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第一百六十八章

    第168章

    程晋仑愿意坦诚交待之后, 宫令箴派了一个人专门记录他交待的事情,而他和郑春林也站在一旁旁听。

    等程晋仑交待完毕,两人走出地牢。

    忍不住, 郑春林频频打量了宫令箴好几眼。

    “你适合大理寺。”

    太明察秋毫了,这是郑春林在地牢里全程看下来最直观的感受。

    那一日,在听闻了妻子身故的意外打击之下,他还能注意到程晋仑这小小的不对劲, 真是妖孽。

    郑春林都不知该说他心智过人还是自我控制能力强。

    那日之后,他几天没出现了。

    他和雍王还以为他会一蹶不振呢,哪知道人家是在家里颓废了几天, 但也暗戳戳地做了一些事。

    宫令箴淡笑不语。

    郑春林突然想到今年京城稻谷丰收以及各种新气象,还有他做了四年的天子近臣,蓦然意识到自己这话片面了, 他是个全才啊。

    莫怪乎皇上如此宠信宫令箴,人家是有真本事的。

    察觉宫令箴情绪不高,再思及他妻子的事,郑春林自觉地转移话题,说起了正事来。

    “有了这些, 咱们也算师出有名了。”说这话时,郑春林狠狠地松了口气。

    程晋仑吐露的这些证据, 完全能够证明凉王想反出大梁的野心。不仅皇上师出有名, 宫令箴也能洗脱诬陷皇族以及排除异己的嫌疑。

    当初他接到圣旨, 得知宫令箴没有拿到凉王欲反的证据就秘密上报皇上时, 郑春林就觉得他疯了。

    但后来他设身处地地想了一想, 就明白了宫令箴这是不得已而为之。他这样做纵然冒险,但至少将主动权握在手里,能有几分生机。

    如果慢慢收集证据再上报,一来太耗时间了,二来容易打草惊蛇,消息有可能都出不了凉州。

    特别是他来到凉州之后,更能明白他为何会做出前一种决定,形势迫人啊。

    “接下来,咱们分头行事吧?”

    “好!”

    京城

    此时的京城,已是严冬时分,大雪茫茫。

    泰昌五年,对京城的老百姓而言,是一个好年。

    宫令箴虽然远扑凉州上任,但他先前撒的种子都开花结果了。

    老百姓们都觉得这一年,皇帝和百官励精图治,做了几件好事。

    先是新式插秧种植法在京城的推广,秋季时稻谷丰收。以及各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的种植方式的推广,如套种间种等,也有效地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其次就是猪种的改粮,使得猪长得很快,肉质也非常美味。过年的时候,不少人家的猪都养了半年多,老百姓伺候猪伺候得精细,几乎每头猪都长到了一百二三十斤,可以杀了。

    还有黄豆,虞国公府这边,渐渐有选择性地开放了豆腐豆浆等豆制品的做法。随着黄豆的普及食用,更是丰富了老百姓们饮食日常。

    还有一项大的改变就是,入冬的时候,京城的老百姓们都用上了煤炭。

    这些煤炭都是从太原府之前发现的几座煤矿挖出来的,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处理之后便运到了京城来。有散碎的无烟煤,还有蜂窝媒,每一斤煤只要八到十文钱,是普通木炭价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

    京城地处西北,每到入冬,都是极为寒冷的。每年在冬天冻死饿死的人都比其他季节要高出一大截。

    这个年代老百姓真没什么保暖的设施,连棉衣的棉花都不如后世的保暖,也没有冬天取暖神器土炕,所以每年冬天,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准备足够的柴火和木炭。以致于每年花费在这上头的银钱就不少。没办法,不准备充足的话,冬天真的有可能被冻死。

    现在好了,有了煤炭,每家每户都省下了不少钱。

    还有,今天的铁也便宜了一些。

    蜂窝媒由于百味豆腐斋的最先使用,在京城很是流行。

    趁着铁便宜的时候,有余钱的人家都会打上一口炉子。或放在厨房或放在客厅或放在屋里,方便得很,坐上一口锅,或烧水或煮吃食,都是极为方便的。

    而且受去年虞国公府温室种菜的启发,许多人家都会在放炉子的屋里种上一些小青菜。大规模种植是没办法的,太费煤炭了。但是种上几架子,还是够自家吃的。大冬天的时候,看着水灵灵的青菜就眼馋,做饭时候偶尔掐上一把或炒或煮,都是极为美味的。

    有肉有菜有粮食,饿不到冻不到,这就是百姓们心目中的好日子。

    老百姓们明显地感觉到这日子是越来越好过了。

    而这些利民惠民的措施,来年会由京城向全国普及。

    宫家那片希望之田收割的时候,为了方便来年春季稻谷新式插秧法的推广,从全国各地征集了一些在本地有善行美名的良民进京参观。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看到希望之田以及整个京城郊区田地都是沉甸甸的稻穗,见到的人都信了这新式插秧法能增产。

    如今全国多地百姓都翘首以待呢。

    就在这时候,有流言传出,凉王在凉州欲反。

    百姓们闻言第一个念头就是不喜,民心全都站在大梁这边。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在大梁虽然没有这句话,但无论是皇上还是臣工还是普通的老百姓,自上而下,都知道战争是销金窟。

    能擒住祸首或者通过小规模的战役就能解决掉凉王的话,是最好的,这是泰昌帝最乐观的想法。

    但他却不会因为有这样的想法,而什么都不做。

    皇帝暗中下令陈兵凉州,东南两路大军都有调动的迹象。他积极地预防应对着可能会发生的战事。

    虞国公府弥漫着一股低气压,凉王欲反的事,虞国公府的主子们知道得比外面的人都要早。

    这日,虞国公府一回府就被请到老太君跟着。

    “咳咳,凉州太危险了,不行的话让他们夫妻二人回来吧。政绩名声什么的,都是其次,总得有个前提,那就是活着。”这是老太君见到他的第一句话。

    宫曜静静地听着,哪有那么容易?

    有时候满门的荣耀,就是鲜血和人命换来的。

    宫令箴在凉州,已经身陷局中,退无可退,要么生,满身荣耀归来,要么死,为了君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但他不能这么说,老太君的身体受不得刺激,所以他只说自己会努力斡旋。

    自入冬以后宫老太君身体就一直不大爽利,精神头也不太好,请了太医来看,只说人老体质虚,让好好将养。后来国公爷宫曜又请了几位有名望的大夫,都没看好。

    最后连泰昌帝都惊动了,派了御医来探望,御医也只是开了一些荣养的药丸。

    回宫之后,御医告诉泰昌帝宫老太君是天命快到了,身体各个脏腑老化,实非人力所能及。

    为着老太君的病体,这些日子,虞国公宫曜一直都在发愁。

    恰巧张国师见了,主动登门。去看过宫老太君之后,告诉虞国公,松鹤院这个名字太过阳刚了,不利于女性居住,让他们还是改个名或者迁居,能对老太君有利。

    松鹤院是当初老国公还在在的时候起的,这些年老太君一直舍不得换名字。

    对于张国师的提议,宫老太君最终只同意迁居。

    凉州

    凉州主城的气氛也是极为压抑的,老百姓们也不知道为何,心里总不由自主地焦躁起来。

    这一日在凉州主城的一座邻近集市的茶棚里,一个穿着体面的中年胖子坐在茶棚里喝茶。

    不少相熟的人见了他都和他打招呼,说着说着就提到了他此次京城之行。

    “陈老爷,你不是去了你京城表姑家回来吗?和我们说说京城老百姓们过的日子呗。”

    京城的老百姓们,算是住在皇城根下了。

    在普通人的认知里,京城的人即使是普通农民,都过得比别处要好。

    陈乔便是他们口中的陈老爷,他是当地的乡绅,为人和善,和周围的人的关系都处得不错。

    陈乔笑笑说道,“京城老百姓的日子啊,过得不比我差呢。”

    他这样说,一听就不可信,觉得他吹牛。

    陈乔少不得将京城的见闻和变化详细地说了说。

    众人听了羡慕得很。

    当下就有人连着发问:

    “京城的老百姓们经常能吃到肉吗?”

    “他们买来的煤炭,比木炭还要好用吗?还那么便宜?”

    “他们在冬天里也能吃上青菜吗?”

    真是神仙一般的日子。

    “是的,京城的老百姓们口袋的粮食足足的:冬天里住的屋子也是暖暖的:冬天的青菜三五天能吃上一回,舍不得吃的还能拿出去换钱:京城的猪肉也好吃,我这回还特意带了一些腊味回来呢。”

    京城的老百姓真幸福。

    “京城和以前真的不一样了,以前京城的老百姓们虽说过得比咱们强一些,但也是有数的。可才一年多时间啊,变化就那么大。你们可知道这一切改变谁是先驱带头者?”

    “是谁啊?不是皇上和朝廷的大人们吗?”

    “皇上和大人们当然也是努力想让咱们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但带来这一切变化的带头者还真不是他们。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咱们凉州左州丞宫大人啊。当然,咱们皇上是极力地支持宫大人所做的一切改善民生的措施的。”

    “原来是宫大人啊。”

    “当初凉大人自请来凉州,就是听说了咱们这的老百姓日子过得苦,要来咱们这里好好改善民生的。他是抱着极大的诚意来的,听说还组织了虞国公府的药剂团队,研发了几种药剂,是针对棉蚜、棉铃虫等等的棉花虫害的。”

    在场的百姓们都认真地听着,听到后面这段,他们无一不动容。

    凉州是棉花种植大省,除了高粱小麦这些粮食之外,就属于棉花种得最多。而棉花又是最招虫子的,此时陈乔竟然说宫大人为了提高棉花的产量和质量私下里做了那么多事,他们真的太感动了。

    “可惜事与愿违,宫大人到了凉州之后,根本没有时间来做这些事。如今更是自顾不暇,否则用不了几年,咱们凉州的老百姓们也能过上京城老百姓们的生活了,再不济,也能比现在好上几倍。”说着,林乔一脸遗憾地摇头。

    林乔的话让在场的人很容易就相信了。毕竟有些事是他们亲眼所见,比如宫大人妻子林夫人如今生死不明,但出事的地点在金刚峰,老百姓们都觉得凶多吉少。

    比如那天宫大人被人构陷,这一桩桩的阴谋,他们老百姓想想都觉得不寒而栗。

    有人要对付宫大人,很明显的。

    凉王欲反的流言在凉州城也有,他们开始是不相信的。

    凉王再怎么说也是他们凉州的王爷,那是一种下意识地对自己人的维护。

    但现在他们想起那天宫大人当街被构陷的事,他们心里已经信了,是凉王对宫大人出手了。那天他们眼没瞎,文妲郡主和曹郡马都在呢。

    其实不止京城的老百姓们讨论战争,凉州的老百姓对战争也是厌恶的。

    都说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

    战争一起,他们不想死的话,固然能跑。但他们的田产房屋全都在这,俗话说破家值万贯,他们逃出去后,房子没有,田地没有,有一技之长的还好,能混口饭吃。但更多的人逃离老家之后,日子只会越得更差。

    一时间,茶楼里的百姓们情绪都很低落,有一种失望在弥漫。

    宫令箴的人在造势,凉王经营凉州多年,他不希望对峙那天到来后,整个凉州的百姓全民皆兵,掩护凉王等人,那样的话,会很麻烦的。

    当然,凉王府的人也不是吃素的,自然会反击。

    凉王府的人主要是攻击宫令箴,说他不安好心败坏凉王名声,说他来到凉州就开始搅风搅雨,一心铲除异己。

    他到凉州之后,被他弄丢官帽子的官员不少,这是事实,大家都有目共睹的。

    但可惜的是,百姓们不买账,他们宁愿相信陈乔这些人给他们画的饼,自然就下意识地站在了宫令箴这边。毕竟被斗倒的那几位官员也不太得民心了。

    双方你来我往的过招,身居高位的人都看得清清楚楚。

    “民心思安啊。天时地利人和,凉王只占地利而已。”圆通曾私下和竟陵王萧子琅感叹。

    萧子琅不由得推人及己,凉王只占地利,那他呢?

    “贫僧能看到,大梁两三年内必有一场大的天灾,如果凉王能忍耐到那时候才趁势而起,成功的可能性要比现在大得多。但是时不我待.....”

    时不我待,圆通的感叹,凉王何尝没有?按他的打算,是先将至善稳住,圈进凉王府中供养起来,然后慢慢从他手中套出那利器的配方制法。期间暗中积攒实力,等到时机成熟,再一跃而起。

    大梁版图大地域广,每年各地都有遭灾的情况,朝廷的反应总不是那么及时的,这其中就很有操作的空间,他不愁没有机会的。

    现在他像是被逼着往前走一样,因为退不得啊。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