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因祸得福

小说:胡善围 作者:暮兰舟
    永乐帝一句“抓大放小”,给情绪崩溃的太子宝宝喂了一颗定心丸。

    太子不确定未来是否会被父皇废掉, 但是他可以确定他肯定不会因为腿瘸、身体残疾的原因而失去东宫之主的位置。

    这就足够了。

    历朝历代的太子, 谁的日子好过

    朱高炽自我安慰, 比起那些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的炮灰太子们, 我已经很幸运了,我爹还是比较宽容的,换成其他皇帝, 早就废了。

    永乐帝安抚了儿子, 回去接着办公,太子满血复活, 对儿子朱瞻基说道“扶我起来, 召集右春坊的学士们, 我要读书,不能再躺在床上了。”

    朱瞻基有些迟疑, “父亲, 您的脚”

    一旦和学士们见面, 一瘸一拐的走去右春坊,太子的瘸腿肯定掩饰不了了,胡尚宫下的封口令自动失效。

    朱高炽说道“我用脑子思考问题, 又不用脚, 事已至此,大家迟早都要知道的, 遮遮掩掩的好像我心虚似的。我是生病了, 在德行上、在政务上都毫无错处, 有什么见不得人的”

    朱高炽自嘲一笑,“难道我是个瘸子,就不是太子了我胖归胖,吃他们家大米了我瘸我的,用他们家拐杖了只要父皇能接受,其余人怎么想,怎么说,无所谓的只要不怕死,随便他们怎么说。”

    朱高炽想开了,顿时一身轻松,近三百斤的赘肉都成了空气似的。

    此刻在朱瞻基看来,床上三百斤的大白胖子散发着光芒,他从来像现在这样佩服父亲,他半蹲下来,给父亲穿上鞋袜。

    朱高炽的左脚肿胀,好容易才套进去,朱瞻基扶着他走了两步,“父亲觉得怎么样”

    “走的时候有些疼,不过,坐下来就没有感觉了。”才动了几下,太子鼻尖就微微冒汗,“不能总是要人搀扶着,给我一根拐杖,我自己走走试试。”

    朱瞻基递给父亲一根登山杖,太子杵着拐一瘸一拐走了一圈,登山杖约有朱瞻基胳膊粗细,可是在太子手里,就像杵着一根牙签似的,晃晃悠悠,好像随时会被太子给压折了。

    现在唯一能够撑住太子就是铁拐杖,可是铁拐太重,太子拿不起来。

    朱瞻基看得胆战心惊,吩咐身边的小内侍,“要胡尚宫挑选几个身强体壮的太监过来。”

    连宫女都不行,扶不住太子,还可能被太子给压扁了。

    太子练了几圈,决定放弃,他这个体型杵拐的确不现实,累得要命,还不安全,幸好胡善围很快带着四个人高马大的太监来了,这四个人也是大内侍卫,懂得拳脚功夫,相貌皆是平平不能长的太帅,否则会衬托太子一胖毁所有的相貌更加平庸。

    除了人,胡善围还带来了尚服局赶制的鞋袜,“微臣问过太医,说太子的病足要好好养着,鞋袜要软和,要比以前穿的宽松,鞋底也要软,不能用木质的鞋底,还不能太薄,这是用耐磨的麻料和皮质编织黏合的鞋底,请太子一试。”

    太子坐下,刚来的太监蹲下给太子换上新鞋袜太子体胖,别说自己穿鞋了,就连擦屁屁都是宫人代劳,他够不着。

    新的鞋袜够软,双足好像被云朵包围着,而且左足的鞋底比右边要厚实,稍微平衡了一下太子走路时颠簸。

    “舒服多了。”朱高炽走了几步,对胡善围说道“胡尚宫费心了。”

    朱高炽为人随和,是个很有教养的人。

    胡善围见太子这般坚强,心下佩服,“这是微臣分内之事。”

    太医说太子的病足不能愈合,能够这样保持下去不继续恶化就是万幸了。太子这一生都要伴随着病足,身体又肥胖也不晓得将来会出现什么变故。

    张淑妃刚刚消停,上了正道,以为能够有清净日子过,结果还没清净几天,太子瘸了,成了更大的变数。

    每个人都替太子捏了一把汗,只有太子镇定自若,召右春坊学士们开会,解缙等学士们一见太子一瘸一拐的进屋,身边还有两个人高马大的太监搀扶着,顿时脑子都要炸了。

    “太子殿下怎么了”

    “殿下没有什么大碍吧”

    “殿下突然召集微臣,是有什么大事发生吗”

    太子坐稳当了,对身边太监说道,“为孤脱鞋。”

    诸位学士亲眼看到太子病变的左足,刚才还喧嚣的大堂立刻安静下来。

    太子说道“孤的左足病了,无药可医,不良于行,以后走路都会像这样一瘸一拐,需要有人搀扶。明日大朝会,群臣会看到孤的腿瘸了,不出意外的话,再过几日,一定有人以孤不良于行为由,请求废太子,诸位学士心里要有底,沉得住气。”

    大学士解缙第一个反应过来,“此事皇上是怎么说的”

    别人的态度无所谓,皇上的想法最重要。

    太子说道“身为太子,应当以德服人,以理服人,从来没有一个太子是以力服人的。孤今日召见各位学士,是想让学士们知道孤的决心,病痛是无法打败孤的,流言蜚语也同样如此,孤体态臃肿、腿瘸、但孤一直努力当一个好太子,孤需要各位右春坊学士的指点和教诲,帮助孤当一个好太子。”

    曾今有个太子习惯以力服人,并且成功登基,但是他为了显摆力气而举起一个鼎,结果搬起大鼎砸了自己的脚被感染了,没过几个月咯嘣死了,这个人叫做嬴荡,战国时期的某位秦王。

    可见太子靠的是智慧,而不是力量。

    太子当众表决心,诸位学士皆被身残志坚的太子所感动,皆说道“微臣定肝脑涂地,不辱使命。”

    一旦选入东宫右春坊,就是不折不扣的了,大家拿着船票上船,没有退路,只能登上太子这条在风雨中摇摆的破船,太子这条船若是倾覆,覆船之下无人生还。

    太子和右春坊学士们交了底,回到东宫,汉王朱高煦前来拜访大哥。

    汉王其实是因纪纲透露太子晕倒的消息而进宫核实情况的,当然,他不能把纪纲这个底牌亮出来,借口思念母后,去了柔仪殿梓宫处拜祭,抄写经书后,才“顺路”看大哥。

    太子一瘸一拐的迎接弟弟,汉王一看,纪纲诚不欺我,太子果然有问题

    朱高煦心中狂喜,面上却做担忧状,赶紧过去搀扶太子坐下,“大哥你怎么了”

    太子擦着头上的油汗,把太医的诊断说了,“这脚肯定好不了了,不过好在并不会伤及性命,只是以后受些皮肉之苦罢了,二弟不用担心,我能扛得住。”

    汉王听了,脑子有些卡壳左足好不了了,以后都这样,这不就是说瘸了腿,落下残疾吗

    纵观史书,有瘸子当太子吗

    未有之也。

    连傻子都能太子,继承皇位,比如晋朝那位“何不食肉糜”惠帝司马衷,但瘸子不能,简直有辱国体啊。

    汉王觉得自己的好运要来了,半跪在太子身边,抱着太子的病足嚎哭起来,“大哥,臣弟真的好心疼啊,如果病痛可以转移,臣弟愿意承受大哥的病足,把臣弟的好腿截给大哥。”

    病足就不用了,把东宫给我吧。

    汉王哭得伤心,太子还要反过来安慰他,“没有那么严重,真的,你看我现在好好的,除了腿脚不利索,一切照常,今天中午还添了一碗饭。”

    太子甚至还能和汉王开玩笑,“我从小就喜静不喜动,不喜欢出门,我能在书房里待一整天。能坐着绝不站着,能躺着绝不坐着,出门喜欢坐轿子坐马车,就是不想走动。后来胖了,不得已停了车轿,在宫里头都是步行,真累啊。现在腿瘸了也好,无论去那里都可以名正言顺坐车轿,父皇不会骂我懒惰了。”

    汉王听了,自行把最后一句话画了重点不骂太子懒惰,这个意思是不是已经对瘸子太子死心,要废了太子,所以不做要求了

    不管怎么样,一个瘸子太子对汉王而言是个好消息,堂堂大明,上国,怎么可能要一个瘸子当太子,皇室又不是没其他嫡子,比如英明神武,英勇善战的我。

    太子弟弟,你想多了

    汉王这次哭的很爽,心里更爽,他觉得看似淡定的太子大哥不过是在伪装坚强,胡尚宫瞒得再密不透风,等你一上早朝必然会暴露,一次两次瘸腿算你正常,总是瘸腿看你如何向群臣解释。

    然而,太子并没有打算隐瞒身体残疾,次日大朝会,太子就在两个太监的搀扶下,一瘸一拐的上朝。

    整个奉天殿,只有皇帝和储君太子可以坐着议论朝政,太子的座位就在永乐帝左边下首的位置。

    按照规矩,文武百官先在各自位置上站定,等候帝王到来,太子朱高炽跟在父亲身后。待皇帝和太子坐定,群臣、包括汉王和赵王都要对宝座上的永乐帝和太子行君臣大礼。

    今天太子摇摇晃晃像一只企鹅,姿态实在太奇怪了,群臣有些发愣,一时忘记行礼了,解缙等东宫右春坊的官员心知肚明,露出钦佩之色。

    解缙见场面尴尬,便带头行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解缙也是内阁秘书团老大,虽然官居二品,在六部各位一品尚书大人之下,但作为皇帝第一近臣,他在朝廷有些风向标的意思,一呼百应,群臣纷纷醒悟过来,加入行礼队伍。

    “平身。”永乐帝大手一挥,对企鹅太子的异像视而不见,好像这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

    太子也是稳如泰山,面对数不清多少个异样的眼光,他坦然对视,不慌不忙。

    群臣还没有从震撼中走出来,决定先观望看着太子淡定的样子,可能只是不小心崴脚了,

    汉王看着带头大哥解缙出面解围,心下深恨。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纪纲冷眼旁观汉王对解缙暗藏杀机,知道借刀杀人之计已成,接下来就看恰当的时机了。

    大朝会散之后,群臣们纷纷议论太子的瘸腿,甚至有人去太医院打听消息,太医得了永乐帝的默许,没有隐瞒,说太子得了足疾,以后就是个瘸子了。

    国储瘸腿之事掀起轩然大波,请求废太子的奏折如雪片般飞到永乐帝案头。

    按照惯例,所有奏折除了军国大事以外,都先送到内阁筛查一边,最多的时候一天有一半奏折都是废太子,理由都是储君不良于行,影响大明形象。

    解缙将奏折梗概送到永乐帝那里,永乐帝随手翻了翻,呼吁废太子的大多是武将,也有部分文臣加入。

    武将大多都是靖难之役的大功臣,比如淇国公丘福,还有因安南之役而成为永乐朝最炙手可热的武将、英国公张辅也上书永乐帝,虽没有明确说“废太子”,但是用关心的语气问候太子的身体,还说国储不稳,会动摇军心云云,暗示换一个靠谱的太子上台。

    对于这个局面,永乐帝并不意外,这和以前东宫之主尚未定下,武将们声援汉王朱高煦当太子是一样的,这些人在靖难之役中和汉王结下深刻的战斗友谊,立场鲜明。

    这些人说自古以来,就没有不良于行的太子。对此,永乐帝嗤之以鼻自古以来,还没有当了皇帝的藩王呢朕就不当了皇帝吗有能力的人,是可以例外的。

    永乐帝记下这些人的名字,翻到最后,停下了,这两人出乎他的意料一个是他的二女儿,永平公

    主,下嫁富阳侯李让。另一个是三女儿,安成公主,下嫁给了西宁侯世子宋琥。

    两个公主齐齐上书亲爹,内容大同小异,说既然太子大哥身体不好,就不要勉强大哥了,让大哥好好休养身体,不要那么辛苦。

    言下之意,就是要废太子,让大哥当了一个闲散的亲王即可,大哥瘸了腿,都是累的。

    这两个女儿明显站在汉王这边。试问大哥“歇着了”,谁当太子当然是汉王朱高煦。

    靖难之役的将士们拥护汉王,永乐帝可以理解,毕竟他也是马背上得天下,知道并肩战斗时,把性命都交给对方了,由此而生的忠诚和信义是可贵的,汉王可以说是凭自己的真本事赢得这些将士们的尊重和拥戴。

    可两个公主是怎么回事

    不知不觉中,汉王是势力都从武将扩大到皇室了

    这让永乐帝对汉王心生忌惮。

    本来永乐帝还像用太子的瘸腿试探一下外面的反应,让事情发酵,好看清每个人的立场,可是短短几天两个公主都上书了,再这样放任下去,可能弄巧成拙,割裂臣子和皇室。

    还是得用雷霆手段表明皇帝的立场,别让那些人有废太子的想头。

    永乐帝当即传永平公主和安成公主进宫,都没见这两个女儿,也没教训她们,直接要两个女儿去了柔仪殿梓宫那里,把仁孝皇后编写的内训抄十遍。

    自己生的,总要给点面子,让她们晓得分寸就行。

    至于群臣上书,永乐帝的处理方式简单粗暴,所有上书要废太子的,全部罚了半年的俸禄,并在大朝会发表讲话

    “一国储君好坏,不在外表,而是内在德行与能力,太子宅心仁厚,勤勉努力,且孝顺父母,仁孝皇后生病时,太子求医问药,从无懈怠。如今太子虽有不良于行的病症,但瑕不掩瑜。如再有人以不良于行为由要求废太子的,先去领五十板子。”

    永乐帝的雷霆手段之下,朝野终于清静了,晓得太子虽整天像个不倒翁似的晃晃悠悠,一副随时要倒的样子,其实位置稳得很。

    太子因祸得福,瘸了腿,东宫的位置却比任何时候都稳当。每次上朝都由两个太监扶着,一瘸一拐坐在宝座上,堪称大明奇景。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