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孙骈起的很早,但是她走出自己的房间一看,发现父母还有哥哥都比她起的更早。
正在厨房热菜的母亲听到声响透过相隔的玻璃窗往客厅这边看了一眼,见是女儿就说道:“快去梳头洗脸,在把你弟弟叫起来吃早饭。”
当孙骈从隔壁的房间把弟弟拖出来的时候,母亲早以手脚麻利的将所有的东西都收拾上了饭桌,稀粥饼子就着昨天晚上的剩菜,孙家的早餐还是那么的简单。
吃饭的时候孙母稀奇的看了自己的女儿一眼问道:“你今天怎么没让别人叫,自己就起来了?”
自己生的姑娘什么脾气自己知道,她这个闺女哪里都好,就是有些爱赖床,上学的时候还好,能定时定点的起来,但只要一放假,就与床特别亲,没人叫的话能在床上赖到中午。
“我们今天要到学校去领毕业证。”把口中的食物咽下去,孙骈一边把碗里的稀粥吹凉一边如此回答。
一般情况下他们的毕业证都是到学校看成绩的时候一起发下来的,但今年学校那边也不知道是出来什么问题,毕业证延期发放,通知了今天让毕业生们自己过去领取。
孙骈与她哥哥孙骏都在厂职工子弟中学就读,两个人别看年龄差了一岁多,但是上的却是同一个年级还是同班同学。
会有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孙母让孙骈早上了学,因为孙家兄妹小的时候外面世道混乱,孙母怕女儿受欺负,正好她女儿也聪明,就想着和大儿子一起送去学校,好让他们兄妹相互之间能有个照应。
今年兄妹二人一起从初中毕业,女儿考上了县高中,大儿子则马上就能入厂工作,如果在加上丈夫有可能官升一级,孙家今年就能称得上是三喜临门。
越想越开心的孙母将炒菜里剩下的肉片往孩子们那边送了送,顺手夹了一筷子的孙骏一边嚼肉一边说道:“唔.....小妹,哥今天要和爸去厂子那边,你去学校的时候就顺便把我的毕业证一起拿回来吧。”
“哥,你还去厂子那边干嘛?”快速解决掉一晚稀粥的孙骥一边让姐姐帮自己盛第二碗,一边有些疑惑的问道。
“昨天去报名的时候手续没带全,老爸让厂办那边先把名报上,今天过去补手续。对了妈,我一寸照片放在哪里了?”
忙忙碌碌的一个早上,孙家人今天统一出门。
当孙骈走出楼梯口的时候,就在楼角的转弯处,一位个子高高瘦瘦,皮肤略黄梳着一对麻花辫的年轻女孩已经等在了那里。
看见孙骈出来,女孩笑着向她挥挥手,孙骈见状不由得加快脚步,向着那个女孩的方向小跑过去。
“海薇,又麻烦你等我了。”
站在楼角等孙骈的女孩闻言露出一口白牙笑盈盈的回道:“没事,时间来得及。咦,你哥哥怎么没过来?他怎么往厂区那边走了?”
“噢,厂子招学徒,我哥要去报名,他的毕业证我帮着领了。海薇咱们走吧,早点去早点把东西领回来。”
与孙骈说话的这位女孩是她的好友,名字叫做徐海薇,与孙家兄妹是同班同学,家更是只与他们隔了一栋家属楼。
徐海薇的父亲是电厂电器车间的工人,母亲就是昨天请孙骈吃雪糕的那位商店的售货员许阿姨。
当初电厂的新福利房还没有建好,孙家一家人叠罗汉一般的挤在一间三十几平的老式一室一厅的时候,徐海薇家就住在他们家楼上,两家的孩子一起上学一起放学,女孩们一起玩闹男孩们一起打架,双方之间的关系都非常要好。
所以今天要去学校领取毕业证,多年的默契那都不用说,小徐同学直接就在楼角等到了孙骈。
小姐妹俩有说有笑的沿着蜿蜒的板油马路一路向下,这条沥青扑成的马路是家属区与厂区的分界线。
马路的一侧电厂占了半座山的面积,厂区被高高的围墙包裹起来,墙外侧刷着白漆,墙上每一段都用大大的红字写着各种标语比如:实现四化,振兴中华。
在比如:安全源于时刻警惕,事故来自麻痹大意。
厂区内烧瓶形状的烟囱高耸入云,袅袅的白烟青云直上,而不远处一座座厂房与输配电塔鳞次栉比,将电厂产出的电能从这里运输到市内市外,城里乡下各处的变电站。
而另外一侧,同样占据了半边山的家属区则是条理清晰分明,山脚下地势最为平坦的位置上,修建着厂职工子弟小学、中学还有幼儿园,与学校相邻的就是电厂医院,医院旁边则是小广场,广场西侧的位置修建着一座全部由水泥铺面的,地坑样式的篮球场。
与电厂医院一条小路相隔的有七、八栋红砖修建起来的三层筒子楼,那些楼已经很老旧了,就算在筒子楼里面也能算得上是最老的一批,据说是当年电厂初建的时候,与第一号机组同一时间一起建造的,而那已经是建国之前的事情了。
那些红砖筒子楼是第一批电厂职工的家属楼,后来随着厂子扩建工人越来越多,家属楼一批又一批的盖起来,这里就成为了单身职工的宿舍楼。
紧挨着那些红砖筒子楼的是四、五十栋五层高的单元楼,它们是50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陆陆续续被修建起来的。
那些也是员工的福利房,也是筒子楼的结构,只不过这些筒子楼与那些红砖楼比起来要耐看实用的多,至少它们的房间内是带有独立卫生间的,只是厨房还需要与邻居共用而已,在没有调房到新楼房之前,孙骈的家就在这些筒子楼里。
沿着那些筒子楼一路向上,就能看到一块被铲平的山脚,那里修建着二十几栋楼房,是典型的七零年代建筑,六层的单元楼有着灰色的外墙皮,虽然看起来毫不显眼,但住过的人都知道,质量杠杠的。
在向上的半山腰上,还矗立着十二栋新楼,那是前年电厂才刚刚建好的福利房。
新房子位置高采光好,电厂自供水电,厂区统一供暖,楼房东侧就是厂子新修的大众浴池,这种居住条件就算在市区内也是顶尖的。
苹果绿的外墙实木框架的玻璃窗,十二栋楼七十二个单元,可想而知立在那里是多么的抢眼。
想当初为了分房资格,厂子里也是绞尽脑汁,为的就是尽量保证公平。幸好孙家父母是双职工,又都不是普通职工,在加上家中孩子多,原居住房屋的面积实在是小,这才有资格被调剂到新房这边来。
围着这些家属楼的外围,厂子还修建了一些连在一起的二层小楼,这些小楼是居住区的配套设施。
每一栋小楼都是一个营业网点,商店、饭店、浴池,杂货铺、理发店、储蓄所,方方面面琳琅满目可以说不论是功能还是项目都不比镇子上差。
在距离居民区几十米之外的地方,不高的野草从中潜伏着一条钢铁巨龙,那是市区为了方便给电厂供给煤炭燃料和各种物资,专门修建出来的一条铁轨。
这条电厂专用的物资补给线是所有电厂人的骄傲,毕竟整座城市能有这种待遇的唯有电厂而已。
就算后来从这条铁轨上分出枝杈,牵了另外一条铁路线到轮胎厂那边去,电厂人依然骄傲,他们的脊梁硬挺的就如同火车的钢轨一样。
轮胎厂铁路?那不过是沾了他们电厂的光而已。
就如同铁路那边的那十几栋电厂家属楼一样,为了方便生活,不还是要把家属区健在距离他们厂最近的地方,好方便孩子上学,老人看病家人生活的吗?
没有他们电厂方面的帮忙,轮胎厂那边连水电供暖都费劲。
一座电厂上万的工人在加上他们的家属,居住在这里的人口最少也得有3万多人,再加上轮胎厂职工与他们的家属和附近两个大队的村民,四、五万的人口共同书画了一副繁华的人间烟火图,将这原本安静孤寂的山区装点的热闹非凡。
靠着发电厂,山里面就渐渐长出了一座小城镇。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