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第一百一十八章

    第118章

    在距离科举改制后的第一次考试时间还有五天的时候,泰昌帝在大朝上下了一道圣旨, 大体意思是,

    鉴于科举改制,亦应相应有个制试的改制, 原先京试是由太傅太师主持并出题的,如今将主考官人数改为三人。此三人在圣旨下达之后,便是新科的主考官, 退朝之后即刻进入贡院副院出题, 为期三日。出题期间,主考官不得离开贡院。

    此新任的三大主考官分别是孔太师、御史大夫郑春林郑大人, 还有左谏议大夫宫藏宫大人。

    此旨意一下,举朝目瞪口呆。

    孔太师作为主考官那是名至实归, 这么些年他与王太傅共同主持京试。且他出身鲁郡孔氏, 乃孔子后人。而太师只有虚职荣耀,没有实权, 孔氏基本上历代都是这个地位。实在没有可置喙的地方。

    而御史大夫主要行使副丞相的职权有权对包括丞相在内的百官公卿的一切行政活动进行监察,三公中地位最低。

    御史大夫郑春林被皇上钦点为主考官这一, 资也是够的。这世家哪个不是诗书传家的, 能在朝中官居三品以上的重臣, 大多都是文武双全的人才。

    御史大夫出个题而已,完全是可以胜任的。

    且郑大人是出了名的公正,这次新科考试出于情况特殊, 泰昌帝才钦点他为主考官之一。

    而宫令箴呢?以正四品之位与两位正一品的大员搭班子, 真是太出人意料了, 也太风光了吧?

    这主考官之身份,虽不似帝师,于诸多有幸参考的考生而言,与他有半师之谊,真是好大的荣耀。

    且郑春林与宫令箴还有些攀亲带故的关系。

    郑春林是荥阳郑氏郑家嫡支大房的,宫大夫人娘家是嫡家二房,郑老夫人是郑大人的婶婶。总的来说,郑大人是宫大夫人的堂哥。

    在此前提之下,为避嫌,宫令箴是没有机会成为主考官才对。可皇上钦点宫令箴为三大考官之一,实在令人费解。

    朝中重臣能猜出来一些,这是皇帝对他的奖赏。

    用梁东海的话来说就是,宫大人连立好几功,皇上都记着哪,虽然没法给他升官,但却在别的方面给他奖赏了。

    毕竟他再升就是九卿之上了,九卿之上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除非有人落马,否则他还不好上位,况且他还那么年轻。

    资历这事,在朝中,说重要也重要,说不重要也不重要,端看如何来用罢了。

    听完整道旨意,萧子琅连在心中骂了萧凡好几声废物。按道理而言,宫令箴主考官的位置应该由萧凡这个提出科举改制的人坐上去才对。

    但他们也不想想,他们提出科举改制之后,遭遇了官员世家乃至考生的强烈反对。如果不是后面宫令箴给的补充建议,这科举改制压根就没人买账。

    科举改制得以起死回生,宫令箴的功劳很大,所以皇上才将三主考官之一的位子给了他。

    宫令箴对此意外又不算太意外。

    完了之后这三位主考官一下朝就直接被送进贡院副院,连家都没回,不过皇上分别安排了人去他们府上取这几日换洗的衣物。然后整个贡院戒严,副院更是重兵把守。

    算上出题后还要预留一些印刷的时间,宫令箴等三位主考官需要呆在贡院五日左右。

    皇上的这道圣旨几乎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特别是那些考生,哀嚎遍野。

    不少人都能猜测到,孔太师肯定是主考官,所以许多考生都翻看过他的履历以及历年来所撰写的许多文章。

    但对郑御史和宫谏议就不大了解了,特别是后者,几乎不在考生的研究范围。毕竟谏议大夫的工作更多的是辅佐皇帝,很多功绩都无法放在明面上说的。

    他们只拜读过宫大人当年考秀才科一举登顶的成名作啊,这让他们怎么估题嘛。

    泰昌帝对于这样的情况,自得地笑笑,这样更能反应出考生的真实水平嘛。

    考生们进了贡院考场,三大主考官才终于能从贡院副院离开,各自回府。

    此乃贡院前后的老百姓亲眼所见,他们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皇上对此次科举考试的重视。不然的话,也不会将几位主考官大臣说关就关了四五天。这是完全杜绝了泄题的可能性啊。

    宫令箴一出来,就有国公府的马车候在一处。

    他上了马车便问道,“府里怎么知道我是什么时候出来的?”毕竟他当时进去,可是什么都没交待的呢。

    赶车的小厮就笑,“大少奶奶估摸的,就在考生进贡院的一两天了。”

    原来是她啊,宫令箴笑了,“这几日府里还好吧?”

    “大少爷放心吧,好着呢。”

    之后宫令箴就开始闭目养神,不再言语。

    他在贡院的五天,休息着实称不上好。前三天都在出题,孔太师和郑御史也是一样的。

    这次皇帝任命他们为主考官,他与郑御史是完全没有准备。孔太师倒还好一些,但因为加入了他俩,出题就得再次斟酌了。

    但两位大人年纪都大了,一些辅助性的工作他都主动揽了过来。

    还有一点就是,他这身体可能被家中的小妻子娇养形成了习惯,一到陌生的环境就有些认床睡不好。

    宫令箴回到景铄院,得知林蔚然去了松鹤院还没回来,便让人打水去耳房洗漱去了。

    等他披着绞干净的头发出来时,只见小妻子扶着腰倚在门框上笑着看他,“宫大人,恭喜啊。”

    宫令箴上前揽着她的腰往室内走去,“何喜之有?”

    “万里鹏程,更进一步咯。”林蔚然挑眉,这么多的努力,终于让他在朝堂上打下更坚实的根基,难道不值得道个喜吗?

    宫令箴让她坐在床榻上,弯腰抵着她的额头,“脑袋瓜很聪明嘛。我有点替自己担心了。”

    “担心什么?”

    宫令箴摸着她的肚子,“担心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被拍死在沙滩上。”

    林蔚然听明白了之后就笑,“放心,你不会被拍死在沙滩上的,因为你不是海浪,你是黄婆。”自卖自夸。

    两人笑闹了一阵,林蔚然伸手抚过他卧蚕边的淤青,“你眼底都淤青了,上来歇着吧。”

    宫令箴应了一声,抓着她的手,“你陪我一起。”

    林蔚然寻思着今儿也没甚重要的事,就点了点头。

    于是夫妻二人相拥而眠。

    在大家的共同期盼下,这次的科举考试总算没出什么幺蛾子。

    如之前皇帝上补充说明的,秀才科与进士科前十,皆不糊名,直接送达皇帝龙案上,由其亲自阅卷。

    其余的,皆糊上了姓名,然后由三大主考官阅卷。

    进士科和秀才科取士的人数在原先的基础上加两成。

    明经科取士人数没有增加,这也也算是在情理之中。

    而且因为之前科场舞弊一案,明经科的学子被牵扯进去的人数最多,且还牵连了另外两科,实在是羞愧于同窗。

    对朝廷这样的决定,明经科的考生尚可以接受。因为虽取士人数没有增加,但原先明经科成绩靠后的考生有了更多的机会是不争的事实。

    之前皇榜上所言,俱已实现。

    这些被成功取士的人,将会在三日后参加殿试。

    在这三日里,他们尽可以享受属于他们的荣耀,也可闭门读书,专心为殿试做准备。

    林则然这回考了明经科第五的好成绩,比之之前更进了三名,算是以另一种方式替自己正名了前一次的成绩并不含水分。

    也别说什么宫令箴是他妹夫他了解他妹夫的行文出题习惯之类的话,因为连宫令箴本人在皇上下旨之前,压根不知道自己被选为三大主考官之一,且下旨后连家都未回直接进去贡院。

    在确定了宫令箴主考官的身份之后,两郎舅见都未见了。再见的时候,是在考完试之后了,还有什么可怀疑公平性的呢?

    谢洲当之无愧为进士科第一,在泰昌帝看来,他与秀才科第一的许仲言相差不过伯仲之间,在文采风流这方面更是力压许仲言。

    和当年宫令箴一样,卷上所答给他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

    只不过当年的宫令箴比之更张扬一些,而谢洲则更显温润,端的君子如玉。

    以致于泰昌帝和宫令箴开了个玩笑,“这谢雅之以后说不定就是第二个宫令箴呢。”

    宫令箴对此只是一笑。

    殿试之后,谢洲不出意料摘得了殿试头名,获得状元之称,当即赋官正八品,留任京城。

    对此,最高兴的莫过于谢夫人。

    南阳侯府那边也送来了贺仪。

    这股高兴劲过了之后,谢夫人想着谢洲这般大了,也该将亲事张罗起来了。

    一想到林昭然,她脸上的笑意就转淡,但次日她还是去了南阳侯府在京的别院与林老夫人商量两人的婚事去了。

    正好,两人都在京,那就都在京置办聘礼和嫁妆罢。或许不够隆重和正式,但要像虞国公府那样千里下聘那是不可能的,不说运送聘礼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光一路的打点,都不是他们谢家能应付下来的。

    当然,确实可以勉力为之,但她对林昭然确实也不那么满意,何必为难他们谢家呢。

    林昭然发现了,上一世的人终归是不一样的。

    她与谢洲既已订下婚期,成亲在即,那她便打算彻底断了与竟陵王的往来。

    谢洲或许大器晚成,但也算稳妥。

    这是她最后一次私下踏足竟陵王府了。

    她出来的时候,萧子琅的心腹随从正领着一和尚与她迎面错身而过。

    对于苏武身边的大和尚,林昭然仅扫了一眼便收回视线。

    她不知道,对方却在错身之后,又回过身驻足望着她的北影打量了许久。

    林昭然出了竟陵王府,最后看了竟陵王府的匾额一眼,然后转身离开。

    但林昭然不知道,有些事你一旦叫了开始,何时结束如何结束却由不得你了。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