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最新一期《滚石》杂志发售的时候,许多老顾客在第一时间就拿到了这本杂志。对于他们中的一些人来说, 比起Billboard榜单, 他们更信任老牌音乐类杂志上撰稿人的评价,而当这部分人在浏览目录页的时候, 一个眼生的名字就这样跳入了他们的眼帘。
“伊莉莎·林?”
这是谁?
几乎是同一时刻,这样的疑惑就出现在了许多《滚石》老顾客的心中。
迈克尔·麦卡锡轻轻挑起了眉头, 嘴里轻轻发出了带着诧异的一声轻叹,和一些不关注网络主流音乐媒体的音乐爱好者不同, 迈克尔作为专业的乐评人, 对于当下涌现出来的新歌手还是有一些了解。
只是……
伊莉莎·林?
迈克尔在脑海中检索了一阵,才想起来她是去年从《美国之声》节目中走出来的冠军选手。这个认知让他忍不住嘴角下滑,默默地撇了撇嘴,“无聊的戏剧, 浮夸的表演, 烂到爆炸的剧情设计。”
即便口头上这样抱怨着, 迈克尔在翻完了杂志的其他部分之后,还是打开了关于伊莉莎的采访报道。他的目光落在撰稿人的那一栏, 眼里快速地闪过一丝诧异的光芒。
莫里·塞西尔, 这可是个高傲的小伙子。
处在同一个行业中, 迈克尔对于这位在近几年做得风生水起的后辈也有些了解。塞西尔对于音乐的眼光有一套, 这让迈克尔对稍微敛下心里的偏见,认真地往下看。
‘做自己就是对音乐最好的诠释——致一位年轻的音乐习徒’
‘伊莉莎从来不是“媒体的宠儿”。从《美国之声》走来, 这位年轻的纽约女孩儿就一直处在争议声中, 但是她用自己的作品来回击这一切, 无声地回应着外界的误解。当她在仅仅八个月后拿出一张崭新专辑的时候,这无疑是惊人的,而更加令我惊讶的一点是,这张专辑的质量并没有因为相比较而言短暂的制作周期而陷入廉价……
被问到创作灵感的来源,伊莉莎回答她的灵感通常来自于自己的生活经历,有时候也会因为一些社会事件引发她的触动。虽然她自称“没有音乐天赋”“在这方面完全是个入门者”,但是不夸张地说,在我听过的伊莉莎的歌曲中,她自己制作的那部分或许粗糙,但却灵气四溢。对于很多制作人已经习以为常的处理方式,她总能够给出不一样的思路,加入不一样的元素,这种“野路子”在我看来,正是她音乐中最迷人的那部分。
……和媒体上通常的报道不同,伊莉莎展现出了极度的谦逊态度。比起一个已经成熟的音乐人,我想,或许“音乐习徒”这个形容更加适合她。她对于自己作品的把控已经到了一个精准到变态的程度。比起我这位乐评人来说,她本人对于自身音乐道路的思考已经远远地走在了前方。
我期待着,她接下来会带来怎样的音乐作品。’
这篇报道充满了塞西尔一贯的写作风,洋洋洒洒一片文章,没有缜密的逻辑链条或是标准的新闻模式,而带着强烈的个人主义风,让读者通过他的目光观察到这样一位年轻的音乐人。而在最后,塞西尔按照百分制的打分规则,给伊莉莎的这一张专辑打出了85分的分数。
塞西尔的这篇报道在这一期《滚石》杂志发行三天后,也发到了美国最大的专辑评分网站Metacritic上,这时候伊莉莎首专的第二周还没有过。
塞西尔的报道像是撕开了一道口子,在这篇报道传到Metacritic上之后,各家媒体的乐评人也开始纷纷对这张专辑的质量进行了评价。其中,最先向伊莉莎提出采访邀请的音乐类杂志《NME》更是毫不吝啬地给出了90分。
这些媒体的评价也让一些原本没有注意到伊莉莎这一张专辑的人,开始对这张专辑产生了好奇。在这样的趋势下,伊莉莎首专第二周的销量不降反增,在第二周周五的时候开始迅速地上涨。
隐隐嗅到某种苗头的媒体记者已经开始积极地和伊莉莎的经纪人卡洛斯进行联系,抢破了头想要争取到伊莉莎的一次专访。但是卡洛斯却微笑着,铁面无私地婉拒了所有媒体的邀约。
而在这个时候,被媒体记者找疯了的伊莉莎却早已经回到了纽约皇后区。
原因很简单,如果伊莉莎想要取得自己这学期的成绩,她就必须通过期末的总评。绝大部分学生的考试科目都在五月底结束,而伊莉莎因为特殊的情况,和学校申请了缓考。只是等到伊莉莎跑完通告,终于腾出时间返回学校参加考试,已经到了六月中旬了。
留给伊莉莎的准备时间仅仅剩下了短暂的三天。
在这个时间段回到学校的感觉让伊莉莎有点陌生,校内除了少部分同样留下缓考的同学,这样空荡荡的校园是伊莉莎记忆中从来没有过的样子。而少数伊莉莎能够见到的同学面对着她的时候,那种奇怪的兴奋眼神让伊莉莎隐隐有些郁闷。
在伊莉莎回到学校的第一天晚上,她就在视频通话中对着布鲁斯抱怨了这件事。当时屏幕对面的黑发男人在她的瞪视下发出一阵爽朗的大笑,“伊莉莎,你要知道,他们没有见过。”
伊莉莎瘪了瘪嘴,却不得不承认布鲁斯说的就是真相。倒也不是说她参加了一个节目出道,就对她整个人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她在同学之中的确显得有些……特殊。
“嗨,彼得。”伊莉莎考完最后一科走出教室的时候,就看见将手插在裤兜里,靠着墙安静出神的棕发男子,“麻烦你等我了。”
彼得扭头看向伊莉莎,露出一个腼腆的笑容,“没关系,不麻烦。”
克里斯多现在已经将常居地换到了亚特兰大,这一次伊莉莎回到纽约备考的时候,克里斯多提出要先回来住一阵,却被伊莉莎拒绝了。她一开始是准备这几天的三餐就先随意地对付一下,却被热情的帕克太太给拉到了家中。
伊莉莎的缓考科目在三天内全部结束,而这几天明明已经放假了的彼得却几乎每天都和伊莉莎一起来学校。
走在回家的路上,彼得抬起眼偷偷地看向女孩的侧脸,眼里却闪过一丝担忧。尽管斯塔克先生并没有完全和他透露在伊莉莎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但是能够动用那样一整套的身体检测仪器,怎么想也不会是很容易解决的问题。
彼得带着心里的担忧走到家门口的时候,却猛地顿住了脚步。伊莉莎的目光落在停在家门口的那辆跑车上,先是一愣,随即在看见那道车窗后隐隐绰绰的人影时瞬间像是想到了什么一样,眼睛忽然地亮起,嘴角止不住地上扬。
她跑到轿车边上,还没有等她伸手去敲窗户,车窗就已经打开,露出后边那张英俊的脸庞。男人的鼻梁上架了一副墨镜,嘴角一边勾起的时候,充满了一种痞帅的感觉。
“你怎么会到这里来?”在一阵兴奋之后,伊莉莎问出自己心里的疑惑。
布鲁斯轻笑着取下墨镜,双眼凝视着伊莉莎的眼睛,“来给你一个惊喜,我记得你说过今天考完试对吗?我来带你放下风。”
伊莉莎“噗嗤”一声笑出了声,心里却漫上了丝丝甜蜜。
她的确在视频通话中提过一嘴今天考试结束,但那已经是一周前的事情了,没有想到布鲁斯居然会记得这么清楚,按照这个时间在她家门口等她。
“伊莉莎,是你认识的人吗?”彼得在伊莉莎跑过去的时候就已经站不住了,听着伊莉莎和那个不知道名字的人的对话,他心里隐隐有了个猜测。等他真正看见那张脸的时候,却猛地吃了一惊,“韦恩先生?”
这一句传进布鲁斯耳中的时候,他敏锐地转头望向这位其貌不扬的学生,眼里闪过探询的光芒。
布鲁斯对于自己的记忆力有着十足的信心,彼得开口的那一刹那,他就肯定了自己绝对在什么地方听到过这个声音,还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场合,不然他不会记忆这么深刻。
彼得却还是沉浸在震惊中。
他的目光在伊莉莎和布鲁斯中间打着转,舌头像是打结了一样,结结巴巴地半天吐不出一句完整的话出来。
“彼得,你站在门口干什么呢?”
听见梅婶婶的声音,彼得这才找回自己的理智,“我在……我在和伊莉莎聊天!”
“那就进来聊吧。”
梅婶婶说着就已经推开了大门,她的目光扫过家门前的三人,即便看见了布鲁斯,她也不过脸上带起了笑容,“伊莉莎的朋友来了是吗?那就一起进来吧。”
在三人脑子还是迷迷糊糊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坐在了沙发上。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