上就要生了……”

    阿英满头大汗,支支吾吾不敢回答。

    王力士见状,少不得道:“殿下,老奴刚刚听说,陛下出宫的时候,武婕妤就已经发动了。这,这都大半天了,孩子都没有下来……”

    李如意当时就跳了起来:“这宫里都是死人啊~!这么大的事儿都不知道上报!快!拿着本宫的令牌去请,不,谏议大夫年事已高,怕是经不起十六里的颠簸。让谏议大夫推荐两个擅长生产之事的徒子徒孙来!”

    李如意边说边往外跑,跑到门边,这才想起来,连忙对王皇后道:“母后,您还坐在这里做什么?快跟女儿一起去看一看啊……”

    王皇后很不高兴:“如意,你说什么浑话!一介婕妤,哪里需要我亲自守着!”

    “那母后汲汲营营弄什么贤良名声?!父皇子嗣单薄,如今武婕妤生产,母后关心一二,难道还错了?还是说,母后喜欢看着萧淑妃上窜下跳撺掇着百官立李素节为太子?!”

    该贤良的时候不贤良,不该贤良的时候上窜下跳!

    李如意都怀疑王皇后到底有没有长脑子!

    这个时候倒是拿起身份来了!既然这么在意身份,又为何亲自下场跟妾妃争宠争得朝中不宁?!

    看着女儿提着裙子跑了,王皇后也呆了。

    女官阿英小声地在王皇后跟前道:“陛下,是不是小人代陛下走一趟?”

    王皇后有多高傲,没有人比她身边的宫人更清楚了。

    王皇后想了想,摇了摇头,道:“准备一下,我们去探望武婕妤。”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